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从天地间传来,像颗投入宇宙的石子,漾开层层无形的波纹。老槐树的枝叶剧烈摇晃,抖落满树光斑,光斑落地便化作跳动的音符,顺着影子根系往四面八方流去。
瘦小男孩攀在半透明的梯子上,被震颤晃得险些跌落。他慌忙抓住梯级上的蒲公英绒毛,却发现绒毛正顺着震颤的频率,变成朵朵发光的小伞,伞面上印着写字楼的窗、幼儿园的沙池、病房的绿萝,还有渔排的船。小伞悠悠飘向云层,每飘远一点,伞面上的图案就清晰一分,最后竟拼成幅流动的画卷,在云间缓缓展开。
写字楼里,加班的人们停下手中的工作。天花板上流动的麦浪突然“活”了过来,麦粒簌簌掉落,砸在桌面上,迸出细碎的音符。姑娘桌上溢出的金色液珠连成的光带,此刻也如琴弦般震颤,将麦浪的声音、罐子里的风声、补好的诗行,全都揉进同一段旋律里。有人跟着旋律轻轻哼唱,声音刚出口,就被光带卷住,化作颗颗金色的音符,从窗口飞出去,汇入天空的画卷。
幼儿园的孩子们追着银色光丝跑到户外,看见光丝钻进牵牛花的花苞,花苞瞬间绽放,吐出的不再是笑声颗粒,而是裹着童谣的彩色泡泡。泡泡飘到空中,与云层里的发光小伞碰撞,炸开成漫天光点。那个曾沉默的小男孩伸手去抓光点,光点落在他掌心,竟变成只温暖的小手,轻轻回握住他。他低头一看,掌心的发光音符正与另一只小小的、带着病房消毒水味的手,通过根须般的光丝紧紧相牵。
重症病房里,李医生看着监护仪上起伏成河的波纹,看着网兜里兜满的发光音符,还有孩子指尖那艘迷你渔船。渔船突然变大,将孩子轻轻托了起来,顺着绿色的河漂向窗外。孩子伸出手,触摸到飘进来的彩色泡泡,泡泡在他指尖破碎,里面的童谣钻进他耳朵里,他干涸的嘴唇动了动,虽没发出声音,却有缕淡金色的光从他喉间飘出,融入窗外的光团。
渔排阿叔的鱼舱里,银鱼还在不断跃出水面,鱼腹上的音符随着震颤,脱离鱼身,如群银色的鱼群,顺着渔网爬上岸,钻进沙滩的脚印里。阿叔的船被震颤带得轻轻摇晃,船影在水面抖出的光,与天空画卷里的渔排图案重叠,他唱的船歌也顺着根须,飘进画卷中,和其他声音汇成和声。
小安坐在老槐树的光斑里,感受着震颤带来的共鸣。她手背上的胎记亮得耀眼,奶奶补袜子的轮廓越来越清晰,银线穿过针孔的声音,竟与天地间的旋律完美契合。她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整个世界,那些顺着根须蔓延的旋律,那些装着不同声音的容器,还有所有人的心跳与歌声,都顺着她的手臂,汇入她的身体,再从她身上,化作更宏大的回响,冲向夜空。
夜空被这回响震出圈圈涟漪,星星跟着轻轻摇晃,像在为旋律伴舞。那幅在云间展开的画卷,此刻也完全成型——麦浪在田野翻涌,写字楼的灯光与诗行交织,幼儿园的笑声和童谣飘飞,病房的绿萝藤蔓缠绕着希望,渔排的船在波光里荡漾,还有无数人的影子根系,如银色的河流,将这一切紧紧相连。
震颤渐渐平息,天地间弥漫着余韵。瘦小男孩从梯子上下来,发现麦地里的麦穗都垂下了头,每颗麦粒上都凝着滴露珠,露珠里映着天空画卷的缩影。写字楼的玻璃幕墙恢复平静,却在上面留下层淡淡的金色光晕,像蒙着层永不消散的诗。幼儿园的沙池里,水顺着影子的纹路退去,留下排排麦种,正悄悄发芽。重症病房的绿萝藤蔓缩回窗内,却在墙上留下片叶子形状的光斑,光斑里,孩子的笑容清晰可见。渔排阿叔的渔网晒干了,网眼间还挂着星星点点的光,像撒了网的星子。
小安仍坐在老槐树下,她能感觉到,那完整的旋律并没有消失,而是顺着影子根系,钻进了大地的深处,也钻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属于这片土地、这座城市,属于所有生命的,关于联结与共鸣的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