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伊森醒来但映入眼帘的却是陌生的中式公寓。
有那么极其短暂的一瞬,他恍惚以为自己又回到了前世那个996后匆忙赶地铁的社畜生活。
但下一秒,身体里属于FbI探员的敏锐警觉和…床头柜上那个印着“FbI quantico”logo的保温杯,把他拉回了现实。
保温杯:咕噜…早啊老弟,又梦回前世挤地铁了?醒醒,你现在是高大上的痕迹专家嘿!赶紧的,泡枸杞大枣还是铁观音?给你三秒钟决定。
伊森哭笑不得地拿起这个跟他从匡提科来到北京的“老伙计”。
带保温杯是他前世就养成的习惯,发现FbI高强度工作下喝热水非常舒服,就一直带着,没想到还生出了这么个碎嘴子的“意识”。
“铁观音吧,今天要精神点。”伊森对着保温杯小声嘀咕,熟练地放入茶叶,注入热水。
保温杯:得令!85度水温走起,保证香气高扬,提神醒脑不是我说,你这前世社畜的胃,就得靠老哥我暖着。
带着这聒噪却令人安心的老伙计,伊森和陈博士再次来到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
今天的技术交流聚焦于一个近期让中方专家颇为头疼的案子:
一系列盗窃案,现场几乎找不到任何传统痕迹,嫌疑人反侦察能力极强,像是在故意挑衅。
中方专家展示了最新一个案发现场的照片和勘查报告
一家高科技企业的实验室,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的核心配方失窃。
现场干净得令人发指,没有指纹,没有鞋印,没有纤维,连门禁日志都被巧妙地修改过。
“我们动用了所有最先进的设备,甚至用了李教授昨天提到的纳米级显影技术,依然一无所获。”
负责此案的张队长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 frustration
“这家伙像个幽灵。”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几位中方专家都尝试提出了看法,但都陷入了死胡同。
伊森凝视着高清照片,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仿佛在聆听什么。
他的“老伙计”保温杯安静地立在一旁。
会议室的实木长桌:唉,又一个无头案…这哥们儿手艺真绝了…嗯?这小美国佬在摸我?手感不错吧…诶?!他好像…能感觉到我?!
突然,伊森抬起头,目光投向一张拍摄实验室通风口内部滤网的特写照片,滤网上只有一些极其微小的灰尘颗粒。
“张队长,”
伊森开口,流利的中文再次让在场的人下意识地集中注意力
“请问,这家实验室最近是否进行过内部装修,或者更换过特定品牌的空调滤芯?比如…产自北欧带有特殊静电吸附材质的型号?”
张队长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个问题,他立刻看向旁边的技术员。
技术员快速查询记录,几秒后猛地抬头,一脸震惊:
“是…是的!上周刚换过,就是因为这种滤芯的静电吸附效果更强,能过滤更微小的颗粒物,米勒探员,您怎么知道的?”
所有中方专家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伊森身上,充满了难以置信。
伊森微微一笑,端起保温杯抿了一口茶,从容解释:
“只是一种推测。请看滤网边缘这些灰尘的分布形态和颗粒度,与普通灰尘不同,带有极强的方向性和一致性
像是被某种特定频率的声波或静电定向吸附后残留的。
而这种新型滤芯的独特材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被外部设备利用,成为一种临时的‘痕迹扫描仪’,甚至可能干扰了你们自己的纳米显影设备。”
他顿了顿,补充道
“嫌疑人可能根本没有进入核心现场。他只需要在通风管道外部特定位置,放置一个能发射特定频率声波的微型装置
就能远程‘读取’并干扰甚至‘复制’滤芯吸附到的极微量颗粒信息,其中可能就包含了进出人员的皮屑、衣物纤维,甚至…配方纸上散落的微小墨粉颗粒。”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这个思路完全跳出了传统痕迹学的框架,将环境本身的一个微小细节变成了破案的关键。
李教授的激光笔:啪嗒…掉桌上了…太震撼了。
张队长的笔记本:快记快记,这思路绝了。
“天才的思路!”李教授最先反应过来,激动地拍了下桌子。
“我们完全被惯性思维束缚了,快!立刻重新勘查通风管道外部 ”
中方技术人员立刻行动起来,脸上写满了兴奋和敬佩。
看向伊森的眼神,已经从最初的“中文好厉害”变成了彻底的“专业能力深不可测”。
陈博士在一旁看着,与有荣焉地笑了笑,低声对伊森用英语说
“伊森,你总是能让人大吃一惊。”
伊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保温杯:看见没!看见没,这是我带出来的兵,牛逼不?
