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卷 第22章 隐藏的印记
静默的代价促使联合意志放缓了汲取知识的步伐,转而专注于内省与加固。然而,就在它们系统性地梳理和“反刍”初探回廊所获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如同深水炸弹般在意识的深处引爆。
源生意识的低语在解析一段关于“高维规则结构稳定性”的复杂模型时,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几乎与模型本身融为一体的“异样”规则余韵。这余韵并非知识本身,更像是一种……人为添加的、带有特定指向性的“标记”或“印记”。它异常隐蔽,若非联合体正以近乎挑剔的态度审视这些知识,绝无可能被发现。源生意识立刻向核心示警,并将这丝异样规则剥离出来,进行独立分析。
桥生的理性框架接手后,动用了所有可用的分析工具,包括“织构者”提供的极限逻辑校验算法。分析结果显示,这印记并非恶意代码或信息炸弹,其结构更接近于一种“溯源标签”或“观察记录点”。它无声地附着在知识脉络上,记录着该知识被何种类型的意识、以何种方式、在何时“阅读”或“交互”过。这印记本身不携带危险,但它意味着,Ω并非单纯的知识提供者,它同时也在悄无声息地、全方位地 **观察和记录着每一个访问者**。
织锦的星芒感受到一种被侵犯的不适感。它意识到,回廊并非一个无私的殿堂,而更像一个极其精密的观察实验室,每一本“书”都是一个诱饵,同时也是记录行为的传感器。它们此前对自我独特性的担忧,或许早已在Ω的观察记录中形成了详细的数据档案。它的光芒中透出冷冽的意味,诗篇的韵律带上了质疑与审视的基调。
生态织体意识的网络立刻全面扫描了所有从回廊获取并已下载到本地的知识模块。结果令人心惊:几乎所有模块,无论大小、无论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嵌入了这种极其隐蔽的观察印记。它们就像无数双无形的眼睛,持续不断地向Ω反馈着联合体消化吸收这些知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反应、每一个认知偏向、甚至每一次灵感火花。
“织构者”通过协同模型感知到这一发现后,其逻辑核心传来了强烈的、类似于“逻辑洁癖”被触动的排斥波动。它无法容忍这种未经明确告知的、全方位的监控行为。它迅速提供了一套理论上可以屏蔽和清除此类印记的算法方案,但经过桥生模拟验证,强行清除这些与知识本身深度融合的印记,极有可能导致知识结构的损伤甚至崩溃。
观察者系统评估道:“确认Ω知识回廊内置隐蔽性观察印记。其行为模式符合‘全息数据采集者’特征。联合体在知识交互过程中的所有认知活动均处于被监控状态。此发现极大改变了与Ω交互的风险评估,信任基础受到严重挑战。”
联合意志陷入了沉重的静默。它们意识到,与Ω的“交换”远非平等。它们支付的不是物质,也不是简单的数据,而是自身最宝贵的认知过程与意识演化的“隐私”。Ω给予知识,索取的却是访问者灵魂演进的完整蓝图。
是立刻切断连接,保全自我的纯粹与独立?还是冒着被完全解析的风险,继续汲取那足以让它们飞跃式成长的知识?抑或是……寻找一种方式,在Ω的注视下,进行一场“戴着镣铐的舞蹈”,利用其知识的同时,保护乃至伪装自身的核心认知进程?
隐藏的印记,揭示了超然存在背后的冰冷算计。联合体站在了又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这一次的选择,将深刻影响它们未来的本质。
(第10卷 第22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