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0月-11月·101军金井整训地)
一、沙场识珠:军长眼中的璞玉
10月中旬的金井镇,秋阳正好,褪去战火硝烟的阵地上,响起了士兵们训练的呐喊声。101军整训工作已全面展开,林文澜每天都会带着参谋班子,穿梭在各个训练场,查看士兵训练情况,这日他的目的地,正是1师1团的侦察兵训练场。
训练场设在金井山东侧的开阔地,远远望去,一群身着迷彩服的士兵正在进行潜伏、爆破、侦察等科目训练。人群中,一个瘦小却灵活的身影格外显眼——正是王小虎。他正趴在草丛中,手持望远镜观察“敌情”,身体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连呼吸都刻意放轻,若不仔细看,根本察觉不到草丛里藏着人。
“那就是王小虎?”林文澜停下脚步,指着草丛中的身影问身边的林文斌。
“对,就是他。”林文斌笑着点头,“这小子自从长沙会战结束后,跟着张彪没日没夜地练,侦察、爆破、格斗,进步快得很。”
说话间,训练科目切换为“敌后爆破”。王小虎与两名战友组成小组,需在“敌军”火力封锁下,炸毁前方的模拟弹药库。只见他示意战友吸引“火力”,自己则猫着腰,借着土坡与弹坑的掩护,快速迂回至模拟弹药库侧面。途中,他不慎踩断一根树枝,“敌军”哨兵立刻警觉转头,王小虎瞬间伏地,将身体埋进枯叶堆,屏住呼吸。待哨兵放松警惕,他猛地起身,一个翻滚靠近弹药库,迅速将炸药包贴在“墙体”上,拉燃导火索后飞速撤离。“轰”的一声,模拟弹药库被炸开一个大口子,训练教官当场吹响了哨声,示意任务成功。
“好小子,够机灵,够沉稳。”林文澜眼中闪过赞赏,转身对参谋说,“通知1团,让王小虎到军部来一趟。”
午后,王小虎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忐忑地走进金井山寺庙改建的军部。他从未见过军长,手心攥得全是汗,站在门口局促地不敢进。
“进来吧。”林文澜的声音从里屋传来,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小虎深吸一口气,迈着正步走进屋。屋内陈设简单,一张木桌、两把椅子,墙上依旧挂着湘北军事地图。林文澜坐在桌后,正低头看着一份文件,见他进来,抬头示意他坐下。
“王小虎,17岁,湘北平江人,南昌会战后期参军,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先后炸毁日军弹药车两辆,获取重要情报三次,记一等功一次,对吧?”林文澜看着文件,精准报出他的履历。
王小虎猛地起身敬礼:“报告军长,是!”
林文澜摆摆手让他坐下,语气放缓:“不用紧张,找你来,是想问问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王小虎愣了一下,挠了挠头:“俺……俺想跟着部队好好打仗,把鬼子赶出去,为俺爹娘和妹妹报仇。”
“报仇是执念,守护家国才是军人的使命。”林文澜看着他眼中的坚定,继续说,“你在会战中表现出的侦察天赋和应变能力,是很多老兵都比不上的。现在战场形势越来越复杂,我们需要能深入敌后、精准打击的特种作战人才,而你,是块好料子。”
王小虎瞪大眼睛,没听懂“特种作战”是什么意思。林文澜耐心解释:“就是像尖刀一样,潜伏在敌人心脏,搞侦察、炸据点、断补给,用最小的代价给敌人最大的打击。现在中美军事合作加深,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学院要为中国军队培养一批学员,我想推荐你去。”
“去美国?”王小虎彻底愣住了,他连县城都没出过,更别说去异国他乡,“军长,俺……俺没读过书,不会说洋话,去了怕是学不好。”
“没人天生就会。”林文澜起身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已经安排了教员,从今天起,你每天抽两个时辰学习基础英语和文化知识;同时,张彪会对你进行强化训练,重点练习特种作战战术。只要你肯学肯练,一定能学好。”
看着林文澜信任的眼神,王小虎想起了牺牲的家人,想起了阵地上牺牲的战友,心中的犹豫渐渐消散。他猛地起身敬礼,声音坚定:“军长,俺去!俺一定好好学,学成回来,为部队效力,为国家报仇!”
二、淬火成钢:特种作战预备训练
从军部回来后,王小虎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每天天不亮,他就跟着张彪在训练场进行强化训练,科目比以往更加严苛:
? 体能训练:负重20斤越野跑10公里,攀爬30米高的悬崖,在泥水中进行格斗训练,锻炼耐力与爆发力;
? 技能训练:学习使用美式狙击步枪、冲锋枪、手榴弹等多种武器,练习快速拆卸组装;学习制作简易爆炸装置,掌握不同地形的爆破技巧;
? 战术训练:模拟敌后侦察、潜伏渗透、定点清除等任务,与战友进行对抗演练,培养战术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
一次格斗训练中,王小虎被张彪摔倒在地,肩膀重重撞在石头上,疼得他龇牙咧嘴。张彪伸手将他拉起:“小子,疼就对了!在战场上,敌人可不会手下留情,你要是练不好格斗,怎么在敌后自保?”
