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登顶c位,如同一块被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引发的涟漪远不止于票数和排名。那套由他身体力行、并且取得了惊人成功的“怕麻烦”哲学与“反内卷”姿态,开始以一种潜移默化却又无可阻挡的方式,渗透进《闪光吧!少年!》训练基地的每一个角落,悄然改变着其他练习生们的心态与行为模式。
曾经,这里是一个被“努力”、“汗水”、“拼搏”等关键词填满的绝对领域。凌晨的练习室永远灯火通明,食堂里讨论的话题永远是哪个动作不够标准、哪段高音还能再突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努力就去死”的紧张焦虑。王撕聪是这种价值观最极致的化身,他的存在本身就像一座行走的励志丰碑,鞭策着所有人不敢停歇。
然而,江城的横空出世,像是一个bug,一个规则外的存在。他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通往山顶的路,似乎并不只有“挥汗如雨”这一条陡峭的阶梯。
起初,面对江城的“懒散”,大多数练习生是鄙夷、不解,甚至带着愤怒的。“他凭什么?”是许多人内心共同的呐喊。他们用更加疯狂的练习来对抗这种“不正之风”,试图用更多的付出来证明自己道路的正确性。
但是,当江城一次又一次用他那种看似“不费力”的方式,创造出一次又一次现象级的舞台,甚至最终坐上了他们梦寐以求的c位宝座时,那种根深蒂固的信念,开始动摇了。
变化,首先体现在一些细微的言行上。
以前,如果有练习生在非休息时间出现在宿舍或者娱乐区,收获的多半是异样和不赞同的目光。但现在,当有人因为疲惫而提前离开练习室时,可能会自嘲地说一句:“学学城哥,战略性休息一下。” 虽然可能还是会回去练习,但至少,这种“休息”不再被视为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
食堂里,开始有人不再一边吃饭一边看舞蹈视频,而是真正专注于眼前的食物,甚至会和同伴聊几句与比赛无关的闲天。有人注意到了江城那个“特殊窗口”,虽然羡慕,但更多的是一种“看,那就是强者的特权”的调侃,而非纯粹的嫉妒。
王撕聪依旧是那个最努力的人,但他周围的气氛,明显不同了。
他依然每天最早到练习室,最晚离开。但他的队友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毫无怨言地陪他熬到深夜。在一次团队练习中,当王撕聪因为一个细节反复要求加练时,队伍里那个平时很听话的舞担,忍不住小声嘟囔了一句:“撕聪,要不……咱们也‘留白’一下?感觉这里已经可以了,再练下去状态反而不好了。”
王撕聪当时愣住了。若是以前,他一定会严厉地反驳。但那一刻,他看着队友脸上真实的疲惫,想起江城在舞台上那种举重若轻、恰到好处的表现,到嘴边的话竟然咽了回去。他沉默了几秒,破天荒地说了句:“……好吧,今天先到这里。”
那一刻,练习室里其他队员都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带着点不可思议的表情。他们感觉到,那座名为“王撕聪”的冰山,似乎裂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
李默的变化则更为明显。
作为“江城哲学”的直接受益者,他彻底抛弃了之前那种谨小慎微、拼命想要证明自己的心态。在准备第四次公演(尚未开始)的初期讨论中,当他的新队友们还在为选择一个“安全”、“能展现实力”的曲目而争论不休时,李默抱着胳膊,冷不丁地冒出一句:
“你们说,咱们搞个‘午睡协会宣传曲’怎么样?”
队友们:“……啊?”
李默一脸认真:“就写那种,阳光暖暖的,被子软软的,闹钟响了随手关掉,理直气壮睡回笼觉的感觉……”
一个队友哭笑不得:“默哥,你这……跟城哥组队一次,中毒不浅啊!”
李默却理直气壮:“怎么了?城哥说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午睡就不是生活了?说不定能火呢!”
虽然这个离谱的提案最终被否决,但队伍里那种紧绷的、非要争个你死我活的气氛,却因为这个小插曲而缓和了许多。他们最终选择了一首轻快、慵懒的民谣,排练过程也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轻松愉快。
甚至吴签签队伍里,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在一次队内练习后,赵宇看着镜子里汗流浃背、表情却有些麻木的自己,忽然低声对旁边的孙翔说:“你说……我们之前是不是太紧绷了?好像把所有力气都花在了‘看起来’很努力上。”
孙翔沉默了一下,叹了口气:“可能吧。看看人家江城……好像玩着玩着,就把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给办了。”
他们依然会努力练习,这是他们的选择和习惯。但那种因为恐惧落后、恐惧被否定而驱动的“内卷式努力”,似乎悄然褪去了一些色彩,多了一点……对自身状态的审视和调整。
基地里,开始流传起一些新的“黑话”:
“今天你‘江城’了吗?”——意思是,你今天有没有给自己适当放松一下?
“这段舞感觉有点‘满’,需要‘留白’。”——指编排过于复杂,需要简化。
“别‘王撕聪’了,歇会儿吧。”——劝人别太拼命。
一种新的、更加多元化、更注重个人节奏与内心感受的氛围,正在这个曾经极度单一和高压的环境里,慢慢滋生。
严导和节目组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变化。他们没有干预,反而在后续的剪辑中,有意无意地保留了更多练习生们放松、交流、甚至“摸鱼”的日常镜头,弱化了之前那种一味强调“苦练”的叙事。观众们也惊喜地发现,节目变得更好看了,练习生们的形象更加立体和鲜活,不再是一个个只会练习的“机器人”。
系统的提示音在江城脑海中响起,带着一种宏观影响的评估:
【叮!检测到宿主‘反内卷’理念已对节目内多数练习生产生实质性影响,初步改变了基地内部竞争生态。‘内卷粉碎机’称号效果持续增强。奖励现金:+1,500,000元。】
【特殊群体效应【咸鱼の共鸣】影响范围扩大,小幅提升宿主作为‘精神领袖’的无形影响力。】
江城对这笔“理念传播”的奖励没什么感觉。他只是在一次去食堂的路上,发现好几个平时行色匆匆的练习生,居然跟他一样,慢下了脚步,甚至有人对着天空发了会儿呆。
他觉得这样挺好。
走路嘛,本来就该悠闲点。
他端着从“特殊窗口”打来的、今天新推出的酒酿圆子羹,找了个老位置坐下。
甜丝丝,暖呼呼。
很适合这种……逐渐变得“慵懒”起来的午后。
至于其他练习生态度的改变?
他舀起一勺糯糯的小圆子。
那不过是,
他自顾自活着,
所引发的,
微不足道的副作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