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你们现在就可以启动招生,让禾苗慈善基金会的人去各地审核。
你们又不懂建筑,留在义阳干什么?都出去跑审核,年前完成,明年开学就不用忙这事了。
这样时间就腾出来了。
现在最要紧的是师资问题,钱一你们联系到多少愿意来的老师了?
远每周只看财报,不清楚这些细节。
总我们一直在努力招聘,但义阳的特教老师实在太少。
全国范围招聘也很困难,义阳不是大城市,对特教老师来说和支教差不多。
**!
钱一你这时候犯糊涂?
总,怎么了?
招聘确实很难。
除了聋哑和失明儿童,普通老师难道教不了其他孩子吗?
对于那些视力听力正常的儿童,为何不能聘请合格的教师?
这些教师需要比普通教师更强的责任感,因此应当满足他们的其他需求。
经济需求和家庭需求都应得到保障。
对有家庭的教师,提供三室或两室一厅的住房。
单身教师则安排三十平米左右的单身公寓。
义阳虽非一线城市,但基础设施完善,机场高铁一应俱全。
逢年过节时,基金会提供往返路费也花费不多。
即便聘请一千名教师,全年四趟机票费用也不超过三十万元,这才是最值得投入的地方。
国内不少爱心学校的硬件设施甚至优于一线城市。
但贫困山区真正缺乏的是什么?
正是师资力量。
硬件再好,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也是徒劳。
校舍再漂亮,支教教师频繁更换,教学质量如何保证?
新教师每学期都要花时间适应学生,学生也需要重新适应新教师。
这些本就内向的学生好不容易与教师建立信任,教师却离开了。
新教师到来后,他们又会变得封闭,更难敞开心扉,担心再次被抛弃。
远不愿看到这种结果,他期望这所学校能培养出双一流大学的学生,有人能考入顶尖学府。
真正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总,是我考虑不周,我立即修改教师招聘方案。
另外,是否在校内新建教师公寓?目前学生宿舍已建成,教师宿舍设在学生宿舍区,初衷是为方便照顾学生。
经您提醒,我认为单独建设公寓楼更为妥当。
这个提议可行,但不要建在校内。
在学校附近另寻地块,必要时直接购置,建成专门的教职工住宅区。
这个方案需要延后执行,但招聘时必须明确告知这一条款。
小区竣工后,在职教师和员工可按市场价的10%购房。若日后转售,需补足购房时市场价剩余的90%。
工作满三年以上的教职工,学校有权以溢价回购房产,工作年限越长,回购价格越高。例如,满三年者可获得20%的溢价。
年化收益率约为33.3%。
如果这个消息发布后仍然招不到教师,你和赵凡可以直接走人了!
“总,那这笔资金……”
“说了延后,当然由我负责!”
远实在恼火,这些人除了做慈善毫无商业头脑,连他这个学生都不如。
等学校建成,钱一和赵凡根本没资格当校长。
远之所以承诺承担教职工小区的费用,是因为这笔钱无法转化为爱心值,但又不得不支出。
他从未如此思念一个人,尽管对方才离开几天。
远决定催促霍文希,便拨通了电话。
“霍姐,这几天处理事情顺利吗?”
去掉“小”字后,称呼显得更亲近。
“总,您这是想我了?”
“霍姐,何止是想,我恨不得立刻飞去港岛见你。”
“那怎么不来?这两天刚好双休,不用上课吧?”
“通行证还没办好。”
“呵呵,总不用催,明天周一上午就能办完所有事,下午飞京都。”
远心想,得力助手终于要回来了。
不过之前答应给霍文希一周时间,现在才四天就催她回来,确实有些过意不去。
“霍姐把航班号发我,明天我去接你。”
“好吧。”
关于写字楼的事,薛仁只能收集信息,无法提供建议。
远需要霍文希的分析,再由他最终决策。
今天不仅是远新书《诛仙》上架的日子,恰巧也是万圣节。
然而远却直接断更了。
上架首日断更,这在网文圈实属罕见。
由于远此前在微博上的造势,华夏文学网的编辑们都好奇这本书的首订数据。
可整整一天过去,远连一章VIp内容都没发布。
编辑们算是白等了一场。
按理说断更会导致收藏下跌,但《诛仙》的收藏却从五千暴涨至十万。
而这仅仅用了一天时间。
许多读者并不清楚远和玉安公子在微博的隔空交锋——两人以你不更新我就不发新歌相互较劲。
这些新读者纯粹是被飘屏打赏吸引来的。
在华夏文学网,无论是网页端还是App,单次打赏超过一万华夏币就会触发全站公告。
那些扬言玉安公子更新就打赏十万的土豪们,见作者毫无动静,便先打赏一万证明实力。
正是这些接连不断的打赏,将《诛仙》的热度推上新高。
即便没有官方推荐,收藏量仍突破十万。
作为仙侠题材的经典之作,《诛仙》原本像被尘土掩盖的金子,如今经过全网热议,越来越多人发现这部小说的价值。
尽管仍有批评声,认为这不过是披着仙侠外衣的言情故事,但作品质量已获得广泛认可。
很快,远微博评论区涌现大量催促:快发新歌!我们等着看《诛仙》后续!
