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元佑八年的冬风,裹着宜州城外的瘴气,灌进城头那间简陋的戍楼。黄庭坚裹紧了身上洗得发白的粗布袍,仍觉得寒气从砖缝里钻进来,顺着骨头缝往骨子里渗。戍楼的窗纸破了个洞,风一吹就簌簌响,像谁在耳边轻轻叹息。案头摆着个缺了口的粗瓷砚台,墨锭是去年从江南带来的,如今只剩下小半块,磨出来的墨汁里还掺着几粒沙尘——这就是他眼下能寻到的最好的书写工具了。

“鲁直先生,”门外传来脚步声,是友人李次翁,怀里揣着个用油纸裹得严实的卷轴,“从江南托人捎来的,说是您念叨了许久的东西。”

黄庭坚连忙起身,动作急了些,带倒了案头的陶碗,碗里剩下的半盏冷茶洒在地上,很快就被干燥的泥地吸得干干净净。他顾不上擦手,接过油纸卷,指尖触到里面硬挺的纸页,心跳突然快了几分。拆开油纸的瞬间,一股熟悉的旧墨香混着樟木的气息漫过来,他的手指顿了顿,竟有些不敢往下拆。

“是《寒食帖》的拓本。”李次翁在旁解释,“听说原迹去年落到了江南收藏家手里,这是那人特意摹拓的,知道您与东坡先生相交最深,特意托我送来,问您是否愿为题跋。”

油纸完全展开,一张泛黄的宣纸铺在案上,苏轼那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黄庭坚的目光刚落在“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这行字上,手就控制不住地抖了起来。他想起元丰三年,自己在德州任上,听闻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连夜写了封信,却因怕牵连友人,写了又烧,烧了又写,最后只敢托人捎去一坛家乡的米酒;想起元丰七年,苏轼量移汝州,途经江州,两人在烟水亭对饮,苏轼拿出在黄州写的《定风波》手稿,笑着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那时东坡的鬓角已染了霜,可眼里的光却没灭;如今再看这《寒食帖》,笔锋里的苍凉与孤劲,比当年的《定风波》更重,更沉,像一块浸了水的棉絮,压得人喘不过气。

他俯身凑近拓本,指腹轻轻抚过“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字迹。拓片的纸质粗糙,指尖能摸到墨色渗透纸纤维的痕迹,仿佛能触到苏轼写这行字时的心境——那是贬谪第三年的寒食节,案头只有一碗冷粥,灶里的湿苇烧不着,烟呛得人睁不开眼,可笔锋落下时,却没泄了那股子韧劲。黄庭坚的眼眶热了,一滴泪没忍住,砸在“破”字的走之底上,晕开一小团淡墨,恰好与拓本上苏轼当年不慎滴下的墨痕叠在一起,像跨越十年的两声叹息,轻轻撞在了一起。

“让先生见笑了。”黄庭坚连忙用袖口擦去眼泪,声音有些沙哑,“只是见了这字,就像见了东坡先生当年在黄州的模样。”

他从案头取过那支磨得发亮的狼毫笔,笔尖略秃,还是去年在衡州买的便宜货。蘸墨时,他特意多蘸了些,让墨汁顺着笔锋缓缓往下淌——他要写的字,得配得上这帖里的风骨。笔锋落下的瞬间,他仿佛忘了自己身处瘴疠之地的戍楼,忘了身上的病痛,忘了未来的渺茫,只记得与苏轼一同论书的日子,记得两人在京城相国寺里,对着怀素的草书,争论“书为心画”的模样。

“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这几行题跋,他写得极快,笔锋如长枪大戟,横平竖直间带着股不驯的劲儿,比他平日写的“山谷体”更显苍劲。写到“未必及此”四个字时,他却突然收了笔锋,力道轻了下来,墨色也淡了几分——他知道,这不是苏轼书法技巧最精湛的作品,却是最“真”的。当年苏轼写这帖时,没想过要传世,没想过要当“天下第三行书”,只是饿了、冷了、想家了,把满心的委屈、不甘、孤愤,都泼洒在纸上,没有刻意修饰,没有故作姿态,就那么坦坦荡荡地把心掏了出来。这样的字,是特定的心境、特定的境遇才能写出来的,哪怕苏轼自己再写一次,也未必能有这般神韵。

