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集:脏腑相关
暮色像浸了水的麻布,沉沉压在有熊部落的营地之上。篝火噼啪作响,映着轩辕紧锁的眉头,他指尖捏着的兽骨笔在桦树皮上悬了许久,终究还是没有落下。帐外传来弟子伶伦的脚步声,带着几分急切,又刻意放轻了些。
“师父,西坡的石匠老岩又疼得打滚了。”伶伦的声音里裹着寒气,刚从外面进来的他,发梢还凝着霜花,“按您说的法子,揉了手臂上那几处‘筋节’,白天好得些,这会子又犯了。”
轩辕放下兽骨笔,起身时羊皮袍扫过地上的草席,带起几片干枯的艾草叶。这些日子标记的“筋节”图谱在帐角摊着,用朱砂画的线条从指尖蜿蜒到心口,又从足尖盘绕至腰腹,像一条条看不见的溪流,可溪流终究要汇入江海,这些“筋节”连着的“江海”,到底藏在人身何处?
他跟着伶伦往石匠的帐篷走,夜风卷着松涛掠过耳畔,恍惚间又听见崆峒山上广成子的话:“天地有江河,人体有脉络,江河归海,脉络归脏。”那时只当是比喻,此刻却像块火石,在心头撞出火星。
老岩的帐篷里挤满了人,浓重的草药味混着汗味扑面而来。石匠蜷在铺着干草的石台上,双手死死按着胸口,喉间发出压抑的痛哼,每一次吸气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肩膀剧烈地起伏。他儿子跪在旁边,手里攥着块烧热的石头,正想往父亲背上贴,被轩辕抬手拦住了。
“撤了火石,去取陶罐盛些井水来。”轩辕解开老岩的兽皮衣,指尖搭上他腕间的“筋节”——这处是前些日子发现的,按下去能缓解心口的闷痛,他称之为“脉口”。指尖下的搏动又细又乱,像风中摇摆的烛火,比昨日弱了许多。
“白天采石时还好,”老岩的儿子哽咽着,“傍晚收工,他说闻到灶房烧松脂的烟味,突然就喘起来了,跟去年那次一模一样。”
轩辕的目光落在老岩青紫的嘴唇上,又掀开他眼皮看了看,眼白泛着淡淡的红。他忽然想起三个月前,也是这样一个寒夜,部落里的织工阿芷也是这般喘不上气,当时按揉她手背上的“筋节”,竟也能暂时舒缓。阿芷有个怪癖,每到秋冬就畏寒,总说腰后像揣着块冰,而老岩常年采石,腰腹倒还算硬朗,可两人发病时,按压的“筋节”却在同一条线上。
“拿我的针来。”轩辕朝伶伦吩咐。那是根磨得极尖的骨针,是他仿照南方部落的砭石改制的。他捏起老岩手背一处“筋节”,那里的皮肤比别处更薄,隐约能看见下面的血管。骨针轻轻刺入,老岩闷哼一声,原本绷紧的肩膀竟松了些。
“师父,您看!”伶伦忽然低呼。借着篝火的光,他们看见老岩胸口起伏的幅度渐渐大了,刚才还紫得发黑的嘴唇,竟透出一丝淡淡的血色。
轩辕却没说话,他盯着老岩手腕上的“脉口”,那里的搏动似乎比刚才有力了些。他忽然想起广成子洞中的壁画,上面画着五脏的形状,旁边标着“心为火,主血脉”。难道手背上的“筋节”,真的连着心?
“去年阿芷发病时,除了喘,还有什么症状?”轩辕忽然问伶伦。
伶伦想了想:“她说心口像被石头压着,夜里总做噩梦,醒来一身冷汗。”
“都是火弱之症。”轩辕喃喃道。他想起五行里“火”的特性,温暖、向上,若火不足,就像冬天的篝火不够旺,人就会畏寒、血脉不畅。老岩闻了松烟就发病,松烟性燥,本应助火,却反而添乱,怕是因为他的“火”本就虚,受不得燥气扰动。
正思索间,帐外传来一阵喧哗。一个弟子掀帘进来,脸上带着惊慌:“师父,北边帐篷的阿木出事了!他刚才搬石头时闪了腰,现在疼得站不起来,还说尿里有血!”
