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她眼下所在的地方,沈明珠始终没有具体概念,主要这边的地名和她曾经的记忆全都对不上。
她只能猜到大概是云贵川范围,反正来都来了,又没什么影响,慢慢了解吧。
车子开到集市,沈明珠收回思绪,开始四处张望,很快,她的注意力被一处热闹吸引。
一个卖兔子的摊位前,围了很多小孩子在那。
罗文君见沈明珠惊喜的模样,不自觉笑了笑,仿佛看到自家女儿。
但她还是提醒道“这个不好养,味儿大。”
沈明珠摸着下巴思考道“你说我若是不要兔皮,摊主能免费帮我收拾干净不?”
罗文君眨眨眼,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因此没有及时回答。
沈明珠以为不行,叹气道“唉,我还想整个辣炒兔丁酱,但你说的对,这东西味儿大,我可不想背着它走一路,算了,回头让严正义想办法,咱们先逛别的。”
罗文君被拉着往前走,回过神之后,哭笑不得。
“嫂子,怎么了?”
“没事。”罗文君随口应了一声,指了指前面,“你不说要看砂锅吗,我看那边有卖的。”
“好啊!”
沈明珠上辈子在羊城待过一阵,印象最深的就是那边煲汤技术简直不要太好。
在街上找家小馆子,随便端出来的一盅汤都极其美味。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沈明珠如今不缺食材,技术呢,勉强过关,就差个道具。
她觉得煲汤必须用砂锅才能煨出独特的味道,这次过来,她心心念念就是整几口好锅。
关于这方面,她可太有发言权,上辈子,家里的锅没有几百也有几十。
或许是‘差生文具多’,别管她煲汤手艺如何,该有的都有,而买的多,自然而然便有所了解。
国内三大砂锅产地分别是羊城的潮州砂锅,云省的建水砂锅和江市宜兴砂锅。
除去这三个,还有一个据说已经有两千年烧制历史,那就是荥经砂器。
其他地方都是以紫陶为原料,荥经砂器则是以本地特有的黏土和煤灰混合制作。
其中的黏土是当地特有原料白善泥,具有唯一性,因此,常有‘东有紫砂,西有黑砂’的说法。
后世荥经黑砂手工制作技艺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沈明珠在车上和罗文君聊天时便打听过,对方随口说的黑砂锅,让她动了心。
等见到实物,那个开心甭提了,什么叫踏破铁鞋无觅处,这就是了。
“可不要小看一口锅,好的砂锅做出来的味道就是不同,不仅能保证食物本身的营养成分,还能够锁住食物的鲜美,留香的同时没有异味,只有足够好的原料和烧制工艺,才能做到这点,你看这锅上面的金属光泽,还有这声儿.....”
沈明珠在那挑锅,罗文君也有些心动,便问了一嘴。
于是她立马开始卖弄起来,毕竟自己当初可是‘砂锅达人’。。。。。
随着她的讲解,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原本无人问津的摊子,逐渐挤都挤不进去。
摊主是一个满脸愁容的中年男人,今年洪水又一次泛滥,地里收成减半,各家过得紧紧巴巴。
幸好公社批了供应粮,大队众人才不至于挨饿,只是粮食有限,想吃饱都不行,更别提吃肉。
马上快到秋收,作为大队长的刘兆平就想着拿些东西给乡亲们换点肉。
这样大家干活也能有劲,不会被累倒。
但队部能卖的东西都卖了,实在凑不到钱,他便想到仓库里无人问津的砂器。
六合大队祖祖辈辈都有烧窑的手艺,奈何现在卖不出去,他们已经很久没开窑。
好在往年有些存货,刘兆平和大队众人商量后,便决定拿一些出来卖。
可惜摆了一早上,都没人光顾,他都准备收摊了,没想到救星出现.....
沈明珠蹲在那唠唠叨叨,感觉周围光线逐渐变暗,以为变天,抬头一看,嚯!怎么这么多人?
“同志,这锅真那么好?”
沈明珠心道,真是什么时候都不缺凑热闹的人。
见摊主急切中带些恳求的目光,她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婶子,你能听出我口音不?”
人群中有人喊,“我知道,东北那旮沓,我去过。”
“我也听过。”
会心一箭!沈明珠只恨自己嘴欠,干啥提这个问题。。。。
心里吐槽,嘴上却说道“我来这边就是为了这个锅,看到没?大中小,要不是拿不下,我还准备多买几个邮回老家。”
有人嘀咕,“摊主别不是你亲戚吧?”
刘兆平刚想解释,沈明珠瞥了眼说话的人,“对,我是托,你们都别买,别挡着我选。”
有些人就是这样,越不让做,越要做。
“肯定不是啊,我认识其中那个大嫂,人家是部队的,怎么可能干这种欺骗老百姓的事,你不买就走开,别占着地方,我们还得选呢。”
“谁说我不买?问问还不行啊?”
沈明珠要不是拿手挡着,那帮人都敢‘虎口夺食’。。。
“大的三块,中的两块,小的一块,那个茶壶送你,感谢你的帮忙。”刘兆平搓着手,不好意思道“要不是你,我这一个都卖不出去,但这是集体的东西,我只能做主送你一个,小姑娘别见怪。”
“您客气,还是你的东西好,不然我光说,别人也不能认。”
刘兆平难得挺起胸膛自信道“这个我敢跟你保证,我们这个锅绝对结实耐用,要不是年景不好,我都不舍得拿出来。”
沈明珠疑惑,“同志,你们不是专门做这个?”
“原先做,如今卖不出去,早就不做了。”
刘兆平说到这有些落寞,“当年,我们村烧的东西都当过贡品,现在.....嗐,看我,说这些做什么,今天真是谢谢你。”
“没事,对了,你天天在这吗?我过一阵回老家,还想买几个送人。”
听到沈明珠的话,刘兆平把自己大队的电话说了下,“地里还有活,就算过来,时间也不固定,你要是有需要,可以给我电话,我给你送来。”
“会不会有些麻烦?”
“不麻烦,不麻烦,你帮了我大忙,就送个东西,不费事,要不我平时也来赶集,顺道的事。”
沈明珠想着,临回松河之前再来拿,到时偷摸放空间,也不怕碰碎。
随即说道“同志,我肯定需要,你帮我留一大一小就行,你看需不需要付个定金?”
“不用,不用,实不相瞒,要不是想给乡亲们改善伙食,我也不舍得卖,今天卖的这些,不仅能买肉,还能买粮,够我们撑一阵,短时间内,我应该不会过来,所以你的那份,一定能留出来。”
沈明珠下意识问道“如今有人买,你们为什么不干脆开窑多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