接下来的交流变得异常热烈。
伊森又结合几个案例,分享了一些在极端或非常规环境下寻找痕迹的思路,每每都让中方专家感到茅塞顿开。
午餐时间,为了感谢伊森带来的突破性启发,张队长亲自作陪,带他们去了一家隐藏在老胡同里的私房菜馆,品尝地道的京味儿菜。
小馆子不大,但烟火气十足。墙上挂着老照片,桌椅都磨出了包浆。
老榆木桌椅:哎哟,又来新客了?坐稳咯,咱这岁数大了,别晃悠。
厨房的炒锅:呼呼~火苗蹿起!葱爆羊肉走起。
先上的是一碗浓稠香醇的豆汁儿,配着焦黄酥脆的焦圈和咸菜丝。
豆汁儿碗:嘿嘿,新来的老外,准备好接受灵魂洗礼了吗?
焦圈:酥脆担当泡我,泡我。
林枫有些担心地看着伊森:“米勒探员,这个味道…比较特别,很多人接受不了。”
伊森看着眼前这碗灰绿色、散发着独特酸酵气息的豆汁儿,眼睛却亮了,这可是他前世就想尝试却一直没勇气的北京特色。
他深吸一口气,学着旁边老北京的样子,拿起焦圈,掰碎了泡进豆汁儿里,就着一口咸菜丝,送入口中。
一股浓郁的、酸中带涩、继而回甘的独特味道冲击着味蕾。
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接受,反而有一种粗粝又扎实的满足感。
“好喝!地道!”伊森竖起大拇指,又喝了一大口。
这味道,像极了老北京的历史,沉淀而真实。
豆汁儿碗:!!!居然被老外夸了,这老外不对劲?
焦圈:被泡得软乎了~使命达成。
接着,葱爆羊肉、干炸丸子、醋溜木须、麻豆腐…一道道地道菜肴端上来。
伊森不仅能准确地说出菜名,还能点评一二,甚至能和老板聊两句烹饪火候,再次惊掉了林枫和张队长的下巴。
葱爆羊肉里的葱段:被爆得贼香,羊肉老弟,合作愉快。
干炸丸子:外酥里嫩!滚来滚去~蘸点椒盐美滋滋。
伊森吃得心满意足,仿佛回到了前世和同事下班后搓一顿的感觉。
只不过身边的伙伴从程序员变成了刑警,讨论的话题从代码bug变成了案件痕迹。
回到公寓,伊森照例和塞拉斯视频。
他兴奋地讲述着今天的案情突破和美食体验。
屏幕那头的塞拉斯,看着伊森眉飞色舞、完全融入新环境的样子,眼中充满了温柔。
他的男孩,无论在哪儿,都能闪闪发光。
“看来北京很适合你。”塞拉斯低沉的声音传来,“不过,别忘了…”
“知道知道,”伊森抢答,对着屏幕眨眨眼
“FbI的案子,分析科的大家,还有你…我永远的最强后盾和…归途。”
保温杯:嗝~狗粮吃饱了…老夫先去睡会儿…
屏幕里的塞拉斯:嘴角上扬幅度+1。
内心:归途…这个词不错。
日子在充实的交流、美味的探索和与塞拉斯的日常视频中飞速度过。
伊森凭借其“开挂”般的洞察力和前世对中文网络梗的莫名熟悉,迅速成为了中方刑侦总队技术科最受欢迎的“美国专家”,没有之一。
技术科的指纹比对系统:今天又是被伊森先生快速锁定目标的一天…效率碾压全场…
伊森的办公椅:已成功混成技术科编外成员,享受和中国同事一样的午睡枕头待遇。
保温杯:啧,隔壁工位那小张,又偷偷用单位微波炉热榴莲饼…这味儿…上头。
这天下午,技术科接到一个紧急协查请求。