题完跋,黄庭坚把笔搁在砚台上,盯着拓本看了许久,突然叹了口气:“原迹当好好藏着,别让俗人见了,糟践了这份心。”他顿了顿,又对李次翁说,“若有机会,把我这跋语给它添上,告诉后人,困顿中的字,才有嚼头——那些顺境里写的字,再工整,也少了点烟火气,少了点能让人记住的劲儿。”

李次翁点头应下,小心地把拓本卷起来。黄庭坚看着他的动作,突然又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方小小的铜印——这是他被贬宜州前,儿子黄相送的,印文是“山谷道人”。他在题跋的末尾,轻轻盖了上去,铜印的边缘有些模糊,印泥也淡了,却像给这拓本添了个郑重的注脚。

数年后,《寒食帖》真迹流转到江南,被富商詹景仁所得。詹景仁是个极爱书法的人,家里藏了不少唐宋名家的真迹,却唯独对这《寒食帖》格外珍视。他没舍得给真迹装裱华丽的锦缎,只是找了苏州最好的装裱师傅,把黄庭坚的题跋拓本小心翼翼地裱在真迹后面,做成了一卷“双璧”。每次展读,他都要先净手焚香,坐在窗前,从晨光熹微看到夕阳西下,仿佛在与千年前的苏轼、黄庭坚对话。

南宋绍熙三年,陆游路过詹家,听闻《寒食帖》真迹在此,特意登门求见。那时陆游已年近花甲,头发全白了,却仍带着股少年人的锐气——他刚从福建任上罢官,心里还揣着“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壮志,却只能在江南的烟雨中,看着时光一天天流逝。詹景仁见他诚意十足,便取出真迹,在书房里展开。

陆游站在案前,一眼就被那字迹吸引了。他年轻时在京城见过苏轼,那时东坡已是白发老者,在翰林院写的字圆润温和,带着股历经世事的从容;可眼前的《寒食帖》,却完全是另一番模样——笔锋忽粗忽细,有的字歪歪扭扭,有的地方墨洇得像块疤,却透着股桀骜不驯的劲儿,像头被困住的猛兽,哪怕浑身是伤,也不肯低下头颅。

他的目光停在“自我来黄州”的“来”字上,那最后一捺拖得极长,像一条蜿蜒曲折的路,从黄州的雨天,延伸到眼前的江南。陆游突然想起自己的人生——年轻时赴临安应试,因力主抗金被秦桧打压;中年时在川陕前线,骑着马穿梭在战火里,却没能换来收复河山的捷报;如今老了,只能在诗里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伸出手,指尖轻轻划过那道长长的捺画,仿佛能摸到苏轼写这笔画时的力道,摸到那份“认了却没服”的韧劲。

“此字当饮烈酒观之。”

陆游拿起詹景仁案头的笔,在真迹旁边写了行小字。字迹遒劲,带着股酒后的狂放,像是怕惊扰了苏轼,又像是忍不住要与千年前的他共鸣。写完后,他站在那里,又看了整整一个时辰,直到夕阳的余晖落在“死灰吹不起”的字迹上,把墨色染成了暖金色,才缓缓叹了口气:“坡公若知,当与我共饮一杯。”

元代初年,《寒食帖》真迹落到了赵孟頫手里。赵孟頫的字圆润秀美,被人称为“赵体”,与苏轼、黄庭坚的“狂怪”风格截然不同。他刚得到真迹时,不少人都觉得,他未必能懂这《寒食帖》里的苍劲——毕竟他出身宋室宗亲,入元后官运亨通,从未尝过苏轼那般的困顿。

可赵孟頫却把真迹挂在书房里,每天晨起都要对着看半个时辰。他发现,苏轼写“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时,笔锋是松的,像被雨打弯的芦苇,看似无力,实则藏着韧劲;写“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时,笔锋重得像灌了铅,却在最后一笔轻轻提了起来,留了丝透气的余地。他突然想起自己刚入元时的挣扎——有人骂他“失节”,有人劝他归隐,可他却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在朝堂上为汉人争权益,在书桌上传承文脉。他终于懂了,苏轼的“真”,不是故作狂放,而是历经苦难后的通透——知道人生难,却仍要好好活;知道理想远,却仍不肯放弃。

