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
沙哈鲁早年在宫廷受到良好的宗教和文化教育,通晓察合台语和阿拉伯语,喜爱文学艺术,善于骑射,文武双全。
朱棣小时候的老师是天下第一大儒宋濂,他早年在皇城里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喜欢读书,音乐一道有大家风范,擅长骑射,文武双全。
沙哈鲁成年后受封于霍拉桑,这个地方在帖木儿帝国北方。
朱棣长大后受封于北平,也就是幽燕。
沙哈鲁为了让帖木儿帝国更加团结,因为他们的祖先是外来人,统治阶级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即当年察合台的子孙,国内宗教信仰、民族、传统文化繁多,便把都城迁到了便于控制波斯一带的赫拉特。
朱棣为了弥合华夏社会严峻的南北分裂情况,也为了方便自己统治,避开江南士族的对抗情绪,便迁都到了北平。
沙哈鲁在他四十多年的执政生涯中,他除统一领土和平息各地叛乱外,把主要精力投入国内建设,振兴伊斯兰学术,扶持文学艺术,使得中西亚经济繁荣,赫拉特和撒马尔罕成为波斯文学和艺术的黄金时代。
朱棣当政时期,明朝社会空前繁荣,万国来朝,文治武功远迈汉唐,被史家誉为“永乐盛世”。
沙哈鲁在晚年由于西波斯叛乱,亲自率军前去讨伐,因病死于平叛的路上。
朱棣第五次远征漠北时,死在了回去的路上。
藩王、起兵、夺位、迁都、盛世,再加上“生于战火死于征途”。
朱棣若是看了,应该会觉得这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异父异母亲兄弟。”
追评:“六百六十六,老朱他爹指定是个人物,在外面都留种了!”
追评1:“横批《老四》!”
追评2:“其实朝鲜也有个叔叔造自己侄子反的,给侄子打跑了,明朝作为宗主国派人过去问,你们之前的大王呢?朝鲜君臣统一口供说:他去找建文了。
是的,这个朝鲜国王就是首阳大君,也就是后来的朝鲜世祖皇帝李瑈。”
追评3:“你以为这是野史,其实这是真的。
而且更刺激的是,那个时间段,带英,华夏,朝鲜,和帖木儿帝国,同时出现了叔叔推翻侄子的事。而且还都成功了。”】
元朝
忽必烈眨了眨眼,捻着下巴的胡须,“果真是长生天的子孙啊”
“不过,察合台的世系居然传承了那么久。”
薛禅皇帝有点难绷:你一个支脉怎么看起来比我大蒙古国主脉还悠久?
明朝
永乐年间
奉天殿的群臣看到了与此同时全世界都在发生相同的故事时,纷纷被惊的揉了揉眼睛,难以置信这样千百年都难得一见的事情,还能一块儿抱团啊!
“历史,就是这么妙不可言!”杨荣一本正经的感叹。
永乐皇帝的同行们笑完之后,在光幕上为朱棣发来了亲切的问候。
朱棣都不用想,就知道与此同时各朝时空里的人们笑成什么癫样儿了。这让他不禁郁闷,怎么我还成了一种“体制”的开创者了。
那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的玄武门继承法。
我朱棣开创了全天下的四叔继承法?
朱棣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嘴角抽动,暗叹自己真是被后人说话的方式带偏了。
朱瞻基不敢笑,瞪大了眼睛说道:“这这这......帖木儿帝国的二代皇帝怎么和皇爷爷的经历这么相似?”
“难道历史的上空,真有一股冥冥的天意在注视?”
与此同时,各朝时空的先辈们看到天幕对两个人生涯事迹的举例分析,也都陷入了对这也能是巧合的极大震惊之中。
各朝时空的观众们:??
这朱元璋,还在外面给朱棣生了其他兄弟?
赵飞翻看着评论区网友的各种玩梗和小科普,嘴角不自觉的上扬起了笑意。
闹麻了!
先有万朝膜拜唐太宗。
谁敢想后来又流行了各国争相学习朱棣继位法。
这世界几千年来,当真是一直由华夏在引领历史的大潮流啊!
华夏的版本,就是先进噢!
“人在干坏事的时候果然是不嫌累的,朱棣当时肯定觉得自己老有趣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