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消融的清晨,社区小院的菜棚前聚满了人。小安刚把“城乡菜药互助网”的木质标牌钉在门框上,李大爷就扛着一捆沾着泥土的菜苗走过来:“小安,这是我育的耐寒薄荷和紫苏苗,咱们得找块地好好种,往后应急就不用总靠存货了!”
张医生蹲下身翻看菜苗,指尖碰了碰嫩绿的叶片:“这些品种确实适合冬春生长,但得选背风向阳的地块,再配些腐熟的有机肥,长势才稳。”村民苏晴也通过群视频凑过来:“村里后山有片荒地,去年翻耕过,用来当‘菜药试验田’正好!”
一呼百应的劲头又上来了。老吴开着货车拉来农具,志愿者们搬出自家的花铲、水桶,社区里的孩子们也拎着小竹篮,跟着大人往菜棚后的空地支棱起围栏。村里的后生们更利索,视频那头已经扛着锄头清理后山荒地,老支书还特意叮嘱:“把地分成小块,标上菜药名字,城里朋友过来也能认清楚!”
晌午的太阳晒得人暖洋洋,小安正和李大爷给菜苗盖保温膜,手机突然响了——是社区独居的赵奶奶:“小安啊,我这两天总咳嗽,想起张医生说的紫苏叶煮水,可家里没存货了……”
小安心里一动,转头对志愿者小林说:“你去储藏室拿包干紫苏,再装些刚晒的养心菜干,给赵奶奶送过去。”又对着群里喊:“谁家需要常备菜药的,跟我说一声,咱们按户登记,定期补充!”
消息刚发出去,群里就接连弹出留言:“我家孩子总感冒,要份紫苏和薄荷!”“我妈有风湿,之前张医生说养心菜煮水有用,给我留些!”张医生趁机补充:“每种菜药都写了用法和用量,我整理成卡片,和菜药一起送上门!”
送菜药的间隙,试验田那边传来好消息——村里的荒地已经整好了,还特意留了几垄种社区居民喜欢的小番茄和黄瓜。“等春播的时候,咱们城乡一起种!”老支书在视频里挥着锄头,身后的村民们跟着喊:“到时候城里朋友来村里教我们种反季菜,我们教你们认野菜!”
傍晚时分,小林从赵奶奶家回来,笑着说:“赵奶奶喝了紫苏水,咳嗽好多了,还说要把家里的空花盆拿来种薄荷呢!”小安看着试验田里整齐的菜苗,又翻着群里的春播计划表,突然觉得心里格外踏实。
这时,李大爷拿着一张手绘的“菜药地图”走过来:“你看,这是社区和村里的菜药点,还有试验田的位置,以后大家找起来方便!”地图上,红色的圆点标注着储备点,绿色的线条连着城乡的路,最底下还画着两片紧紧靠在一起的菜叶,旁边写着“共种共护”。
月光再次洒在小院里,小安把“菜药地图”拍下来发到群里,配文:“春播的种子已经备好,咱们一起把菜药种进土里,把守护写在日子里!”群里瞬间热闹起来,村民们发来自家准备的菜种照片,社区居民们晒出翻地的工具,就连张医生都发了个“比心”的表情:“我已经写好了春播菜药的养护手册,等着和大家一起种出能救命、更能暖心的菜!”
夜风里带着泥土的清香,试验田里的菜苗在保温膜下悄悄扎根。小安知道,这片小小的菜药田,不仅连着城乡的土地,更连着彼此的心意——从应急送药到共种共护,“都市归田园”的路上,那些长在土里的希望,正带着菜香,把每一份守护,都种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