郊区一个大型冷链物流仓库发生火灾,扑灭后,在清理废墟时,发现了一具被严重烧焦、身份不明的尸体。
更棘手的是,火灾起因不明,且尸体被发现的位置和姿态有些蹊跷,当地警方怀疑可能是一起纵火谋杀案,但苦于现场破坏严重,找不到有力证据。
相关的照片和初步报告被迅速传到了技术科。
大家都围拢过来,看着屏幕上那些焦黑扭曲的画面,纷纷皱起了眉头。
传统的痕迹几乎被大火和消防水龙彻底毁灭。
投影仪上的火灾现场照片:一片狼藉…炭黑、扭曲的金属、水渍…这难度系数直接拉满了啊。
技术员小王的电脑:疯狂建模还原现场…算力告急,cpU温度飙升。
“高温、燃烧、水浸…这简直是痕迹的坟场。”一位中方专家叹了口气
“dNA提取都极度困难,更别说寻找纵火证据了。”
伊森凝视着照片,目光扫过那些碳化的梁柱、融化的塑料、以及那具触目惊心的尸体。他的手指下意识地轻轻敲击桌面。
他面前的照片:老弟又来了…这次是地狱难度副本啊…我尽力帮你感应一下那些远方的碎碎念…嗯…焦味…冷…等等!冷?
突然,伊森的目光定格在尸体脚踝部位一张极其模糊的特写照片上。
那里似乎粘着一小片没有被完全烧毁的颜色诡异的塑料薄膜残片。
而且周围的尸表皮肤呈现出与周围严重碳化不同的“低温灼伤”痕迹。
“放大脚踝部位,增强对比度 ”伊森立刻提醒。
技术人员立刻操作。
图像被放大,那片微小的、半熔融状态的蓝色塑料片更加清晰,上面似乎还有细微的凸起纹路。
“这是…”李教授凑近屏幕。
“看起来像是某种…高强度冷冻包装袋的残留物?”另一位专家猜测。
“不仅仅是包装袋,”伊森眼神锐利,语出惊人
“这更像是…某种‘冷媒’快速泄漏并接触皮肤后造成的瞬间低温灼伤痕迹!
嫌疑人可能用了液氮或者干冰之类的低温物质,在杀人后迅速冷冻了尸体,试图延缓死亡时间,或…掩盖真正的致命伤 ”
这个推论太过大胆,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利用低温犯罪?这手段太罕见了。
技术科的白板:快!笔给我,记下来,液氮\/干冰?局部冷冻?延缓死亡时间?
保温杯:卧槽!玩这么大?冰火两重天啊这是。
“而且,”伊森继续指向那片塑料残片
“看这残留的纹路,不像普通工业包装,像某种…定制logo或符号的一部分。能不能尝试做三维复原?”
中方技术团队立刻被点燃了斗志。
虽然难度极大,但方向一旦明确,各种尖端技术立刻跟上。
高精度扫描、多光谱成像、AI辅助复原算法…所有手段都被用上。
伊森也全程参与,他那种对细微痕迹的直觉性把握,再次让中方团队叹为观止。
他总能精准地指出复原过程中哪些线条是噪音,哪些是关键特征,仿佛能直接“看”到它燃烧前的样子。
AI复原软件:加载中…脑细胞燃烧中…这美国佬指的方向还真准…快好了。
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那残片上的图案竟然真的被成功复原了大半
那是一个设计复杂的冰山logo,下面还有一行模糊的英文花体字:
“cryo…”
“cryo…是‘低温’的意思!”