而此时,远正站在京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等候霍文希的到来。
远哥,待会儿见到霍 ** ,我该称呼霍总还是霍 ** ?薛仁显得有些忐忑。
以后工作时都叫霍总。远话音刚落,就见戴着墨镜口罩的霍文希走出接机口。
“霍姐,可算把你盼来了。”
远一个箭步上前,给了霍文希一个结实的拥抱。
薛仁那句“霍总”刚到嘴边,硬生生被挤成了“霍”字。
“总还是这么热情。”
霍文希轻巧地挣脱开来,两人身份特殊,若被拍到发上网,免不了又是一场 ** 。
“对霍姐当然得热情。港岛那边都安排妥当了?”
“基本处理完了,房产留着也不会贬值,股份都抛到二级市场了。”
霍文希持股不多,悄悄抛售并未引起注意,回港岛主要就是办了离职手续。
“霍姐现在可是大财主,以后公司资金周转可得仰仗您了。”
三人走到停车场,薛仁麻利地拉开车门。
“总随手就买百万豪车,还哭穷呢。要是给艺人都配这车,别说发展,光这排场就能上头条。”
远这辆奔驰V260L落地七十万,是朱浩推荐的,他不懂车,朋友说好就直接买了。
“霍姐又拿我打趣。这是公司用车,先让薛仁给您当几天司机。想买车随时说,京都现车我都能搞定。”
远随口画了个饼,霍文希笑笑没接话,径直坐进后排中间位置。
“薛仁,先去酒店放行李,再给霍姐接风。”
“好嘞远哥!”
霍文希微微蹙眉:“接风就免了吧,今天想休息,明天去看写字楼。”
“主要是想介绍个乐队给您——青霉素,人大迎新晚会上给我伴奏的,打算签下来。霍姐有印象吗?”
远清楚霍文希必然看过那晚的直播,或许更早就留意着自己——她见面时的熟稔态度根本不像初次相识。
有些印象,外形和实力尚可,创作是短板。
创作本就不是必备项。说实话签他们另有个重要原因。
远笑而不答。
安顿好行李后,两人来到青霉素乐队的排练室。刚进门霍文希就恍然大悟。
总该不会盯上人家的专业设备吧?
被戳穿的远搓着手辩解:霍姐,这叫资源优化配置。
——
作为华夏最顶尖的三四位经纪人之一,霍文希的含金量不在于慧眼,而在于她掌握着能让素人持续曝光的顶级资源网。
霍总!见到您太荣幸了!朱浩双手前伸,活像迎接扶贫领导的村干部。霍文希下意识后退半步——这热情架势实在招架不住。
你是富二代?
直白的提问让朱浩耳根发烫:勉强算小康之家。
旁听的薛仁差点呛住。若朱家算小康,自家怕是连贫困户都够不上。但京都圈子的生存法则他懂——永远有人比你更显赫。
既然朱公子自称小康...远搭着朱浩肩膀,今晚接风宴就选个配得上霍姐档次的地方?
没问题!我全包!
看着朱浩拍胸脯的样子,远挑眉:果然又在凡尔赛。
远确实有炫耀的资本,只是眼下手头不太宽裕。
原本经济压力不算太大,但和钱一合计要建教职工小区后,资金立刻紧起来。
一个小区至少得有两百套房。
这已经是最低标准,按十八层两梯五户的规格,也得建两栋楼。
后续肯定还要分一期二期逐步扩建。
只要小区建成,禾苗爱心学校的老师哪怕借钱也会抢着买。
年利率33.3%,零风险,这种好事上哪儿找?
别人买的理财产品只能干放着,这小区买了既能投资又能住人。
远相信消息传开后,义阳的编制教师都会心动想跳槽。
公办学校教师工资低但福利好,没编制的更是两头不占。
禾苗学校工资福利双高,聪明人都知道怎么选。
朱浩虽是富二代却不摆架子。
他没选什么米其林星级酒店,而是挑了家地道的京味馆子。
席间总想和霍文希搭话,可对方一直在和远谈公事。
朱浩有钱,但在音乐圈还是无名小卒,连娱乐圈门槛都没摸到。
这类人往往眼高手低,总盼着前辈提携。
要是能得到一句的肯定,就能高兴半天。
霍姐,薛仁整理了人大附近的写字楼资料,我觉得选在人大和朱浩排练室之间的位置挺合适。
远终于提到朱浩,给了他插话机会。
远哥不用特意照顾我们,排练室快到期了,公司定址后我们搬过去练也行。
这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
远本就不想白占人家几千万的设备。
这样不太合适吧?
没什么不合适的,以后咱们就是同舟共济的一家人,公司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天真的朱浩哪里知道,真要遇到危机时刻,霍文希肯定是第一个抽身的。要是没人接手,远就跑不了,否则他也会溜之大吉。
不过同舟共济这个说法让霍文希心头一紧,电视剧里反派说这种话准没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