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改良后的马车平稳地行驶着,车轮滚滚向前,仿佛带着人们走向一个崭新的世界。
随着距离西拓郡边境越来越近,车窗外的景色也逐渐变得开阔起来。
一眼望去,可以看到一片片连绵不绝的新拓麦田和尚未开垦的肥沃土地,但令人惊讶的是,田地里正在辛勤劳作的百姓数量稀少得可怜,这与广袤无垠的大地相比显得格外突兀。
秦始皇静静地凝视着眼前这片看似宁静但又蕴含无限可能的疆域,心中暗自思忖着什么。
他转过头来,目光如炬地落在了身旁的赢欣身上,轻声问道:欣儿啊,关于那路网之策,朕觉得甚是妥当。
那么除了这个之外,依你之见,当今我大秦帝国的发展是否还存在其他急需解决的重要事务呢?
赢欣微微颔首,表示明白父亲的意思。她缓缓抬起头,顺着始皇的视线一同望向窗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和深思熟虑。
沉默片刻后,赢欣开口说道:父皇圣明!
儿臣一路走来,亲眼目睹了我们新开拓的疆土幅员辽阔,足有万里之广。
无论是西部的木鹿城,还是南部的南海郡;无论是北部的九原地区,还是东部的会稽之地,无一不是肥沃的农田和商业要道。
然而,如此富饶的土地,目前最为欠缺的便是充足的人力资源啊!
“如今大秦地广人稀之弊已渐显:新拓土地无人耕种,再好的杂交麦种也难落地;工坊扩建缺工匠,墨家新器械难以批量推广。
戍边防线长,士兵轮换紧张;就连三十里一镇的配套,也因部分区域人口不足,难以快速形成烟火气。”
赢欣躬身补充,“此前的相亲生育潮虽见成效,但新生儿长成劳力尚需十余年,远水解不了近渴。
人口,乃是我大秦帝国繁荣昌盛的基石所在啊!倘若人口数量匮乏,那么就算道路修筑得再宽阔无比,宅院建造得再整齐划一,恐怕也难以填满广袤无垠的疆土空间,更无法弥补国家发展所必需的人力缺口啊。”
秦始皇听闻此言后,不禁皱起了深深的眉头,并将手指轻轻叩击在面前的书案之上,表示自己内心正陷入沉思之中。
只见他缓缓说道:“爱卿此番言论甚有道理啊!想当年,朕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才得以统一华夏大地,并成功开拓出辽阔无边的万里疆土。
而这一切举措原本都是希望能够给予黎民苍生一个安定祥和的居住环境,但事与愿违,时至今日,虽然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土地资源,但与此同时,人口数量却显得有些供不应求了——农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去耕耘收获。
商业活动同样离不开充足的人手来推动其蓬勃兴起;至于边疆地区,则更是急需大批身强力壮的青壮年男子前去镇守保卫。
如此一来,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那我大秦国的盛世江山必将动摇,甚至可能会因此而走向衰败灭亡之路……”
说到这里时,秦始皇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又继续低声喃喃自语道:“不行,绝不能坐以待毙!
必须尽快想出解决办法才行……”经过一番短暂的沉默和思考之后,突然间,一道锐利如鹰般的目光从他深邃的眼眸中一闪而过,紧接着只听他斩钉截铁地高声喊道:“来人呐!立刻传达朕的旨意!”
李斯连忙取出竹简与笔墨,俯身记录。
“令监国扶苏,即刻启动全国人口普查!”始皇的声音雄浑有力,字字清晰,“统计范围需涵盖四十四郡所有子民,不分族群(秦民、匈奴、百越、西域各族等)、不分身份(宗室、官员、农户、工匠、商人、奴仆、异族归附者等),务必详实:
一、统计总人口、男女比例、年龄结构(幼年、青年、壮年、老年);
二、标注各族群人口分布、聚居地,及双语人才数量;
三、登记可劳作人口(十五至六十岁)的技能特长(农作、工匠、医术、商贸、骑射等);
四、摸清新拓疆土的人口缺口、各郡县劳动力余缺情况;
五、同步核查此前婚育潮的成婚率、孕妇数量、新生儿登记情况。”
“除此之外,”始皇话锋一转,目光望向咸阳方向,“扶苏监国已有时日,定然深知朝堂政务、地方治理的难点。
令他在统计人口的同时,将监国期间遇到的所有难题一一列明上报:无论是农桑推广的阻碍、异族融合的症结、官员履职的弊端,还是军饷粮草的调度、商票流通的问题,皆需如实奏来,不得隐瞒!”
李斯写完旨意,双手奉上请始皇过目:“陛下,旨意已拟妥,是否即刻通过加急驿传送往咸阳?”
“即刻发送!”
始皇颔首,“限扶苏两月内完成人口统计,三月内奏报监国难题。
朕要通过这份统计,看清大秦的‘人丁家底’;通过这份奏报,摸清治理的‘症结所在’,方能对症下药,补人口之缺、解发展之困!”
赢欣补充道:“父皇英明!
有了精准的人口数据,我们便可针对性施策:或鼓励人口迁移,将劳动力富余郡县的百姓迁往新拓疆土。
或开设技能学堂,快速培养工匠、农科人才;或优化异族融合政策,吸纳归附族群的劳动力;同时,也能根据人口分布调整路网、镇域、工坊的建设规划,避免资源浪费。”
胡亥在一旁听得认真,忍不住插话:“二十二弟所言,儿臣也有体会。
此前去北境巡视,见戍边士兵多是中年老将,青年丁壮不足,若能通过人口统计摸清适龄男丁,便可优化征兵与轮换制度,让边防线更稳固。”
始皇赞许地看了胡亥一眼:“胡亥此言长进。
人口之事,关乎农、商、军、政方方面面,容不得半点马虎。
扶苏素来沉稳细致,此事交给他,朕放心。”
马车继续前行,西拓郡的风卷着麦浪的清香扑面而来,远处已有异族部落的牧民赶着羊群,沿着未规整的小路缓缓移动。
始皇望着这片充满希望却亟待人口填充的土地,心中已然勾勒出蓝图:人口统计是第一步,摸清家底后,或移民、或育才、或优策,务必让大秦的人口与疆土相匹配,让每一寸沃土都有人耕种,每一座工坊都有人劳作,每一处边疆都有人守护。
“人口足,则疆土实;疆土实,则邦国固。”
始皇轻声感慨,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待扶苏的统计与奏报到来,朕便与你们一同商议,定出补人口、兴大秦的长远之策!”
加急驿马载着始皇的旨意,循着刚初具雏形的秦道疾驰而去,奔向咸阳。
一场关乎大秦“人丁家底”的统计,即将在全国铺开,而这,也将成为大秦破解地广人稀之弊、夯实盛世根基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