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阳光洒在社区广场上,把一串串红辣椒、一挂挂干紫苏照得发亮。小安和志愿者们正忙着搭摊位,木桌上摆着分装好的养心菜干、薄荷茶包,还有张医生手写的《菜药用法小贴士》,今天是社区和村里约定好的“菜药市集”,要把城乡两地种的“守护菜”集中分享给大家。
“小安姐,我们到啦!”远处传来苏晴的喊声,老吴的货车载着村里的村民们驶来,车斗里装满了竹筐——筐里有新鲜的紫苏叶、带着泥土的养心菜,还有村民们自己腌的薄荷咸菜、晒的紫苏籽。王婶抱着一个布包挤过来,掀开布角露出里面的小药枕:“这是用晒干的薄荷和紫苏梗做的,枕着睡觉能安神,给社区的老人们带的!”
市集一开张,就围满了人。社区的居民们拿着环保袋,挑选着自己需要的菜药;村里的大婶们则拉着居民的手,教大家怎么用紫苏腌咸菜,怎么用养心菜包饺子。张医生的摊位前最热闹,他拿着新鲜的薄荷和紫苏,现场演示如何煮水治咳嗽,如何搭配生姜缓解风寒,围在周围的老人都拿出小本子认真记着。
“小伙子,这薄荷茶怎么卖?”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问。苏晴赶紧上前:“爷爷,不要钱!这是咱们城乡‘守护菜田’种的,给大家免费分,您要是喜欢,下次我们再给您送家里去!”老爷爷笑着点头,接过茶包说:“去年冬天我咳嗽,就是喝了你们送的紫苏水好的,这菜真是比药还贴心!”
李大爷和村里的老支书凑在一起,拿着纸笔商量着什么。原来他们计划把“菜药市集”办成每月一次的固定活动,社区出场地和包装材料,村里出新鲜菜药,一起帮空巢老人和困难家庭免费送菜药上门。“咱们还能搞个‘以菜换菜’,居民们要是种了别的蔬菜,也能拿来换薄荷、紫苏,让菜药种类更全!”老支书越说越起劲,李大爷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好,既热闹又实在!”
市集快结束时,社区养老院的院长匆匆赶来,拉着小安的手说:“院里老人们听说有‘菜药市集’,都想来看看,能不能给我们预留些养心菜干和薄荷茶?冬天快到了,老人们喝了能防感冒。”
“没问题!”小安转头喊来志愿者和村民们,大家七手八脚地把预留的菜药装上车。老吴主动请缨:“我送养老院去,顺便帮老人们讲讲怎么用!”苏晴和王婶也跟着上车:“我们给老人们包紫苏饺子,让他们尝尝村里的味道!”
看着货车远去的背影,小安站在市集的摊位前,望着满地的菜香与欢笑,忽然觉得“都市归田园”这五个字,有了更温暖的意义。它不是都市人对田园的单向向往,也不是乡村对都市的简单依赖,而是像这金秋的“菜药市集”一样——都市的经验滋养了乡村的土地,乡村的收成温暖了都市的烟火,城乡之间,以菜为媒,以心为桥,把“救命菜”变成了“暖心菜”,把陌生人变成了一家人。
夕阳西下时,村民们要返程了,居民们往他们的竹筐里塞了自家做的点心、孩子穿小的衣服。苏晴趴在货车车窗上喊:“下个月市集,我们带新晒的山楂干来,给孩子们做糖葫芦!”小安笑着挥手,看着货车消失在路的尽头,心里满是期待——下个月的市集,定会有更浓的菜香,更暖的情谊,在都市与田园之间,续写着属于“守护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