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的晨雾尚未散尽,洪承畴的身影已消失在城门之外。一路星夜疾驰,尘土裹满衣袍,待抵达长城大同段时,那件标志性的紫色官袍早已沾满泥点,却丝毫不减其眉宇间的凝重。
长城之上,砖石垒砌的垛口后旌旗林立,明军将士严阵以待。见远处一骑绝尘而来,城头兵士定睛辨认,随即高声通报:“报 —— 祖将军、卢将军,洪尚书亲至,求见二位!”
中军大帐内,祖大寿正对着舆图敲击桌案,闻声眉头微蹙:“朝廷此时遣人前来,莫不是漠南战局有变?” 一旁的卢象升捋着花白胡须,目光深邃:“大概率是为岳帅北伐之事而来,关乎漠南收复大局,快请洪大人入帐!”
话音未落,洪承畴已掀帘而入,一身风尘仆仆,官袍上的泥渍还未干透。祖大寿与卢象升见状,齐齐起身下拜:“末将参见洪尚书!尚书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不知有何圣谕与岳帅钧旨?”
“二位将军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洪承畴抬手虚扶,声音带着连日赶路的沙哑,“此番前来,非为圣谕,乃是岳帅所托。岳帅志在收复漠南,然后金已整合漠北诸部,联军达十六万之众,此战非一朝一夕可定。”
他俯身指向帐中舆图,指尖落在燕山一带:“岳帅之意,烦请二位将军即刻率军进驻燕山。卢将军,你率三万天雄军为先锋,依燕山地形布防 —— 若清军来攻,便退守防线,摆出佯攻辽东之势;若敌军退去,便顺势杀出掩杀一阵,随即速退,务必让皇太极不敢轻易分兵驰援漠南,为我军收复漠南争取时间。”
“好计!此乃绝妙的牵制之策!” 卢象升一拍大腿,眼中瞬间迸射出灼热的光,连日驻守长城的沉闷一扫而空。他想起岳忠民在西安朝堂上力排众议的决绝,想起那支军纪严明、战力强悍的背嵬军,心头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振奋:“岳帅此计直指要害!漠南是草原咽喉,一旦拿下,后金便断了与西域的联结,这十六万联军不过是无根之萍!”
可话音刚落,便被洪承畴沉凝的语气泼了盆冷水:“卢将军切莫过于乐观。漠北联军虽新整合,但多尔衮用兵狠辣,范文程智计过人,十六万兵马若倾巢突袭漠南后路,岳帅大军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卢象升脸上的喜色骤然僵住,眉头拧成了疙瘩。他心里不服,却也知道洪承畴所言非虚 —— 沙场之上,任何一丝侥幸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可他太了解岳忠民了,那人看似沉稳,实则用兵奇诡,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他转念一想,漠北三部刚归降后金,人心涣散,各部之间积怨已久,多尔衮想让他们同心同德奔赴漠南,绝非易事。“最多五万,” 卢象升低声自语,眼神渐渐坚定,“漠北联军立足未稳,各部心存异心,多尔衮能调出五万兵马已是极限,剩下的不过是些贪生怕死的乌合之众,岳帅麾下五千背嵬骑足以应对。” 他虽不悦洪承畴的谨小慎微,却也明白对方是为全局考量,终是把到了嘴边的反驳咽了回去,只是嘴角仍挂着一丝不以为然。
祖大寿接过话头,语气沉稳如长城砖石:“尚书放心,我等职责便是扼守燕山,阻截辽东清军,不让其分兵驰援漠南,绝不误了岳帅大事。”
“正是此意。” 洪承畴点头,目光扫过二人,“老夫将留守长城大同段统筹调度,现已调五万天宁军、三万天雄军归二位节制,即刻整兵开拔。粮草调度之事全由老夫负责,绝不让前线将士受饿挨冻!”
“末将领命!” 二人齐声应和,转身快步出帐,即刻传令整军。
大帐内只剩洪承畴一人,他端坐于太师椅上,手指轻轻敲击桌案,眉头紧锁。“十六万联军,岳帅究竟如何牵制?此计真能万无一失?” 他低声自语,思绪翻涌,反复推演着战局利弊,一丝担忧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帐外,朔风猎猎,吹动着明军的战旗。卢象升刚跨上战马,便忍不住对身旁的祖大寿吐槽:“洪尚书还是太过谨慎,尽守着兵书教条!他只看到十六万大军的数量,却没瞧见漠北的乱象 —— 车臣汗、札萨克图汗皆是被迫归降,怎会真心为后金卖命?岳帅此战,我看至少有八成胜率!” 他勒住马缰,语气笃定,“漠南是我大明故地,百姓心向中原,岳帅沿途安抚,必定能得到响应。反观清军,劳师远征,补给线漫长,只要我们死死拖住辽东主力,漠南战局必成定局!”
祖大寿捋了捋颌下长须,目光望向燕山方向的崇山峻岭,缓缓道:“洪尚书久居朝堂,思虑周全是好事,毕竟此战关乎大明中兴,容不得半点闪失。不过你说得也有道理,漠北联军看似庞大,实则一盘散沙。”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我们此番前往燕山,不止是牵制,更是要寻机破局。你率天雄军为尖刀,天雄军战力剽悍,擅长野战,若清军来攻,你便利用地形与他们周旋,阻截一阵便退,绝不恋战;我则率天宁军主力坚守防线,同时暗中打造攻城器械,故意让清军探子窥见 —— 他们见我们忙着筑城,定会以为我们只想防守,放松警惕。”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辽东清军主力若被我们牵制在燕山,后方必定空虚。若岳帅在漠南进展顺利,我们便可顺势南下,未必不能拿下锦州、宁远等要地,断了清军的退路。到那时,漠南、辽东首尾呼应,后金便再无翻身之力。”
卢象升闻言大喜,猛地一拍马背:“老将果然有两把刷子!想得比我深远多了!行,我这就去整兵!清军若敢来犯,我便给他们点颜色瞧瞧;若不敌,退守燕山便是 —— 那山地崎岖,谅他们没了骑兵,也不敢贸然追击!”
不多时,长城脚下号角长鸣,八万明军将士列队集结,甲胄寒光映着朝阳,马蹄声震彻山谷,朝着燕山方向浩浩荡荡开拔而去。他们的身影渐渐融入群山之中,肩负起牵制辽东清军、保障漠南战局的重任,为大明的北伐之路,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