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苗培训班”开课半个月,社区里不少街坊都成功种上了菜。隔壁单元的小陈在阳台整整齐齐摆了三盆番茄苗,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拍照发群里“打卡”;三楼的刘姐把窗台精心改造成“迷你菜园”,里面种着绿油油的小油菜和散发着清香的香菜;就连之前总嘟囔“不会种”的年轻夫妻,也跟着李大爷种活了一畦黄瓜,看着藤蔓爬满支架,成就感满满。
这天清晨,小安刚到小院,就看见小陈拎着个竹篮风风火火地跑过来,篮子里装着几根红彤彤、像小灯笼似的番茄:“小安姐!我种的番茄熟了,第一茬,先给小院的街坊们尝尝鲜!”话音刚落,刘姐也提着塑料袋赶来,里面是刚摘的鲜嫩香菜和小油菜:“我这菜长得嫩,中午给大家做凉拌菜!”
街坊们一听都乐了,王奶奶利落地搬来小桌子,张阿姨赶紧回家拿了酱油、醋和香油,李大爷则麻溜地架起小煤炉,准备烧水煮面。小安干脆在“云种菜”群里发了消息:“今天中午小院办‘菜苗尝鲜会’,种上菜的街坊都来露一手,没种的也来尝尝鲜!”
消息刚发出去,小院瞬间就热闹起来。种了黄瓜的年轻夫妻抱来刚摘的黄瓜,切成均匀的长条泡在凉水里;带着孩子种菜的妈妈端来香气扑鼻的炒青菜鸡蛋;连养老院的张院长都带着两位老人赶来,手里拎着院里种的小番茄:“老人们听说要尝鲜,特意让我带点过来,说也沾沾这菜苗的喜气。”
李大爷煮了一大锅热气腾腾的面条,张阿姨则把街坊们带来的蔬菜变着花样做成浇头:爽口的凉拌黄瓜、翠绿的清炒油菜、酸甜的番茄炒蛋,还有撒了香菜的鲜美豆腐汤。大家围着小桌子坐下来,筷子刚碰到菜,就忍不住啧啧夸赞:“这番茄真甜,比买的好吃多了!”“这青菜嫩得能掐出水,入口就化!”
小陈吃得眉开眼笑:“以前觉得种菜麻烦,现在才知道,自己种的菜吃着就是香!下次我要跟着王奶奶学种茄子,秋天也来给大家添个菜。”刘姐也不停点头:“我打算把阳台的菜再种密点,下次尝鲜会,我做个香菜拌豆腐!”
正吃着,小安的手机响了,是苏晴发来的视频。镜头里,山里的孩子们围着刚摘的青菜,小宇举着颗番茄,笑得露出豁牙:“小安姐,我们种的番茄也熟了!苏老师说,这是和社区街坊们一起种的‘结亲菜’,等我们吃完,就寄点给你们尝尝!”
小安把手机架在桌上,让两边的人对着镜头打招呼。孩子们看到小院里热闹的场景,都兴奋地使劲挥手:“爷爷奶奶好!哥哥姐姐好!”街坊们也笑着回应:“山里的孩子们好!等你们的番茄寄来,咱们一起吃!”
视频挂断后,王奶奶摸着手里的番茄,感慨万千:“这菜苗真是好东西,不仅让咱们吃上了新鲜菜,还把邻里都聚到一块儿了。以前住对门都不怎么说话,现在因为种菜,天天都能见面聊天。”
李大爷也深表赞同:“可不是嘛!以前年轻人总说没时间,现在为了看菜苗,下班就往小院跑,邻里关系都热络多了。”
小安望着满桌的菜和大家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又想起养老院老人们照料菜苗时那股认真劲儿,忽然领悟到,“都市归田园,我种的菜能救命”,这“救命”救的是都市里渐渐疏远的邻里情——菜苗像一根温柔的纽带,把互不相识的人紧密连在一起,把冷清的社区变得热闹,把平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蔬菜,不仅填饱了肚子,更像一股暖流,温暖了人心,让都市里的人们,重新找回了邻里间最质朴、最珍贵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