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砚那惊人的算学天赋与高效独特的记账法,如同在萧清璃面前推开了一扇新窗,让她窥见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思路。震惊之余,她迅速冷静下来,一个念头清晰浮现:此法既好,为何不能为我所用?
她名下的那些陪嫁产业,尤其是那些铺面,经营不善、漏洞百出,除却蠹虫中饱私囊,陈旧落后的管理方式亦是重要原因。如今既有现成的模板,哪怕只能窥得一二,加以改良,也必能带来焕然一新的变化。
萧清璃并非迂腐之人,她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谢云止的东西,用起来毫无心理负担,甚至隐隐有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快意。
她并未直接询问秋砚,那太过刻意,容易引起谢云止的警觉。而是凭借那日的观察和青黛后续打探来的零碎信息,结合自己掌宫务的经验,开始着手改革。
首先便是账目。她命青黛召集名下所有铺子的掌柜和账房,并未强行推行秋砚那套复杂的符号系统,而是汲取其“清晰对应、便于核查”的核心,设计了一套更为简洁明了的新账册格式。要求每笔收支必须注明来源去向,每日一小结,每旬一汇总,账目公开,接受核查。同时,设立了明确的奖惩制度,账目清晰、盈利增长者赏,糊涂不清、出现亏空者罚。
其次,针对铺面经营。她借鉴了醉仙楼那种“吸引眼球”的思路。例如,一家生意清淡的绸缎庄,她下令将积压的布料赶制成时新式样的成衣,悬挂展示,并允许顾客试穿;一家笔墨铺子,则请来落魄书生现场演示不同纸张笔墨的特性,甚至举办小型书画鉴赏会,提升店铺格调。虽不及“摇奖”“自助餐”那般新奇,却也打破了固有的沉闷模式。
对于人手管理,她尤其看重醉仙楼那份“规矩森严”与“效率奇高”。她要求各店铺订立明确的伙计守则,从仪容仪表到接待用语,皆有规范。同时,一改过去“大锅饭”式的薪酬,尝试将伙计的部分收入与店铺盈利挂钩,激发其主动性。
改革之初,自然遇到了阻力。一些老掌柜思想守旧,对新规阳奉阴违;一些伙计习惯了懒散,对新的考核方式怨声载道。但萧清璃态度坚决,手段雷霆。她亲自坐镇问题最大的店铺,当场罢免了两个冥顽不化的掌柜,又重赏了几个迅速适应并做出成绩的伙计。
恩威并施之下,改革的齿轮开始缓缓转动。虽然只是初步尝试,效果却已显现。账目变得清晰,过去隐藏的猫腻无处遁形;店铺因为新的经营方式吸引了不少顾客,营业额有了明显提升;伙计们在新制度的激励下,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
萧清璃坐在书房里,看着青黛呈上的最新报表,虽然距离醉仙楼那种火爆程度还相去甚远,但已是步入正轨的良好开端。她指尖轻轻点着报表上增长的数字,唇角微扬。
谢云止,你恐怕想不到,你那些看似玩闹的新奇手段,会这么快就成为我壮大自身的养分。这无关风月,只是利益与智慧的博弈。你露出的每一分破绽,我都会牢牢抓住,化为己用。
这场无声的较量,从宫廷延伸到了市井。而她,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学习和成长。借鉴、消化、创新,这才是她萧清璃的行事风格。她的商业版图,将以此为起点,逐步扩张。
(第三十二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