林枫立刻反应过来
“我马上查这个logo!”
数据库快速比对,结果令人震惊
这个logo属于一家注册在欧洲,专门提供高端冷链运输和“特殊生物样本”存储服务的公司。
这家公司曾被多个国际情报机构标记为“可能涉及非法生物技术交易”
案件性质瞬间升级。
从可能的纵火谋杀,跃升到了涉及国际非法组织和高危生物物质的层面。
“立刻通知国际刑警组织和总部!”张队长当机立断。
所有中方人员再次看向伊森,眼神已经不仅仅是敬佩,简直像是在看一位洞察一切的“先知”。
他总能从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到那把最关键的钥匙。
技术科所有的设备:今日mVp:伊森·米勒,salute。
保温杯:内心:牛逼,老子带的。
为了庆祝这次重大突破,张队长下班后死活拉着伊森和陈博士去了另一家传奇小店
“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的大锅:咕嘟咕嘟~老汤沸腾,肺头、小肠、豆腐、火烧~快来宠幸我。
切卤煮的老师傅的刀:铛铛铛!手起刀落,肥肠断、火烧裂、香气喷薄。
看着浓油赤酱、内脏丰腴、火烧吸饱了汤汁的豪迈食物,陈博士稍微有点犹豫。
伊森却眼睛放光。
这可是他前世刷了无数美食视频却一直没机会尝到的京城地道风味。
他熟练地拿起筷子,夹起一段肥肠,吹了吹气,送入口中。
软糯、咸香、带着一丝脏器特有的风味,被浓郁的老汤完美中和,好吃得让人跺脚。
再咬一口吸饱汤汁的火烧,满足感直接爆表。
“地道,太是那个了 ”
伊森吃得鼻尖冒汗,对着老板竖起大拇指,嘴里还含糊地蹦出句。
“这肥肠处理得真干净,一点邪味没有,高手 ”
老板一听乐了:“哟!行家啊,老外…哦不,美国专家,您可真会吃 ”
林枫和张队长已经对伊森的美食家属性麻木了,只能笑着摇头,陪着他大快朵颐。
伊森碗里的火烧:被吃掉了…死得其所。
肥肠:为国际友谊献身值了。
回到公寓,伊森照例和塞拉斯视频。
他兴奋地讲述着今天的“冰火两重天”案子和卤煮火烧的美味。
“…所以,嫌疑人可能想用低温掩盖真相,结果那片没烧干净的塑料片反而成了铁证!”
伊森手舞足蹈,“还有那卤煮,哎呀,你没吃到太可惜了…”
屏幕那头,塞拉斯看着伊森因为破案和美食而闪闪发亮的脸庞。
听着他流利甚至带着京味儿的中文,沉默了片刻,忽然开口:
“伊森。”
“嗯?”伊森停下描述,看向屏幕。
“你看起来…”塞拉斯的声音低沉而缓慢
“…就像回了家一样。”
伊森的心猛地一跳。
塞拉斯的感觉太敏锐了。
他看着屏幕里那双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灰蓝色眼睛,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
他无法解释前世今生的羁绊,只能笑了笑,轻声说:
“这里…确实有很多我喜欢的东西。美食,文化,还有这些…破案时的默契。但是…”
他顿了顿,目光温柔而坚定地回望塞拉斯:
“…有你的地方,才是家。我永远记得匡提科的咖啡,记得你办公室窗外的风景,记得…我们一起经历的一切。”
保温杯:哎哟喂,这情话等级…老夫的不锈钢内胆都要酥了…
屏幕里的塞拉斯:眸光微动,嘴角软化。
内心:这回答…还算过关。
通话结束。
伊森抱着保温杯,站在公寓窗边,望着楼下北京城璀璨的灯火。
这里很好,有他熟悉的味道。
但大洋彼岸,那个冷峻又温柔的男人,才是他真正的归处。
北京的夜空:月色温柔,照亮所有思乡和相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