菜市场的早市刚散,李大妈提着一兜菜往家走,脚步却没平时轻快。刚才在摊位前听王婶说,她家孙子报了五个兴趣班,钢琴、围棋、编程样样学,李大妈心里就像长了草——自家孙子只报了个绘画班,这是不是输在起跑线上了?
“不行,得跟儿子说说。”她掏出老年机,手指在按键上戳得飞快。电话接通的瞬间,她的声音都拔高了八度:“建军!你儿子那绘画班别上了,赶紧报个编程班!王婶家孙子都能自己做小游戏了,咱可不能落后!”
电话那头的建军正对着电脑改方案,眉头皱成个疙瘩:“妈,小宇才六岁,学编程太早了。”
“早啥早?”李大妈的声音更急了,“现在不学,以后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老了咋办?你忘了你 cousin(堂兄)家的孩子,就是因为没学历,现在还在送外卖……”
建军没听完就挂了电话,揉着太阳穴叹气。他最近也烦,公司传言要裁员,他夜夜睡不着,总琢磨“要是失业了,房贷咋办?孩子学费咋办?”,白天上班没精神,晚上翻来覆去数羊,数到天亮也没睡着。
研讨室里,苏拉把这对母子的事讲出来,白裙子女生连连点头:“我妈也这样。我考研成绩还没出来,她就天天愁‘考不上咋办?找不着工作咋办?’,我说‘船到桥头自然直’,她就说我‘心太大’。”
“我爸更夸张。”连帽衫男生往椅背上一靠,“他总担心自己得大病,电视上一播养生节目就盯着看,买了一堆保健品,说‘万一得了癌,这些能救命’。上次感冒咳嗽了两声,非说自己肺有问题,拉着我去医院做了全套检查,结果啥事儿没有。”
马克推了推眼镜,调出一份报告:“现代社会的焦虑感,有60%源于‘未发生的事’。”他指着屏幕上的饼图,“‘未来失业’‘孩子输在起跑线’‘突发疾病’,这些担忧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最后把当下的日子都压垮了。”
“可提前担心,不是能早做准备吗?”戴眼镜的男生推了推镜框,“我表哥就是因为没提前准备,公司裁员时他啥技能没有,现在真失业了,在家愁得头发都白了。”
“准备和焦虑是两码事。”苏拉翻开笔记本,上面写着“行动”和“空想”两个词,“我表哥准备考研时,每天按计划复习,虽然累,但心里踏实;我另一个同学总担心‘考不上咋办’,书也看不进去,天天唉声叹气,最后真没考上。”
她顿了顿:“就像我姥姥说的,‘下雨天担心淋着,不如提前带把伞;带了伞还担心,就是自寻烦恼’。”
迪卡拉底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沙漏,上面的沙子标着“未来”,下面标着“当下”。“你们看,沙子总得一粒一粒往下掉,你再着急,它也不会一下子漏完。”
他指着沙漏上面:“未来的事,就像这上面的沙子,你不知道哪粒先掉下来,也不知道掉下来是啥样。可要是总盯着上面,就看不见下面已经接住的沙子了。”
“那要是真遇到坏事咋办?”穿西装外套的男生问,“我叔前阵子突然查出糖尿病,以前总说‘我身体好得很’,一点没防备,现在后悔得不行。”
“防备是提前锻炼、注意饮食,不是天天担心‘我会不会得糖尿病’。”马克接话,“我奶奶有高血压,她不担心,就每天按时吃药、去公园散步,现在八十多了,身体比我爸还好。”
讨论渐渐热烈起来。有人说自己以前总担心“演讲忘词”,结果越担心越紧张,后来改成提前背熟稿子,反而不慌了;有人说妈妈总担心“出门忘带钥匙”,后来养成了出门前摸口袋的习惯,就不担心了;还有人说担心“朋友不理自己”,后来发现是自己想多了,主动约着吃了顿饭,啥事儿没有。
“焦虑的本质,是对‘失控’的害怕。”迪卡拉底擦掉黑板上的沙漏,画了只握成拳的手,“你越想抓住没发生的事,手就握得越紧,最后连手里有的东西都抓不住了。”
他看向大家:“李大妈担心孙子输在起跑线,却忘了孩子现在画画时多开心;建军担心失业,却没好好琢磨怎么提升自己的技能;你那个担心演讲忘词的同学,忘了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其实够用。”
苏拉想起后来的事。建军没给小宇报编程班,而是带他去公园放风筝,小宇跑着笑着,说“比上课开心”。李大妈看孙子笑得那么欢,也就没再提编程班的事,最近迷上了广场舞,天天跟老姐妹去跳舞,说“自己开心了,比啥都强”。
连帽衫男生挠了挠头:“我回头得劝劝我爸,让他别买保健品了,跟我去打球,比啥都养生。”
白裙子女生也笑了:“我考研成绩出来了,考上了!其实考前瞎担心没用,还不如多做两道题。”
放学时,夕阳把云彩染成了金红色。苏拉抬头看天,觉得今天的云特别好看,像似的。她忽然想起姥姥常说的一句话:“日子是过一天算一天的,不是想一天怕一天的。”
那些还没发生的坏事,就像路上的石头,你提前看见的,能绕开走;没看见的,踩上去了,也能爬起来接着走。总盯着脚下怕石头,反而会错过头顶的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