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从秩序同盟信息库中获取的坐标,林砚穿越了数个平静的星域,最终抵达了那片被称为“灵能失落域”的区域。
甫一进入这片星域的边界,一种明显的“滞涩”感便扑面而来。
并非物质层面的阻碍,而是规则层面的“贫瘠”。在这里,原本应该无处不在、活跃跃动的灵能粒子,变得极其稀薄、惰性,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强行压制、抽离。星空依旧璀璨,星辰依旧运转,但整个空间却弥漫着一种令人不适的“死寂”,仿佛宇宙在这里失去了某种鲜活的色彩。
林砚能感觉到,自身混沌之力的运转都受到了一丝细微的影响,虽然远不足以构成威胁,但也证明了这片区域规则异常的程度。
他放缓速度,如同一个细致的医生,开始诊断这片星域的“病症”。
神识如同无形的波纹扩散开来,仔细感知着灵能规则的流向。他发现,所有的灵能粒子,都在朝着这片星域的核心区域,一个被标记为“默然星团”的方向,缓慢而持续地流失。仿佛那里有一个无形的、巨大的“漩涡”,在贪婪地吞噬着一切灵能。
他朝着“默然星团”的方向前行。
沿途,他看到了灵能文明衰落的证据。一些星球上,残留着宏伟却已废弃的灵能尖塔,城市废墟中还能看到依靠灵能驱动的交通工具和设施的残骸。这些文明曾经显然高度依赖灵能,但当灵能莫名沉寂后,它们的辉煌便如同沙滩上的城堡,迅速垮塌,只留下无言的悲凉。
他甚至在一个濒死的星球上,遇到了最后一批挣扎求生的原住民。他们形态枯槁,额间原本应该闪耀的灵能晶纹黯淡无光,眼神中充满了麻木与绝望。他们试图用残存的技术维持生存,但失去了灵能这一核心能源,他们的文明已然走到了尽头。
林砚没有现身,只是默默掠过。文明的兴衰是宇宙的常态,他无法,也无意为每一个逝去的文明挽歌。他的目标是找到问题的根源,防止这种“灵能沉寂”现象进一步扩散,危及更广阔的星域。
随着不断深入,灵能浓度越来越低,几乎达到了真空状态。连星辰的光芒似乎都因此而变得有些黯淡。
终于,他抵达了“默然星团”的核心。
眼前的景象,让他目光一凝。
星团的核心,并非黑洞或特殊天体,而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由无数暗灰色、非金非石的物质构成的蜂巢状结构!
这个结构静静悬浮在虚空中,其规模堪比一个恒星系!无数六边形的孔洞遍布其表面,深邃不见底。而那吞噬了整个星域灵能的无形力量,正是从这些孔洞中散发出来!
更让林砚感到惊异的是,从这个蜂巢结构上,他感受到了一种极其古老、极其冰冷、与已知任何生命或科技造物都截然不同的气息。它不像“虚无噬源兽”那样充满主动的吞噬欲望,也不像秩序同盟的造物那样带有明确的规则目的性。
它更像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功能单一的宇宙奇观?或者说,一个失控的、遵循着某种简单本能的天体级“器官”?
林砚尝试将神识探向那蜂巢结构。
然而,他的神识在靠近那些孔洞时,竟也如同泥牛入海,被一股无形的力量迅速吸收、消弭!连神识这种纯粹的精神能量,也无法逃脱被吞噬的命运!
这东西,在吸收一切形式的“灵性”力量!
他眉头微蹙,再次引动一丝混沌之气,小心翼翼地靠近。
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混沌之气作为万物本源,其层次显然高于单纯的灵能。那蜂巢结构的吞噬之力在接触到混沌之气时,虽然依旧试图吸收,但其效率大大降低,并且显得有些“迟疑”,仿佛无法完全解析这种更高级的能量。
趁此机会,林砚的混沌之气如同最纤细的探针,成功渗入了一个孔洞之内。
瞬间,一股庞大而混乱的信息涌入他的感知!
他“看”到了无数灵能文明辉煌与衰落的碎片影像,听到了亿万生灵在失去灵能时的祈祷与哀嚎,更感知到了一股沉淀了不知多少万年的、由纯粹“灵性寂灭”意念构成的悲伤与绝望的海洋!
这个蜂巢结构,似乎在漫长的岁月中,无意间吸收并储存了整个星域所有灵能文明消亡时,散发出的那种最极致的“灵性终结”意念!这些负面意念的量级太过庞大,竟然反过来扭曲了当地的灵能规则,形成了一种持续不断的、针对一切灵能的“抑制力场”!
它本身或许并无恶意,只是一个被动的“记录者”和“储存器”。但其所储存的“内容”,却成了持续扼杀这片星域灵能生命的毒药!
这是一个因宇宙偶然形成的、自我强化的悲剧循环!
找到了根源,但如何解决?
强行摧毁这个蜂巢结构?且不说其规模巨大,结构未知,能否轻易摧毁。更重要的是,其中储存的那海量的“灵性寂灭”意念一旦失控爆发,恐怕会瞬间污染更大范围的星域,造成比灵能沉寂更可怕的灾难——精神层面的绝对死寂!
那么,净化这些意念?
林砚感受着那如同宇宙伤疤般沉淀的绝望海洋,其体量之庞大,负面情绪之纯粹,远超个人所能净化的范畴。这需要的是能抚平宇宙伤痕的伟力。
就在他思索对策之际——
“检测到高浓度‘灵寂场’及未知高维个体介入。”
“分析:个体能级过高,非灵寂场适宜目标。”
“执行引导协议:尝试引导目标远离,避免刺激灵寂场稳定性。”
一道熟悉的、冰冷的合成意念,再次直接响起在林砚的意识中。
秩序同盟的观测者,果然也注视着这里。
紧接着,不远处的一片虚空泛起涟漪,一个造型简洁、如同水滴般的银色飞行器悄无声息地滑出。飞行器表面没有任何武器标识,只散发着微弱的空间稳定波动。
“秩序守护者林砚,”飞行器发出毫无感情的电子音,“此‘灵寂奇观’已被记录在案,编号K-739。其状态稳定,暂无扩散趋势。同盟评估:维持现状风险可控。建议:不予干预,观察即可。”
秩序同盟的选择,是“观察”与“隔离”。他们认为,只要这灵能沉寂现象不继续恶化、不扩散,牺牲这一片星域,维持现状是代价最小的选择。
这符合他们维护“整体平衡”的冷酷逻辑。
林砚看着那巨大的、如同宇宙墓碑般的蜂巢结构,又想起了沿途看到的那些文明废墟和绝望的生灵。
维持现状?代价最小?
或许对秩序同盟而言,是的。
但对他而言,这片星域的“平衡”,早已被打破。这里的规则是扭曲的,生命是绝望的。这本身,就是一种需要被修正的“不平衡”。
他追求的平衡,是生机勃勃的平衡,是万物竞发的平衡,而非这种一潭死水般的“死寂平衡”。
他的道,与秩序同盟的“守则”,在此刻产生了细微的分歧。
林砚没有回应那飞行器的建议,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吞噬一切的蜂巢。
他在思考,如何能既化解这灵寂场,又不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或许……可以尝试“疏导”而非“净化”?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渐渐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