轩辕心里一紧。阿木是部落里的猎手,前几日狩猎时被野猪撞了腿,当时看着只是皮肉伤,怎么会突然尿血?他嘱咐伶伦继续照看老岩,自己快步往北边帐篷赶。
阿木趴在铺盖上,脸疼得发白,额头上全是冷汗。他看见轩辕进来,挣扎着想坐起来,却被腰上的剧痛钉回原处,疼得闷叫一声。“师父,我刚才弯腰拾箭,只听腰里‘咔’的一声,就疼得动不了了,刚才去解手,尿里全是红的……”
轩辕蹲下身,手指在阿木腰后按压。摸到右侧一处时,阿木疼得浑身一颤。他忽然想起足踝上的“筋节”,上次一个老人腰疼,按揉那里竟能缓解。他让弟子按住阿木足踝内侧的“筋节”,自己则继续在他腰后探查。
“这里是不是发麻?”轩辕的手指移到阿木大腿内侧,阿木点点头,声音带着哭腔:“不光麻,还觉得沉,像灌了铅。”
轩辕心里的思路渐渐清晰了。他想起五行里“水”主收藏,对应肾,腰为肾之府,阿木腰疼、尿血,怕是肾受了伤。而足踝的“筋节”按下去能缓解腰疼,这不正说明足上的“经”,连着肾吗?
他让弟子取来几块温热的兽皮,敷在阿木腰上,又取了些补肾的草药,是前几日从北边部落学来的,据说能“固水”。“你这是肾伤了,”轩辕轻声道,“肾像蓄水的陶罐,罐破了,水就漏了,所以尿血。这段日子别再动粗,好好养着。”
阿木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疼痛渐渐缓了些,呼吸也平稳了。
轩辕走出帐篷时,天已经蒙蒙亮了。东方的天际泛起鱼肚白,远处的山峦像沉睡的巨兽,轮廓在晨光中渐渐清晰。他忽然觉得,那些在身上标记的“经”,就像山间的河流,手经是流入“火”地的溪,足经是汇入“水”泽的河,而“筋节”就是河上的渡口,连接着体表与脏腑。
回到自己的帐篷,伶伦正等着他,手里拿着那卷桦树皮图谱。“师父,老岩好多了,刚才喝了药,已经睡沉了。”伶伦指着图谱上的线条,“您看,手上的经都往胸口走,足上的经都往腰腹去,是不是真的连着心和肾?”
轩辕拿起兽骨笔,蘸了些朱砂,在代表心脏的位置画了个红点,又沿着手臂的“经”画了条线,正好与手背上的“筋节”相连。他又在代表肾脏的位置画了个蓝点,沿着腿部的“经”画下去,也恰好连着足踝的“筋节”。
“不止心和肾。”轩辕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你还记得那个肝病的猎人吗?他胁肋疼,按揉太冲穴(他新给足背一处“筋节”起的名)就好,而肝在胁下,属木,这说明足上的经也连着肝。”
他越说越激动,在图谱上快速标记:“脾在腹中,属土,上次那个脾虚的孩子,按揉足三里(膝盖下的“筋节”)就有好转,这说明腿上的经连着脾。肺在胸腔,属金,那个咳喘的老人,按揉鱼际(手掌的“筋节”)就舒服,这说明手上的经连着肺。”
晨光透过帐篷的缝隙照进来,落在图谱上,那些朱砂线条仿佛活了过来,将体表的“筋节”与体内的五脏紧紧连在一起。轩辕看着这张初具雏形的经络脏腑图,忽然明白,人体就是个缩小的天地,经络是天地间的通道,脏腑是通道连接的城池,气血在其中运行,正如江河滋养大地。
“原来如此……”他喃喃道,眼中闪烁着顿悟的光芒。之前零散的发现,此刻终于串成了一条线,阴阳、五行、经络、脏腑,这些看似孤立的概念,原来都在一个统一的体系里,彼此关联,相互影响。
伶伦看着师父眼中的光,知道他们又靠近了生命的真相一步。他小心翼翼地问:“那以后看病,是不是就能顺着经络找脏腑的问题了?”
轩辕重重点头,目光落在帐外初升的朝阳上,声音坚定:“不止看病,养生、调治,都要顺着这天地的规矩来。”
他忽然想起岐伯,那位教会他辨识阴阳的恩师,此刻或许正在远方等着他。这些新的发现,一定要尽快告诉师父,他们一起,把这生命的奥秘,一点点揭开。
想知道轩辕如何将这些发现与岐伯分享?且看下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