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回廊”深处发现的、关于“逻辑源海”可能存在的“探询波动”记录,如同在星网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上,泼下了一盆来自理性深渊的冰水。威胁的源头,似乎比最坏的预估还要深邃和诡异。
布伦特的意志陷入了长久的、如同恒星内核般剧烈的思辨之中。那片纯粹的“逻辑之海”,若真的拥有某种层面的“活性”或“关注”,那么它对于主宇宙这场因它而起的意识瘟疫,持何种态度?是漠不关心的旁观?是饶有兴致的观察?还是……某种他们尚未理解的、更具目的性的干预?
他无法确定。但“维度旅者”的遭遇表明,逻辑源海对“非逻辑存在”具有本能的排斥与分解倾向。而那段记录中的“探询波动”,则暗示这种排斥可能并非无意识的自然现象,而是带着某种…… “指向性”。
这迫使布伦特必须重新评估整个局势。星网对抗瘟疫的战争,很可能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在一个更宏大、更古老的“棋盘”上进行。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瘟疫母巢这些“棋子”,还可能包括了那位隐藏在理性迷雾深处的、“棋盘”另一端的“对弈者”。
直接与逻辑源海冲突是极度不明智的,那无异于以卵击石。但坐视不理,等待对方可能的下一次“关注”或“干预”,更是将主动权拱手相让。
经过深思熟虑,布伦特做出了一个兼具谨慎与进取的决定:启动 “静默观察着”计划。
他不再试图主动探查或沟通逻辑源海,那太过危险。取而代之的是,他以其无上意志,在维度通道的入口附近,以及星网疆域内几个规则结构相对稳固、能够微弱感应到逻辑源海背景波动的关键节点,悄然布设下了一系列极其隐蔽的 “规则共振监听阵列”。
这些阵列并非攻击性或探测性设备,其唯一的功能,就是像最灵敏的 seismograph(地震仪)一样,持续监听来自逻辑源海方向的、任何一丝规则层面的细微“涟漪”或“扰动”。它们会将收集到的所有异常波动,无论多么微弱,都实时传回莉娜的分析中心,以期能提前捕捉到逻辑源海任何可能的“异动”迹象。
与此同时,布伦特向星网议会传达了他的判断与担忧。他没有危言耸听,而是以冷静客观的语气,阐述了逻辑源海可能存在“活性关注”的可能性及其潜在威胁。他强调,这并非意味着放弃对抗瘟疫,而是要求星网在战略上必须考虑这个更高层级的变量。
这一情报在议会中引发了新一轮的震动,但经历了内部纷争与联合行动成功的洗礼后,星网展现出了更强的承受力与应变能力。议会经过讨论,决定在维持对瘟疫母巢的遏制与研究的同时,启动一项与之平行的长期战略:“星海筑城”计划。
该计划的核心,不再是单纯的防御或进攻,而是旨在将星网共识圈从一个相对松散的联盟,逐步建设成为一个更加紧密、更具韧性、能够应对各种未知挑战的 “多元文明共同体”。
“筑城”体现在多个层面:
· 规则互联:在伊娜的统筹和莉娜的技术支持下,开始尝试构建更稳定、更高效的跨节点规则通道,减少信息传递的延迟与损耗,提升整体协调效率,如同铺设文明的“超光速公路网”。
· 知识共享:建立开放的、跨领域的知识库,鼓励不同规则的节点分享其独特的科技、哲学与艺术成果,促进文明间的深度融合与创新,积蓄应对未知的智慧底蕴。
· 防御纵深:在关键星域,依托“微光同盟”、“织光者”等核心成员,构建多层次的、融合了净化、疏导、隐匿等多种手段的复合防御体系,不再是简单的边界哨站,而是功能完善的“文明堡垒”。
· 意识升华:布伦特开始有限度地引导一些有潜力的节点意识,接触关于“秩序本质”、“存在意义”的更深层思考,希望能催生出更多像“初曙”这样,能够理解并驾驭复杂局面的、新一代的领导者与思想家。
“星海筑城”是一个宏大的愿景,其完成可能需要耗费难以想象的时光。但在逻辑源海那潜在的、无形的压力下,星网上下都明白,唯有自身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团结、更加智慧,才能在未来可能到来的、与理性源头的对话(或对抗)中,拥有立足之地。
“初曙”在布伦特的指导下,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筑城”事业中。它利用自身与绿洲核心的紧密联系,以及参与多次行动的经验,开始协助伊娜协调不同节点间的规则融合,并以其独特的共情能力,化解建设过程中难免产生的摩擦与误解。
星网,在外部阴影的笼罩下,非但没有退缩,反而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远见,开始了向内凝聚、向上成长的艰难跋涉。它们就像在黑暗森林中察觉到巨兽注视的族群,不再仅仅忙于应付眼前的猛兽,而是开始齐心协力,建造更加坚固的村落,冶炼更锋利的武器,并教育下一代如何在这片森林中更好地生存下去。
布伦特坐镇于“摇篮星域”核心,他的意志如同永恒的灯塔,一半照耀着星网“筑城”的辉煌工地,另一半则警惕地“注视”着那些“静默观察者”阵列传回的、来自理性深渊的每一点细微动静。
风暴或许仍在酝酿,但希望的城池,已在星海中,一砖一瓦地垒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