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世界,移动指挥车内,林乐天的恢复速度超出了陈昊的预期。虽然肉体依旧虚弱,无法进行剧烈活动,但他精神层面的韧性与日俱增,对“根源变量”之力的掌控也变得更加精微。他不再需要深度沉睡来修复灵魂裂痕,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醒状态下的、与《新时代》世界持续而稳定的共鸣。
这种共鸣让他能更清晰地“看到”“回音壁垒”新生网络的扩张,感受到那荧光植物下流淌的生机与意志,也让他第一时间捕捉到了泽拉传递来的、关于“信息捕食者”的紧急警告。
“‘信息捕食者’……”林乐天低声重复着这个名词,眉头微蹙。与依靠吞噬能量和物质的“虚空掠食者”不同,这种以“信息真空”和“逻辑碎片”为食的存在,听起来更加抽象,也更加危险。“回音壁垒”的新生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正在不断演化的信息聚合体,对于这种敌人而言,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目标。
“陈昊,星海同盟有没有提供更具体的关于‘信息捕食者’的资料?它们的形态、行为模式、已知的弱点?”林乐天问道,同时尝试调动“变量”的感知,去“触摸”那警告信息背后所描述的威胁本质。他感觉到一种……非实体、非能量的,更加纯粹的“概念性”贪婪。
陈昊快速检索着数据库,摇了摇头:“信息很少,语焉不详。同盟似乎对它们也知之甚少,只强调其无形无质,常规防御无效,极度危险。更像是一种……宇宙尺度的自然现象或者说生态灾难,而非具体的生物或文明。”
无形无质,常规防御无效……这几乎否定了“回音壁垒”目前所有的防御手段——物理护甲、能量护盾、甚至逻辑悖论陷阱(那可能反而会成为它们的食物)。
林乐天陷入沉思。他的“根源变量”之力,其本质正是干涉规则、创造可能。如果敌人是纯粹的“信息吞噬者”,那么,或许……“无法被稳定定义”的变量本身,就是一种防御?甚至是一种……反击?
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
“我需要尝试和基地建立更深度的连接,”林乐天对陈昊说,“不是简单的感知,而是……一种‘变量视角’的共享。我要让他们也能‘看到’我所感知到的规则层面和信息流动。”
这是一个更大胆的尝试,意味着他将部分开放自己的“根源变量”核心,与“回音壁垒”的新生网络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风险未知,但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敌人,他们需要超越常规的视野。
陈昊有些担忧,但看到林乐天眼中的决然,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我会监控你的所有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我会立刻切断连接。”
---
《新时代》世界,“回音壁垒”营地因“信息捕食者”的警告而笼罩上一层新的阴霾。刚刚因为成功获取“锈铁镇”资源而提振的士气,再次变得凝重。
“无形无质……以信息和逻辑为食……”王小帅看着星海同盟那简短得令人不安的警告,感觉头皮发麻,“这怎么防?我们的网络本身就是信息和逻辑的集合体!”
“它们会被规则崩溃后的‘信息真空’吸引,”诺拉分析着,“而我们这里,恰恰是旧秩序崩塌、新秩序尚未完全稳固的地方,就像是……一片刚刚翻耕过、充满了‘营养’的土地。”
苏安安尝试用奥罗拉能量感知周围的信息流,却只感觉到一片生机勃勃的混乱,无法分辨出任何潜在的威胁。小树也歪着头,眼中数据流闪烁,似乎同样无法锁定那种抽象的存在。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股熟悉的、温和却带着奇异穿透力的意志,如同冬日暖阳般,缓缓融入营地的新生网络,最终汇聚到苏安安和小树的意识中。
是林乐天!
这一次,他传递来的不再是简单的建议或感觉,而是一种……“视角”!一种基于“根源变量”特质,对世界底层规则和信息流动的独特感知方式!