他取来最好的宣纸和墨锭,写了篇长长的题跋,细述苏轼在黄州的境遇,从乌台诗案写到东坡躬耕,从“食不果腹”写到“竹杖芒鞋”,最后在末尾写道:“余观此帖,乃知坡公之真放,非有意为之,乃天性也。”字迹圆润,却透着股难得的恳切——他承认自己写不出这样的字,不是因为技巧不够,而是因为少了那份“困顿中的真”。

明代嘉靖年间,《寒食帖》流转到了江南望族项元汴手中。项家藏有无数珍宝,从商周青铜器到唐宋字画,应有尽有,可项元汴最宝贝的,还是这卷《寒食帖》。他给真迹盖了密密麻麻的印章,从“天籁阁”到“项子京家珍藏”,从“墨林山人”到“退密斋主人”,足足三十多方,把真迹的留白处都盖满了。有学者见了,说他“俗”,说他是用印章炫耀财富,糟蹋了真迹。

项元汴却不在意。每天夜里,他都会把《寒食帖》在书桌上展开,点上一支檀香,倒上一盅黄酒,对着字发呆。看到“空庖煮寒菜”,他会想起自己年轻时挥霍无度,直到父亲去世,才明白“惜福”二字;看到“也拟哭途穷”,他会想起自己科考落第时的沮丧,躲在书房里哭了三天,最后还是母亲递来的一卷苏轼诗文,让他重新振作。他在题跋里写:“每夜读此帖,必饮一盅,觉坡公在旁,与我共话。”那些密密麻麻的印章,哪里是炫耀,分明是一个后辈对前辈的敬意,是一个收藏家在用自己的方式,与千年前的苏轼对话——你看,我把你的字好好藏着,每天都陪你喝一杯。

清代乾隆年间,《寒食帖》被送入内府。乾隆皇帝是个十足的书法爱好者,宫里藏的名家真迹,他几乎都题过字、盖过章,有的甚至在上面写了好几段题跋,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懂书法。可当太监把《寒食帖》真迹呈到他面前时,他却盯着字看了许久,迟迟没有下笔。

旁边的大臣劝道:“皇上,此帖乃‘天下第三行书’,您若题跋,定能为其增色。”

乾隆却摇了摇头,拿起印章,只在真迹的右上角盖了个“乾隆御览之宝”,便命人把真迹收好。他知道,有些字是不能随便插嘴的——苏轼写这帖时,是把心掏了出来,那些困顿、那些孤愤、那些韧劲,不是几句题跋就能概括的。他宁愿站在旁边,做个安静的读者,也不愿用自己的笔墨,打扰了这份“真”。

如今再看《寒食帖》的真迹,后面跟着黄庭坚、陆游、赵孟頫、项元汴……一连串的题跋,像一串珍珠,从宋代串到清代。有的字大如斗,有的字小如豆,有的墨色浓,有的墨色淡,却都带着各自的温度——黄庭坚的恳切,陆游的壮志,赵孟頫的通透,项元汴的执念,乾隆的敬畏。

这些题跋,不是简单的笔墨痕迹,是一代代人对“真”的追寻,对“魂”的共鸣。他们或许境遇不同,性格不同,书法风格不同,却都在这卷《寒食帖》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黄庭坚懂了“困顿见真魂”,陆游懂了“失意不失志”,赵孟頫懂了“通透不妥协”,项元汴懂了“敬畏与传承”。

就像黄庭坚说的:“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有些字,只能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心境里写出来;有些共鸣,只能在历经相似的苦难后才会产生。这或许就是《寒食帖》最珍贵的地方——它不完美,却永远鲜活;它会随着时间泛黄,却能让每个时代的人,都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前行的力量。

