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颁赏的国舅董承代皇帝施恩,亲自将一件御赐锦袍披在贾诩身上,口中说着褒奖勉励之词。
但在系带之时,贾诩敏锐地感觉到,董承的手指极其隐秘地暗示他——袍袖内衬里有东西!
贾诩心中剧震,面上却不敢有丝毫异样,依旧恭敬谢恩。
董承眼中闪过一丝期盼,低不可闻地轻叹一声,退后一步。
贾诩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他久经风浪,立刻明白,这绝非普通的赏赐!董承与皇帝,怕是在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仪式结束后,曹操设宴款待贾诩。
席间,曹操谈笑风生,似乎对刘骏的“恭顺”十分满意,不断询问徐州、淮南风情,以及刘骏对北方袁绍的看法。
贾诩应对得体,心中却早已掀起惊涛骇浪,那袖中之物如同烙铁般烫人。他能预感到那卷东西绝非寻常!
他强自镇定,与曹操及众谋士周旋,但去意已决。
宴席一散,贾诩立刻以“玉玺既达,使命已成,需速回禀主公”为由,向曹操辞行。
曹操也未强留,客套几句便准了。
第二日,贾诩甚至等不及天明,就带着使团核心成员连夜悄然离开许昌。
方一出城,他就喝令车夫快马加鞭,直奔徐州方向狂奔。
众护卫与随从面面相觑,只能紧紧跟上。
贾诩一路不敢停留,星夜兼程,心中那份不安随着距离许昌越远而愈发强烈。
直到进入徐州地界,确认安全后,他才在驿馆密室中,颤抖着拆掉衣袖缝边,从中取出了董承塞入其中的那卷东西。
那是一小段做工精致的衣带,内侧以血书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
“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至重。近者权臣曹操,欺天罔地,秽乱宫禁,残害忠良,社稷颠危,有累卵之急……
朕泣血手书,密诏付与忠义之臣……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祖宗幸甚!破指洒血,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负朕意!建安四年冬,诏。”
衣带诏!竟然是衣带诏!
贾诩看完,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拿着衣带的手抖得几乎握不住。
皇帝刘协暗中下诏,要联合天下忠义之士,诛杀曹操。而董承,竟然想将这份足以掀起滔天巨浪的血诏,通过他贾诩,送到自家主公刘骏手中。
这是要将主公架在火上烤啊!
贾诩瞬间明白了董承的意图。
主公新近被朝廷册封,不但是汉室宗亲,又手握重兵,雄踞东南,正是董承等人眼中可以“清君侧”的重要力量。
可眼下是什么时候?曹操与袁绍大战在即。
主公刚刚与曹操达成表面同盟,获得了坐山观虎斗的有利地位。
此时响应衣带诏,与曹操彻底撕破脸?曹操盛怒之下,极可能不顾一切,先调头扑灭近在咫尺的徐州。
届时,北有袁绍,南有孙策,曹操或许艰难,但主公必然首当其冲,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可能毁于一旦。
“祸事!天大的祸事!”贾诩脸色难看,再也顾不得休息,立刻下令,“快!最快速度返回淮安!一刻不得延误!”
他必须立刻将此事禀报主公,早做定夺。
就在贾诩拼命赶回徐州的同时,许昌的形势急转直下。
正如“历史上”一般,董承与太医令吉平密谋毒杀曹操之事泄露,曹操先发制人,大肆搜捕。
董承、种辑、吴子兰、王子服等一干参与衣带诏密谋的大臣及其家眷,共计七百余口,尽数被屠戮!衣带诏原件也被搜出。
曹操手持血诏,怒不可遏,竟一度生出废黜献帝、另立新君的念头。
虽最终被荀彧、程昱等谋士苦苦劝住。然而,曹操余怒未消,竟带剑直入皇宫,不顾献帝哀求和伏皇后的哭诉,令武士将已有身孕的董贵妃(董承之女)强行拖出,以白绫勒杀于殿外。
汉室尊严,被践踏至此!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各路诸侯,无论忠奸,皆为之侧目。
风尘仆仆的贾诩终于赶回了淮安,甚至连衣服都来不及换,便先去见刘骏。
“文和回来了,为何如此行色匆匆?”
“主公!有惊天大事!”贾诩顾不得礼仪,立刻将衣带诏之事和盘托出,并将那染血的衣带呈上。
刘骏看完,沉默不语,半晌才遗憾道:“陛下密诏,奉诏讨贼,实乃天赐良机!可惜,时不侍我。”
贾诩也叹息道:“内有陛下血诏,外有袁绍、刘表、马腾起兵,此乃灭曹最好良机。”
“是啊,北方袁绍势大,曹操灭亡,则徐州须直面袁绍,届时,恐有覆灭之险。助曹操,还能有机会从中渔利。唉!”
“主公之意——不理会诏书,依旧依计行事?”
刘骏瞄了眼贾诩,嘴角微微勾起,这人与他一样,对皇权没多大敬畏。
“衣带诏之事,暂秘而不宣。”
“喏。”
刘骏收好衣带诏,仔细藏好。这东西,日后可是利器。至少,曹操以后想用皇帝的名义来压自己是万万没机会了。
暂将衣带诏之事搁置,两人正分析着如何在曹操与袁绍的大战中获利。这时,徐庶快步而入,送上了刚传回的许昌惨案消息。
刘骏看着手中密报,脸色古怪。
他早知道“历史”走向,但亲耳听闻曹操行如此酷烈手段,勒杀怀有龙种的贵妃,屠戮大臣满门七百余口,心中仍不免觉得曹操有点过激。
曹操此举,已不仅仅是权臣跋扈,而是彻底撕下了遮羞布,将汉室最后的尊严踩在脚下。更是明着告诉所有人他在谋逆。
理论上讲,这不是明智之举。
或许,他这次是真的急了。毕竟,有人要他的命。
刘骏令人将文武召来。
众人听闻此事,直接炸开了锅。
“曹孟德!安敢如此!”有人须发皆张,怒声咆哮。
“屠戮大臣,弑杀皇妃,与董卓何异!”赵云剑眉紧锁,拳头紧握。
陈庸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国贼!国贼啊!主公!当立刻发文天下,声讨曹贼,以正视听!”
“对!发报抨击!让天下人都看看曹操的真面目!”糜竺、陈琳等文臣也纷纷附和,群情激愤。
一时间,厅内充斥着对曹操的声讨之声,《淮安旬报》的主笔们更是摩拳擦掌,准备大书特书,将曹操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