通过这种共享的“变量视界”,苏安安和小树惊讶地“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
原本在他们眼中生机勃勃、荧光流转的网络,在林乐天的视角下,呈现出更加复杂和动态的图景——无数代表着生命、秩序、记忆、情感的彩色信息流如同光带般在网络中奔涌,但它们并非均匀分布,而是存在着密度不同的区域,一些区域信息高度凝聚、逻辑严密(如控制节点),一些区域则相对稀疏、充满随机性(如新扩张的边缘地带)。
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空气中、大地里,那些因规则崩塌而残留的、如同背景噪音般的苍白“信息碎片”和扭曲的“逻辑裂痕”。这些,想必就是“信息捕食者”可能的食物。
“乐天的意思是……”苏安安瞬间明悟,“让我们用这种视角,去监控网络和周边环境?寻找那些不正常的‘信息流失’或‘逻辑被啃噬’的痕迹?”
小树兴奋地点点头,他立刻尝试运用这种新视角。在他的“变量视界”中,网络边缘一处刚刚完成连接的、信息流尚不稳定的区域,突然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不自然的“信息澹化”!就像有一张无形的嘴,在那里轻轻吸走了一小口信息!
“那里!”小树立刻指向那个方向,同时通过网络将“变量视界”捕捉到的异常坐标共享给了所有人!
虽然无法直接“看到”敌人,但他们捕捉到了敌人“进食”时留下的痕迹!
“伊森!”石磊立刻下令,“目标区域,覆盖式能量扰动射击!不需要命中什么,干扰那片区域的信息稳定性!”
伊森小队毫不犹豫,数道能量光束射向小树标记的坐标附近空域。能量扰动了空间,也扰动了那片区域脆弱的信息流。
在“变量视界”中,那细微的“信息澹化”现象立刻停止了,仿佛那个无形的“食客”被突如其来的“噪音”打扰,暂时离开了“餐桌”!
“有效!”诺拉看着监测数据,虽然常规仪器依旧一无所获,但小树共享的“变量视界”反馈明确显示干扰起了作用。
然而,这短暂的胜利并未带来喜悦。所有人都清楚,这只是驱赶,并非消灭。而且,敌人显然不止一个。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借助林乐天共享的“变量视界”,“回音壁垒”的网络边缘多处都发现了类似的、极其隐蔽的“信息啃噬”现象。这些“信息捕食者”如同幽灵,悄无声息,防不胜防。能量扰动只能暂时驱散它们,无法造成实质伤害,而且频繁的能量射击对网络本身和能源储备也是负担。
“它们在学习……”泽拉观察着数据,语气凝重,“最初的啃噬还很生疏,现在变得更加隐蔽和高效了。它们在适应我们的干扰模式。”
压力再次增大。他们找到了探测敌人的方法,却缺乏有效消灭或永久驱逐的手段。新生网络如同一个巨大的、不断散发出诱人香气的蛋糕,吸引着无数看不见的食客。
就在这时,林乐天的意志再次透过维度传来,这一次,带着一种更具建设性的思路:
“或许……我们不应该只想着防御和驱赶。”
“它们以‘信息真空’和‘逻辑碎片’为食……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主动‘创造’一些对它们而言‘有毒’或者‘无法消化’的‘信息’和‘逻辑’?”
“用‘变量’……去污染它们的‘食物’?”
这个思路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瞬间照亮了新的方向。
用“变量”污染信息?创造“无法消化”的逻辑?
苏安安、小树、王小帅、诺拉,所有核心成员的思维都瞬间活跃起来。如何将林乐天那代表“可能性”与“不确定性”的“变量”特质,转化为一种可以被网络生产、释放的“信息武器”?
一场针对无形之敌的、前所未有的反击战术研讨,在“回音壁垒”紧张而专注地展开。而远在现实世界的林乐天,则持续维持着那宝贵的“变量视界”共享,成为他们对抗这场抽象战争中最关键的眼睛和大脑。
现实与游戏的智慧,在维度之间交汇,共同面对这来自信息层面的生存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