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以雷霆手段清除“熵寂联盟”的袭击,不仅护卫了信息通道,更以一种无声的方式向帝国展示了其深不可测的实力与维护“秩序”的绝对意志。这次事件,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帝国、守望者、乃至潜藏的“熵寂”与现行“律者”之间,激起了深远而复杂的涟漪。
“星语”哨站,深度交互模式。
经此一役,通道内的信息流明显变得更加“活跃”。虽然“守望者”的意念依旧客观冰冷,但其分享的数据包开始包含更多涉及宏观宇宙格局的内容,包括一些经过模糊处理的、关于“熵寂联盟”已知活动区域与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
【附:基于历史数据,‘无序熵增体’(熵寂联盟)倾向于袭击初显潜力、尚未纳入主要秩序体系保护的‘高熵秩序区’。】一条信息如是说,这几乎是对帝国处境的一种隐晦提醒。
风行云与石星澜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守望者”在以一种符合其“协议”的方式,向帝国传递关键情报。他们立刻将这些信息加密传回帝国本土。
龙渊格物院,战略情报分析室。
徐彭岳、李斯、蒙恬、白起等人齐聚,分析着来自“守望者”的间接警示。
“它在告诉我们,‘熵寂联盟’很可能已经将我们列为重点目标,”徐彭岳指着星图上根据新信息标记出的几个潜在威胁方向,“而且,它暗示我们尚未得到‘主要秩序体系’——很可能指现行‘律者’机制或类似存在——的认可或保护,所以我们很‘脆弱’。”
李斯沉吟道:“此乃阳谋。‘守望者’借‘熵寂’之手,既展示了自身价值,也点明了我帝国之危局,意在促使我等更加依赖其通道,并可能……引导我等向其所代表的‘演化律派’靠拢。”
蒙恬看向星图上帝国的疆域:“防御压力骤增。需立即调整布防,重点防范‘熵寂’可能渗透的路径。新型‘星尘’特遣舰应加大对这些区域的巡逻密度。”
白起冰冷的目光扫过那些标记点:“‘熵寂’来袭,亦是一次实战检验之机。可设伏,捕其触角,获其情报。”
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加速运转,但这一次,目标明确了对准了“熵寂联盟”。
灵枢殿,心源共鸣阁。
嬴雪华引导着嬴承宇,尝试感知那遥远的、因“熵寂”袭击而产生的规则余波。与“律者”的冰冷秩序和“熵寂”的混乱毁灭都不同,嬴承宇的感知更加贴近宇宙本身的生命脉搏。
“那些‘坏掉的’星星(指熵寂)……”嬴承宇闭目感应,小脸上带着不适,“它们好像很‘饿’……想吞掉所有会‘动’、会‘唱’的东西……它们不喜欢任何‘样子’……”
他顿了顿,似乎捕捉到了更微妙的东西:“那个‘冷冷的大家’(守望者)……它把坏星星打跑的时候……好像……有点‘着急’?不像以前那么……‘平静’了……”
嬴承宇的感知再次触及了关键!“守望者”在面对“熵寂”时,其反应似乎超出了单纯的“ 执行”,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情绪”波动?这或许意味着,在“守望者”那冰冷的逻辑核心深处,对“熵寂”这种终极混沌的厌恶,是远超对帝国这种“秩序异端”的。
咸阳宫,观星台。
嬴政独立于星空之下,帝袍在微弱的能量流中轻扬。他手中握着一份综合了所有情报的简报,目光仿佛穿透了无尽虚空,看到了那正在缓缓成型的、更加宏大而危险的棋局。
“守望者”欲借帝国印证其“演化律”理念,并借帝国之手牵制甚至削弱“熵寂”。
“熵寂联盟”视帝国为必须吞噬的新生秩序与潜在威胁。
而帝国自身,则需在这两大庞然大物的夹缝中,利用“守望者”提供的有限庇护与情报,加速成长,并寻找彻底摆脱被“审判”或“吞噬”命运的契机。
这是一场三方博弈,帝国虽最弱,却并非没有筹码——其独特的秩序道路、嬴承宇的特殊能力、以及那尚未被完全探知的“镜界”关联,都是变数。
“传朕旨意。”嬴政帝音低沉,却带着定鼎乾坤的力量。
“一、全面加强与‘守望者’之信息交流,着重获取关于‘熵寂’之战术特点、技术弱点及势力分布之情报。可适当分享我方与‘熵寂’交战之数据,以示诚意,亦助其完善‘演化律’实证。”
“二、龙渊、灵枢殿,依据新获情报,针对性研发克制‘熵寂’规则崩坏力场之技术与灵能术法。白起、蒙恬,据此调整战术,以捕获、削弱为主,力求生擒其单位,获取核心信息。”
“三、李斯,深化对‘演化律’、‘基准律’之研究,探寻‘律者’内部可能存在的其他分歧点及可利用之矛盾。”
“四、严密监控帝国疆域,谨防‘熵寂’渗透。章邯,确保资源向军事与研发倾斜。”
帝国的策略清晰起来:稳住“守望者”,主防“熵寂”,积蓄力量,伺机破局。
而在那遥远的“静默区”深处,“守望者”冰冷的逻辑核心中,关于“样本大秦帝国”的档案正在被频繁调用与更新。其内部对于这个不断带来“意外”和“悖论参考”的文明,评估权重正在悄然提升。它那亘古不变的“观察”使命,似乎因帝国的出现,以及“熵寂”的再次活跃,而泛起了一丝极其微小的、名为“变量”的波澜。
星海之势,因帝国这点看似微弱的星火,正悄然引动着更深处的暗流。三方弈局,落子无声,却已牵动未来格局。帝国的燎原之火,能否在这错综复杂的角力中真正燃起,仍需时间与鲜血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