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53年盛夏,六盘山北麓的皇家猎场旌旗蔽日。忽必烈率三千怯薛军在此围猎,特意召见时年十九岁的八思巴。当年轻法王身着绛红袈裟出现在营帐时,蒙古亲王正端坐于白毡金帐之中,左右列坐着汉地儒臣、回回星象师与全真道士,俨然一场不同文明间的智慧较量。
听闻法王能调伏猛兽。忽必烈挥鞭指向围场中躁动的战象,此象名雪山怒尊,三日来伤九名驯象师,可能降服?帐前文武皆屏息凝神,皆知这头来自大理的巨象象征着尚未臣服的西南山河。
八思巴从容解下颈间璎珞,缓步走向围场。狂象见红衣飘动,顿时人立而起,长鼻卷起沙石如箭矢般射来。年轻法王在距象足十步处结跏趺坐,以梵文轻诵《调伏嗔恚真言》。说也奇怪,象鼻挥至他头顶三尺处忽然凝滞,仿佛触及无形屏障。当咒语念至第七遍时,巨象前膝跪地,长鼻轻触法王足尖,眼角竟渗出晶莹泪珠。围观的上万将士见此神异,齐声高呼巴格西!(老师)
忽必烈抚掌大笑,暗命侍卫取来密藏多年的《吉祥时轮经》梵本:可能解此天书?八思巴展卷诵读,不仅精准翻译经义,更指出其中三处传抄讹误。当说到香巴拉净土七重月轮时,帐外明明烈日当空,地毯上却映出皎洁月影,更奇的是月影中隐约可见坛城图案。回回星象师急忙测算历法,发现此刻正值朔日,根本不该有月相显现。
是夜,忽必烈独召八思巴入金顶大帐。年轻法王献上亲手绘制的《金刚乘曼荼罗》。当七尺见方的唐卡在酥油灯下展开时,忽必烈赫然看见坛城中央的转轮圣王竟生着自己的面容,四周八瓣莲台化作战场、农庄、市集、学堂等世间万象。此乃何意?王爷抚须发问。
八思巴以金刚杵轻点唐卡:圣王当如曼荼罗,文武将相若诸佛,士农工商似众生,共成清净佛国。说着指向坛城外围的怒相本尊:此金刚力,非为杀戮,实为破执。恰在此时,帐外传来战马嘶鸣,侍卫惊呼群马皆朝唐卡跪拜。
忽必烈屏退左右,郑重请教治国安民之道。八思巴取青稞撒于银盘,以《菩萨戒本》为基,阐述十善法治不杀如护生,不盗即均田,不淫则正家,不妄语故法令明...每说一戒,银盘中便有一粒青稞发芽抽穗,待讲到时,盘中已现微型麦田。王爷若有所思:昔成吉思汗立《大札撒》,今当以佛法治天下?
法治如药,民心似土。八思巴轻拂银盘,麦穗中绽出朵朵兰花,札撒定纲纪,佛法安人心,汉法理万民,三者和合方为大同。忽必烈闻言震动,解下祖传九龙玉佩置于坛城中央:愿此法轮,常转不绝。
此后七日,八思巴每日为王爷讲授《喜金刚续》。讲到智慧与方便双运时,帐中兵器架自主鸣响,刀剑排列成莲花形状;阐释四无量心时,猎场群狼停止嚎叫,安静伏于帐外聆听。某夜忽必烈梦见自己化为金翅鸟,背负曼荼罗翱翔九天,醒后即下令在六盘山南麓修建第一座皇家佛寺。
临别时,八思巴献上以新创文字书写的《吉祥颂》。忽必烈见其中蒙古语音皆可转写为梵文字母,惊问:此为何文?少年法王合十答道:此乃未来通行四海之字,可载佛经,可传政令,可融万民。王爷抚卷良久,忽然解下金丝腰带:待我君临天下,当请法王造字安邦!
这场六盘山相会彻底改变了蒙元帝国的文化轨迹。此后半年间,八思巴随忽必烈巡行河套地区,在贺兰山下主持汉蒙僧众共同参与的水陆法会。当各族信众看见金刚舞融汇草原摔跤与少林拳法时,忽必烈对近侍感叹:昔以弓马得天下,今见文化可安邦。
次年春,八思巴返回凉州白塔寺闭关。在禅定中预见大都将成为世界中心,遂开始系统整理造字法则。某日月圆之夜,他以银杵在沙盘推演文字结构,沙粒竟自动组合成四十九个基础字符,这些字符后来成为八思巴文的雏形。与此同时,远在开平的忽必烈正对着那幅曼荼罗唐卡沉思——坛城中央的帝王面容日益清晰,仿佛预示着一段佛法治世的新纪元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