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选择了坦诚,谢云止便不再刻意遮掩。在萧清璃明确表示愿意分担一切后,他决定带她去一个地方,一个能让她更直观地感受、而非仅仅通过言语理解那属于“冥界”气息的地方。
他没有动用任何法力进行空间跨越,而是如同寻常出游般,准备了马车,亲自驾车,带着萧清璃离开了京城,一路向西。行程数日,人烟渐稀,地势渐高,最终抵达了一片荒凉而古老的山脉脚下。
“此地名为‘归墟之隙’,”谢云止停下马车,指着前方一片看似与周围山岩无异的巨大石壁,对萧清璃解释道,“并非真正的冥界入口,只是亘古以来,空间壁垒在此处最为薄弱,偶尔会有一丝冥界的气息逸散而出,经年累月,影响了此地,形成了一处独特的古迹。”
眼前的石壁高耸入云,布满了风化的痕迹,上面刻满了模糊不清、绝非当世任何文字的神秘符号,隐隐透着一股苍凉与死寂。仅仅是站在这里,萧清璃便能感觉到一种与生机勃勃的人间截然不同的气息,阴冷、沉静,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秩序感。她梦中感受到的那种呼唤,在这里似乎变得清晰了一丝。
“跟紧我。”谢云止握住她的手,他的掌心传来一股温润平和的力量,瞬间驱散了那阴冷气息带来的不适。
他带着她,看似随意地在那布满符号的石壁前走了几步,身影竟如同融入水中般,悄然消失在了石壁之前。萧清璃只觉眼前一花,周遭景物已然大变。
不再是外面的荒山,而是一条幽深向下、仿佛天然形成的岩石甬道。甬道两侧的岩壁上,镶嵌着一种散发着幽蓝色微光的石头,勉强照亮前路。空气更加阴冷,却奇异地并不潮湿,反而十分干燥。那种属于“冥界”的微弱气息在这里变得明显起来,但或许是因为谢云止在身边的缘故,这气息并未让她感到恐惧,反而有种异样的熟悉与安宁。
“这些是‘冥萤石’,”谢云止指着壁上的发光石头,语气如常,仿佛在介绍自家花园里的花草,“只生长在冥气浸润之地,光虽不烈,却亘古不灭。”
甬道曲折向下,不知延伸向何处。寂静是这里的主旋律,唯有他们轻微的脚步声在空旷的通道中回响。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前方豁然开朗,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地下石窟。
石窟中央,有一个不起眼的水潭,潭水漆黑如墨,深不见底,水面上却诡异地没有丝毫涟漪,平静得如同固态。而在水潭周围,生长着一些奇异的植物,形态扭曲,颜色暗沉,散发着微弱的荧光。
最引人注目的是石窟的穹顶,那里并非岩石,而是一片仿佛由能量构成的、缓缓旋转的暗色漩涡,漩涡中心,偶尔会有一点极其微弱的、如同星屑般的金光一闪而逝。
“那是逸散的轮回法则碎片,偶尔会映照出一些过往时空的片段。”谢云止解释道,他看向那漆黑的潭水,“这‘静寂之潭’,能倒映魂魄本源。凡人视之,或见前尘,或窥来世,但也可能迷失其中。夫人要看吗?”
萧清璃走到潭边,低头看向那如同黑色镜面般的水潭。水面清晰地倒映出她的身影,但那双眼睛,却仿佛穿透了表象,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她看到自己魂魄深处,缠绕着一缕极其细微、却无比坚韧的暗金色光芒,那应该就是谢云止所说的,他逆转轮回时留下的印记。
同时,一些极其模糊的碎片画面飞速闪过:金碧辉煌的宫殿,冰冷的雪地,还有……一片浩瀚的星海。这些画面转瞬即逝,却让她心头微震。
她没有沉迷,很快抬起头,看向谢云止,摇了摇头:“不必了。前尘已了,来世莫测,我只需把握今生便好。”
谢云止眼中掠过一丝赞赏。他带她来此,并非要让她窥探命运,而是让她亲身感受这份不同于人间的规则与气息,让她心中的认知从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感知。
“我们走吧。”谢云止牵起她的手,“此地不宜久留,冥气虽弱,但对生魂终究有些影响。”
两人循原路返回,当再次穿过那面石壁,重新感受到外面世界温暖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时,萧清璃有种恍如隔世之感。回头再看那面普通的石壁,心中却已了然其内蕴含的奥秘。
这一次古迹之行,没有惊心动魄的冒险,却让她真正触摸到了谢云止世界的冰山一角。那幽冥微光,静寂之潭,轮回碎片……所有这些,都让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身边男人的本质,以及自己重生背后那撼动规则的真相。
她没有多言,只是更紧地握住了他的手。
谢云止感受到她的动作,侧头看她,微微一笑:“怕吗?”
萧清璃迎上他的目光,眼神清亮而坚定:“有你在,何处不可往?”
马车辘辘,载着他们驶离这片神秘之地,返回烟火人间。然而,有些东西已经悄然改变,他们的羁绊,因这共同的秘密与经历,变得更加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