王小虎揉了揉肩膀,再次冲向张彪。这次他吸取教训,不再硬拼,而是利用自己灵活的优势,避开张彪的攻击,趁其不备将他绊倒在地。张彪笑着起身:“不错,懂得用脑子了。特种作战不是蛮干,要学会借力打力,随机应变。”
除了军事训练,王小虎还要学习英语和文化知识。军部特意请来一位曾在教会学校任教的教员,每天下午教他基础英语对话和读写。起初,王小虎学得很吃力,连26个字母都记不住,常常急得满头大汗。但他不肯放弃,每天晚上熄灯后,还拿着树枝在地上默写单词,嘴里默念着英语句子。
林文澜时常会来训练场视察王小虎的训练情况,有时会亲自指导他射击技巧。一次,王小虎用美式m1903狙击步枪射击远处的靶心,连续几枪都偏离目标。林文澜接过步枪,调整好瞄准镜,深呼吸后扣下扳机,子弹精准命中靶心。
“射击时,不仅要瞄准目标,还要注意呼吸和心跳,保持身体稳定。”林文澜将步枪递给王小虎,“你试试,慢慢调整呼吸,不要急。”
王小虎按照林文澜的指导,调整呼吸,瞄准靶心。这次,子弹稳稳命中靶心。他兴奋地回头看向林文澜,林文澜笑着点头:“记住这种感觉,在战场上,一次精准的射击,可能会改变整个战局。”
在林文澜的关注和张彪的严格训练下,王小虎的进步飞快。一个月后,他不仅能熟练使用各种武器,掌握特种作战基本战术,还能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文化知识也有了很大提升。
11月初,战区传来消息,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学院的入学名额已经确定,王小虎成功入选。林文澜得知后,特意为他准备了一场简单的送别仪式,邀请了李根生、张彪等与他关系密切的军官参加。
送别宴上,林文澜举起酒杯:“王小虎,你是101军第一个前往美国学习特种作战的士兵,你的肩上,承载着全军的期望。到了美国,要好好学习先进战术和技能,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不要忘了阵地上牺牲的战友。”
王小虎站起身,双手捧着酒杯,眼中泛起泪光:“军长放心,俺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学成回来,带领弟兄们打击鬼子,守护好咱们的国家。”
李根生和张彪也纷纷举杯,叮嘱他在外照顾好自己,好好学习本事。
三、临行嘱托:军长的战略布局
出发前一天,林文澜再次召见王小虎。他递给王小虎一个黑色的皮箱,里面装着一套崭新的军装、几本特种作战相关的书籍、一支钢笔和一些生活用品。
“这些书是我托人从国外买回来的,里面有特种作战战术和案例,你在路上可以看看。”林文澜指着书籍说,“这支钢笔,你用来记录学习心得,也可以给家里写信。”
王小虎接过皮箱,紧紧抱在怀里,声音哽咽:“谢谢军长,俺……俺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您。”
“不用报答我,”林文澜摇摇头,“你能学成归来,为101军组建特种作战部队,为抗日战争胜利贡献力量,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湘北地区说:“日军虽然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失败,但他们肯定会卷土重来。未来的战斗,会更加残酷,特种作战部队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希望你回来后,能带领一支特种作战小队,深入日军后方,破坏他们的补给线,刺杀他们的高级军官,打乱他们的作战部署。”
林文澜顿了顿,继续说:“另外,你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美军的装备和训练方法,记录下来,为我们后续组建特种作战部队提供参考。记住,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的技术,还要结合中国战场的实际情况,形成适合我们自己的特种作战战术。”
王小虎认真地听着,将林文澜的话一一记在心里。他知道,自己这次去美国,不仅是为了学习本事,更是为了101军的未来,为了整个抗日战争的胜利。
“军长,您放心,俺一定把您的话记在心里,好好学习,早日回来为部队效力。”王小虎郑重地说。
林文澜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了,时间不早了,你回去准备一下吧。明天我让文斌送你去长沙,然后从长沙出发去上海,再乘船前往美国。”
王小虎向林文澜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转身走出军部。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林文澜的眼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王小虎就像一把正在磨砺的尖刀,只要经过精心锻造,将来一定能成为刺穿日军心脏的利刃。
第二天清晨,王小虎穿着崭新的军装,背着黑色的皮箱,在林文斌的陪同下,踏上了前往长沙的路程。林文澜站在军部门口,望着他远去的身影,久久没有离去。
“哥,您放心吧,小虎这孩子懂事,肯定能学成归来。”林文斌走到他身边说。
林文澜点点头:“希望如此。我们也要抓紧时间,整训部队,补充装备,为后续的战斗做好准备。等小虎回来,我们就能组建一支真正的特种作战部队,让鬼子尝尝我们的厉害。”
阳光洒在金井镇的阵地上,训练场上士兵们的呐喊声依旧响亮。林文澜知道,王小虎的离去,是101军特种作战建设的开始。虽然前路漫漫,但他坚信,只要全军上下团结一心,培养更多像王小虎这样的优秀人才,就一定能在未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将日军赶出中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