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要塞成为了宇宙残酷戏剧的被动观众。监测网络如同延伸出去的无形触角,将遥远星域正在上演的、一场无声却无比惨烈的浩劫,以冰冷的数据和模糊的能量图谱形式,呈现在守望者们面前。
被“虫群”猩红阴影锁定的目标,是一个位于古老星团边缘、被称为“晶歌星域”的文明。根据塔林族数据库的零星记载,那是一个以独特的晶体共振技术和灵能艺术闻名的和平种族。
当“虫群”的先锋如同毁灭的潮水般涌入晶歌星域时,监测到的并非激烈的能量对抗。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生物性吞噬过程的“现场直播”。
传感器捕捉到代表晶歌文明生命与能量的独特共振信号,在“虫群”生物脉冲的覆盖下,如同被投入强酸的雪花,迅速衰减、消失。那些由纯净晶体构成的、宛如艺术品的城市和星舰,在虫群活体战舰的腐蚀孢子与能量触须下,不是被摧毁,而是被分解、吸收,化为了虫群增殖的养料。没有壮烈的爆炸,只有生命与文明被彻底“消化”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寂静。
与此同时,“归墟”那几座庞大的几何构造体,如同最高效的验尸官,悬浮在战场边缘。它们并未直接参与攻击,而是持续释放着无形的扫描波,冷静地记录着“虫群”的吞噬模式、晶歌文明的抵抗(或者说被消化)过程,以及整个星域物理规则在两种力量影响下的变迁数据。它们的存在,让这场毁灭更像是一场被严密监控的、冷酷的实验。
希望要塞指挥中心内,一片死寂。每个人都紧盯着屏幕,脸色苍白。他们仿佛能听到晶歌文明最后时刻那无声的哀嚎,能感受到那种面对绝对力量时的绝望。这比直接的战争更加令人不适,这是一种将生命视为纯粹资源的、彻头彻尾的亵渎。
魏风一拳砸在控制台上,坚硬的合金表面留下一个清晰的凹痕,他喉咙里发出压抑的低吼,却什么也做不了。苏婉紧闭双眼,指甲深深掐入掌心。林雪则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与恶心,她心口的幽蓝星芒急促闪烁,仿佛也在为这遥远的悲剧而悲鸣。
晶歌星域的毁灭,像一盆冰水,浇醒了部分守望者心中因要塞复苏而燃起的乐观。宇宙的黑暗与残酷,远超他们的想象。
“我们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在一次紧急会议上,陈守义(通过远程投影)激动地挥舞着手臂,他的影像因情绪波动而闪烁,“我们必须主动出击!不是去战斗,是去联系!‘传承之火’已经出发,但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需要了解其他幸存者!像这样躲在角落里,下一次被‘清理’的,可能就是我们!”
他的主张得到了一部分年轻军官和研究人员的支持。他们认为,固守固然安全,但也意味着坐以待毙。必须利用“蔚蓝之心”和“林渊之芽”带来的独特优势,尝试与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同样在挣扎的文明建立联系,哪怕只是脆弱的信息同盟。
然而,以雷栋(伤势未愈,但坚持参与决策)为首的保守派则坚决反对。
“联系?拿什么联系?”雷栋的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我们刚刚能喘口气!晶歌星域的下场没看到吗?任何主动暴露的行为,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归墟’和‘虫群’就在外面盯着!我们唯一的生路,就是继续潜伏,变得更强!”
苏婉则陷入了更深的矛盾。作为科学家,她渴望知识,渴望了解宇宙的真相;但作为领导者之一,她必须对所有人的生命负责。晶歌星域的毁灭让她清醒地认识到,希望要塞远未拥有自保的能力。
魏风沉默地听着双方的争论,目光却投向了站在角落、安静得几乎不存在的林雪。
“林雪,”他忽然开口,声音打破了争论,“你怎么看?你的‘感觉’……有没有告诉你什么?”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林雪身上。她不仅是强大的战力,更是与要塞“活性”核心连接最深的人,她的直觉往往能触及理性分析无法到达的层面。
林雪缓缓抬起头,她的眼神依旧平静,却仿佛蕴藏着星空的重量。她轻轻抚摸着自己心口的星芒,感受着脚下要塞那缓慢而坚定的“脉搏”,以及远方那令人心悸的毁灭余波。
“恐惧……是对的。谨慎……也是对的。”她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但是……‘芽’在沉睡中,传递的不只是恐惧。还有……一种……‘呼唤’。”
她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非常微弱……非常遥远……不止一个方向……它们在黑暗中……寻找彼此。害怕暴露……但也害怕……永恒的孤独。”
她看向魏风和苏婉,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我们……也许可以……不发出声音。只是……更好地……‘倾听’。”
林雪的话,如同在非此即彼的争论中,开辟了第三条道路。不主动暴露,但提升监听能力,尝试捕捉宇宙中那些微弱的、属于“活性”与“幸存”的信号。
这个提议,谨慎而充满潜力。它既避免了过早暴露的风险,又为未来可能的联系埋下了种子。
最终,决策的天平倾向了林雪的提议。希望要塞将继续蛰伏,但同时,将启动一项新的绝密计划——“深空之耳”,旨在利用“林渊之芽”对活性能量的独特感知和“蔚蓝之心”提供的纯净能量,建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专注于搜寻宇宙中“生机”信号的监听阵列。
他们无法拯救晶歌,但或许,能为自己,也为其他可能存在的幸存者,在无尽的黑暗中,找到一丝微弱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