就像春日里的种子,不管埋在土里多久,只要遇到合适的温度和雨水,就能发芽;这卷《寒食帖》,不管流转到谁手里,只要遇到懂它的人,就能把那份“真魂”,一代代传下去。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斗罗2:和霍挂比金手指后成团宠穿越成姐姐,妹妹你要干嘛?问鼎记!寻找胭脂[射雕同人]妖女七零:炮灰夫妻发家忙七零之小媳妇甜甜嘴疯批跑断腿穿越异界之崛起逆世穿越之灵域传奇盛宠之嫡女医妃陆沉周若雪小说免费阅读全文好孩子小明去哪了盗墓:选对喜欢的CP嗑合成召唤摄政王的神探娇妻龙珠:我能吸收能量变强游走诸天,全靠暗黑技能多!我有一个诡王朝精灵游病娇师姐装呆套路我,人麻了!娱乐圈,大佬只想摆烂掐指一算,你是逃犯!重生娇妻已上线崩坏:雷电芽衣之名阴郁疯批师尊,对我垂涎欲滴快穿之这段数据成精了吧我在万界都有分身是拖油瓶也是青梅竹马我打打打打打打死你个渣男换老公女尊也得嫁人斩神:穿越后的决斗之旅四合院:开局先把媳妇娶了抗战:我们的59在前进重生木兰辞温院长身娇体软,京圈太子爷对她上瘾狐妖:剑圣一心重生1962之开局怒扇禽淮茹要命!我睡的小白脸是首富太子爷星林风途娶鬼妻行阴阳小鬼拜师璃雪快乐田园生活绑定神豪系统,我有亿点点钱味主骑砍:从破落农庄开始四合院,开局一个太初仙境手握空间,和离后开启流放高端局仙游云风录重生最强农妇修仙之混沌道果
随梦书屋搜藏榜:我的后宫奋斗记穿越改造男女的身高体重快穿之鬼差女配打工日常冷冬气候种田,我在古代开超市位面收集功德高武:金手指姐姐是我的理想型无上至尊是狼不是狗给疯批霸总当替身后,我成了顶流盗墓:反派系统,开局保护伞公司下堂王妃是毒医救命!我好像被禁欲陆警官看上了重生六零,带着空间宠夫暴富被迫攻略反派剑尊后,全书he了通天神医本是人好可不可以勇敢点从龙族开启的异世界生活表白装高傲,我转身校花崩溃哭了除魔人:开局遇到大黑佛母恋综直播:女扮男装的她引爆热搜重生之后,娶了诡新娘做老婆孤女穿成小丫鬟龙族之龙骑士从聊斋开始,证就人道古史!爱的谜题:林晓萱要命!和章鱼网恋后,他疯了!重生之青樱回来后整顿后宫海贼王:渣女今天也在努力死遁跨越时空的花季我,诡异NPC,吓唬哥哥怎么了劫天之人天灾囤货,灵泉空间种田记[综韩]黑色阳光重生不谋爱,京圈大佬给我下跪了金玉传奇终默沦陷修罗场,大佬都想独占她守寡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五十年代卷到飞升帝妃掌妖异血瞳乱天下港综开局之我有一座万界楼林海边和陈心的爱情故事叶罗丽之命宝可梦科普与职业日常心被俘获后?我化形了!回到旧石器时代无尽轮回:从禁酒令开始月老可能忘了给我绑红线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魔帝归来,世界震颤朱砂痣成了心头刀凡人踏天之欲与天齐女帝的百万倍修为分割术李安寻仙传伏魔山海:从镇妖塔开始登神史上最差生斗罗之我是剑神青铜血契:十二时辰镇龙劫星际神医他靠吃瓜爆红修仙从六脉神剑开始中二少年与毒舌师傅的驱邪之旅我在诡异世界里偷生寒门青云:穿越知否之逆袭路综影视:我不是提线木偶九龙拉棺:我以荒古圣体称尊封杀十年,弃女逆袭成国际巨星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我靠打渔修长生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怕死修什么仙死亡条例同越:白厄,为了翁,成为大君吧合欢宗,从俘获师尊的心开始恶女缩小成10cm渡劫恶毒亲妈觉醒后,三龙崽爹杀疯了当深渊回响时,我在对校花说烂话闲云渡异录傲视九幽穿越住茅草屋?养崽赚钱恋爱爱废灵根?我能提纯万物!清梦似锦覆舟录清风孤影行江湖穿越大靖闺蜜竟成我娘亲【碎梦仙途】阿竹从实习警开始,秒破碎尸连环案!夷陵鬼王引仙途:阖家仙缘比太妃糖还甜的爱情龙起苍溟穿回现代后我的清冷女主追出来了木偶剧场手撕白莲后,我杀穿东北穿越综武:开局斩杀尹志平!前夫重生娶白月光?我换亲嫁他哥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你宠白月光,我收凤印你急什么约战:我有一个咖啡厅揣灵泉入家属院,威猛军官不禁欲名义:汉东水很深?我带飞高育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