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初升,为白沙湾的海面铺上一层碎金。
林海站在合作社新挂的“休闲渔业部”牌子前,看着苏晓月和小芳给首批十二名体验游客分发赶海小桶、橡胶手套和防滑胶鞋。
这些来自县城和邻市的游客,大多是通过林海那意外走红的短视频慕名而来。
“咱们白沙湾的滩涂,就像个天然宝库,潮水一退,螃蟹、蛤蜊、蛏子都藏在下面。”
林海一边熟练地示范如何使用铁钩和盐瓶捕捉蛏王,一边观察着游客们的反应。
孩子们兴奋地尖叫,大人们也跃跃欲试,这让他心里踏实了不少。
他特意避开了南部那片出现异常的区域,将体验活动安排在资源丰富且安全的东部浅滩。
凭借【寻踪手套】的微弱感应(他刻意压制了其效果,以免太过惊人),他总能“恰好”指引游客发现隐藏的猫眼螺或挥舞大螯的青蟹。
一位带着女儿的母亲在林海的指导下,挖到一只巴掌大的兰花蟹,高兴得直呼“这150元一人的体验费太值了!”仅这一批游客,就为合作社带来了1800元的直接收入。
——
送走心满意足的游客,林海脸上的笑容稍稍收敛。
他划着小船来到南部礁石区外围。上次发现的病变生蚝和行动迟缓的螃蟹,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
他再次戴上【寻踪手套】,集中精神,试图感知那片区域的“气运”流向。
反馈回来的不再是清晰的海货位置,而是一种……黏稠、阻滞的感觉,仿佛那片海水本身“生病”了。
他小心采集了不同深度的水样和沉积物样本。
过程中,他意外地在一条石缝深处,摸到几枚触手冰凉、表面异常光滑的鹅卵石。
它们黑得深邃,与周围粗糙的礁石格格不入。林海心中一动,将它们收入囊中。
——
合作社的实验室里,秦雨正对着显微镜和一堆数据皱眉。
“林海,你带回来的水样和病变样本分析结果很怪。”
她指着屏幕上起伏的曲线,“这片区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活跃,某些厌氧菌的数量远超正常值,这或许能解释生物为何生长加速却又出现病变。
但让我想不通的是,能量波动读数非常不稳定,时高时低,完全没有规律。”
她拿起林海带回来的那几枚黑色鹅卵石,用检测仪扫描了一下,脸上露出讶异:“更奇怪的是这些石头……它们似乎在持续散发一种极其微弱的能量场,但这种能量场很杂乱,不像紫藻林或者海底圆盘装置那样稳定有序。我感觉,它们不像是能量的‘源头’,倒像是某种能量冲刷后留下的‘沉淀物’或者……‘干扰器’。”
林海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南部礁石区的异常,可能不是能量通道自然变化,而是有‘人’做了手脚?”
“不排除这个可能。”秦雨神色凝重,“这种手段很隐蔽,不像常规的科学方法。我需要时间做进一步分析。”
——
傍晚,林海查看系统界面时,发现气运值悄然上涨了5点,达到 【55\/100】。
他略一思索,便明白了缘由:成功组织首次付费赶海体验,意味着合作社开辟了全新且稳定的财源;而对南部礁石区异常的调查,代表他正在积极应对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系统认可这种“稳健发展”与“化解风险”的行为。
他没有立刻兑换新工具,决定再积累一些。
意识扫过虚拟屏幕,一个名为 【环境净化孢子(初级)】 的新选项若隐若现,需要60点气运值。
介绍显示,它能缓慢分解特定污染物,净化小范围水域。林海心中有了计较。
——
夜里,林海独自在办公室完善苏晓月起草的《白沙湾休闲渔业发展规划》。
他看着初步拟定的价格表:半日赶海体验150元\/人,夜钓活动200元\/人(含装备和指导),海礁采蚝(限定区域)80元\/人(可带走两斤)……如果运营顺利,这将成为合作社继紫藻、传统渔获之后,又一个稳定的现金牛。
他推开窗,海风带着凉意。
白天游客的欢声笑语似乎还在耳边,但秦雨的发现和南部海域那隐晦的威胁,都提醒他前路并非一帆风顺。发展的道路就是这样,机遇总与挑战并存。
他注意到系统界面一角,代表能量感应的图标微微闪烁,指向深海的方向。
那个位于海底平台下方超过两百米的深层异常信号,似乎比之前活跃了一丝。
“看来,得尽快去更深的地方看一看了。”
林海低声自语。平静的海面之下,更多的秘密与挑战,正等待着他去揭开。
晨雾尚未完全散去,白沙湾东部的浅滩上已经热闹起来。
第二批赶海体验团的游客们,在林海和几位老社员的带领下,正兴致勃勃地在滩涂上寻觅着大海的馈赠。
孩子们的欢笑声、发现海货时的惊呼声,与海浪轻柔的拍岸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机。
林海穿梭在人群中,不时蹲下身,指导一位有些手足无措的年轻父亲如何从沙洞的形态判断里面是蛤蜊还是蛏子。
他的动作从容,讲解耐心,俨然一位经验丰富的海洋向导。借助【寻踪手套】的微弱感应,他总能“恰好”路过某些藏着好货的区域,并“无意间”指引某位幸运的游客发现一只肥美的青蟹或是一窝密集的蛤蜊,引得众人一阵羡慕,气氛愈发高涨。
他自己也没有完全闲着,目光锐利地扫过水面下的礁石缝隙。
在一处被海草半遮掩的洞穴里,他敏锐地捕捉到一抹不同于周围岩石的暗红色。
他示意旁边的游客稍退,自己则小心地用长铁钩探入,轻轻拨弄。
片刻后,一只体型硕大、色彩斑斓,挥舞着粗壮触须的锦绣龙虾被他巧妙地引了出来,迅速用抄网罩住。
“哇!龙虾!”周围的游客立刻围了上来,手机摄像头纷纷对准了这只色彩绚丽的不速之客。
“林老板厉害啊!这都能找到!”
“这龙虾真漂亮,得值不少钱吧?”
林海掂量了一下,这只锦绣龙虾估计有一斤二三两,品相极佳,活力十足。
他笑着对众人说:“今天这位‘锦绣先生’算是给大家助兴了。这种野生的锦绣龙虾现在可不多见,送到县城的海鲜酒楼,至少能卖到600元。”
他没有选择自己留下,而是当场以580元的价格,转让给了团里一位明显是资深饕客、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的中年游客。
这笔意外的交易,不仅让那位游客喜出望外,也让其他参与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赶海的魅力与潜在价值。
这一批十五名游客,仅体验费就为合作社带来了2250元的收入,加上这只龙虾的溢价,单日休闲渔业收入便接近3000元。
——
送走满载而归(无论是收获还是心情)的体验团,林海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
他划着小船,再次靠近南部礁石区的边缘。他没有深入那片被秦雨标记为“能量紊乱”的核心区,只是在远处观察。
海水看起来与别处无异,但他手腕上【寻踪手套】传来的那种滞涩、紊乱的感应依旧存在,提醒着他水下潜藏的问题。
他取出一个特制的采样瓶,伸入海中,采集了不同深度的水样。
瓶身在阳光下折射出微光,这是秦雨特意准备的,用于保存和初步检测能量波动的容器。
完成采样后,他没有多停留,调转船头返回。
当小船驶离那片区域一定距离后,手套传来的不适感明显减弱。
这让他更加确信,那片区域的异常是局部的,并且很可能与那些神秘的黑色鹅卵石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