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这段时间里,江苡菲已经去了三趟省城,每次都是专车接送。
村里人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只是,秦烈在她回来的前一天被部队紧急召回了。
江苡菲躺在床上,望着身边空荡荡的位置出神,那里原本是秦烈躺着的地方。
心里蓦地一空,她才真正对“军嫂”这两个字有了实感。翻来覆去睡不着,她索性起身,给陈思涵写回信。
前几封信里,她把自己最近的经历都跟陈思涵分享了。
得知她去了省城农科院做翻译,陈思涵很是惊讶,回信说:“读书时你各科成绩就很好,但能进农科院还是让我惊艳到了!看来你没少偷偷努力呀,我得向你学习。”
另一边。
谢国庆心里七上八下,惴惴不安地看向谢思甜:“小妹,这样做……会不会牵连到我们啊?”
“怕什么?”谢思甜不以为意,“光靠齐远一个人的供词,定不了我们的罪。到时候就说他诬陷。”
这几个月,谢国庆跟着谢思甜没少赚钱,对她的话,他几乎是言听计从。
临出门,谢思甜又叮嘱了一遍:“记住了,凌晨三点半之前,你必须找借口脱身。不然,没人能救你。”
谢国庆咽了咽口水:“知道,我表都调准了,绝不会出错。”说完,又不放心地看了眼手腕。
“今晚我就不去了,”谢思甜语气如常,“你跟齐远说我不舒服,感冒了。今晚赚的钱你俩平分,他不会起疑。”
为了给齐远下套,她已铺垫了好几个月。除了时不时给他点甜头,也常借口身体不适不去露面。所以今晚缺席,并不显得突兀。
“知道了。”谢国庆应了一声,悄悄从后门溜了出去。谢思甜站在窗边,望见他与齐远汇合、一同往公社方向走去,这才稍稍安心。
她记得清楚,前世的这个时候,临近年底,黑市遭到严打,就是要抓几个“投机倒把”的典型。
被抓的人,不是送去劳改就是蹲监,情节严重的,甚至直接枪毙。
第二天一早,学裁缝的姑娘和妇女们照常来了。
自从江苡菲答应教手艺,她们几乎天天上门。
秦知秋也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张罗,毕竟这事因她而起,她得负责到底。
学了两个多月,其中有两三个手脚麻利、学得快的,已经能带新人了。
吃过早饭,姑嫂二人一起去了公社。江苡菲先到邮局寄了信,路过照相馆时才突然想起秦烈之前的嘱咐。
他说,让她有空去照张相片寄给他,想她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
字里行间浸透着浓浓的不舍,看得江苡菲心里发酸,愧疚不已。
她暗下决心,下次去省城,一定要跟罗副院长提随军的事。
从照相馆出来,她又去了趟供销社。快过年了,该置办点年货。
这时候的年货主打花生瓜子,还都是生的,得买回去自己炒。
她每样买了十斤左右,又称了些糖果糕点,出来时已近中午。
骑车刚到村口,就见几个戴红袖章的人正把谢思甜和谢国庆带走。
江苡菲顿时明白,定是齐远出了事,把他们供出来了。周围人的议论也印证了她的猜测。
“哎哟,齐远看着老实,没想到昨晚在黑市做买卖被抓了!这不,革委会的人来请谢家兄妹去问话呢。”
“难怪他平时上工总没精神,原来是夜里混黑市。这节骨眼上也敢干,胆子忒大!”
“就是!不过关谢思甜和谢国庆啥事?难道他们也去了?”
“难说!你没见谢家那小闺女白天可是很少上工,谁知道晚上是不是也混黑市呢?”
谢家此时一片愁云惨雾。谢母坐在堂屋里抹眼泪,谢大嫂也后悔不已,不该撺掇丈夫跟着谢思甜去黑市。
现在人被带走了,还不知道能不能回来……
谢母看向脸色铁青的谢北方,急声道:“老谢,你得想想办法啊!总不能眼睁睁看他们去劳改吧?”
谢北方一脸疲惫,闭上眼狠心道:“自作自受,我无能为力。”
谢母和谢大嫂一听,脸都白了。谢母忍不住埋怨丈夫冷血,不关心儿女。
谢北方懒得争辩,只沉重地摇了摇头,步履蹒跚地走出家门。
然而下午三四点钟,谢国庆和谢思甜却被放了回来。村里人都觉得,他们应该和这事没关系,不然革委会怎么可能放人?
知青院里。
陶丽丽自从听说齐远因黑市交易被抓,就一直心神不宁,整个人像丢了魂似的。
上工也提不起劲,割稻谷时还不小心割伤了手指。记分员看不下去,让她先回知青院休息。
刚进院子,突然一块石头砸中她的后背。她吃痛低呼,朝石头的方向望去,却不见人影。
只见地上丢着一张纸条,裹着石头,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字。
她捡起来展开,那字迹算不上好看,甚至有些丑,但上面的话却让她茅塞顿开。
是啊,齐远去黑市,肯定和谢思甜有关。
纸条还暗示她可以写举报信,不能白白让齐远背锅。
陶丽丽不管写纸条的人是什么目的,总之不是害她。估计,也是和谢思甜有仇的人。
她回屋简单包扎了伤口,就开始写举报信。她也学着用左手写,字迹歪歪扭扭,尽量不露出笔迹。
江苡菲扔出纸条后,迅速转身离开。这次点拨陶丽丽,也算替安安报了仇。
有了这封举报信,谢思甜应该很快又会被带走,这次,可就没那么容易出来了。
谢家。
一家人见他们平安回来,都松了口气。谢母更是对着门口拜了又拜,嘴里念念有词:“多谢菩萨保佑……”
谢思甜却仍不放心,追问谢国庆:“哥,我让你把钱藏好的事,你到底做了没?”
谢国庆忙道:“藏好了藏好了,你放心。再说了,我们这不都回来了吗?应该没事了。”
谢思甜却心神不宁。她总觉得还要出事,却说不上来缘由。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她再次郑重提醒,“你去跟大嫂说一声,一定要藏到别的地方,千万不能放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