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十五年(1278年)春,大都城内的桃花依旧笑春风,而远在数千里外的岭南之地,却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张弘范受封蒙古汉军都元帅的诏书抵达军营时,他正站在地图前沉思。
都元帅,副将李恒恭敬地呈上诏书,陛下将彻底平定南宋的重任托付给您了。
张弘范展开诏书,目光扫过那些遒劲的蒙古文字,最终落在自己的名字上。他缓缓抬头,望向帐外连绵的群山:南宋虽已苟延残喘,然忠臣义士犹在。文天祥在江西聚兵,张世杰拥立幼帝,此二人不除,南方难安。
次日,张弘范升帐点兵。他站在点将台上,目光如炬地扫过台下二万水陆将士。
诸位,他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今日奉命南征,非为杀戮,实为统一。然南宋残部负隅顽抗,若不速平,战火绵延,受苦的还是黎民百姓。
他随即下令:水师由副将王世强统领,沿水路南下;陆军分作三路,自率中军,李恒、塔出各领一军,呈钳形之势向岭南推进。
四月,元军进入广东地界。时值梅雨季节,道路泥泞,瘴气弥漫。许多北方士卒水土不服,病倒者日众。
一日,张弘范巡视军营,见一少年士卒高烧不退,却仍紧握兵刃。他俯身探视,亲自为士卒喂药。
都元帅...士卒挣扎欲起。
好生休养。张弘范按住他,待你病愈,还要随我平定南方。
出得营帐,李恒谏言:都元帅,天气炎热,不如暂缓进军。
张弘范摇头:兵贵神速。文天祥此时正在海丰一带募兵,若待其势成,更难剿灭。
他下令轻装简从,挑选精兵五千,日夜兼程追击。
此时的海丰五坡岭,文天祥正在临时营帐中与部将议事。这位南宋最后的丞相,虽衣衫褴褛,目光却依然坚定。
张弘范已至百里之外,部将邹洬忧心忡忡,我军新募,恐难抵挡。
文天祥坦然道:成败在天,生死有命。但求无愧于心而已。
他并不知道,张弘范早已派出细作,混入义军之中。
十二月初八日,岭上大雾弥漫。张弘范亲率五百精兵,悄无声息地摸上山来。他根据细作情报,准确找到了文天祥的主帐。
文丞相,张弘范在帐外朗声道,大元都元帅张弘范求见。
帐内一阵骚动,随即归于平静。文天祥整衣出帐,神色从容:张都元帅远来辛苦。
张弘范见文天祥虽身处绝境,仍保持着一代名相的风范,心中不禁升起敬意。
丞相大势已去,何不归顺大元?陛下求贤若渴,必当重用。
文天祥仰天长笑:大宋养士三百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张弘范默然片刻,下令:好生照料文丞相,不得怠慢。
至元十六年(1279年)正月,张弘范率大军抵达崖山。但见海天之间,千艘宋舰排列如城,旌旗蔽日,果然是一派决死之势。
副将们见状,皆面有忧色。李恒道:都元帅,宋军势大,且据险而守,不如暂避其锋。
张弘范仔细观察良久,忽然笑道:诸位只见其表,未见其里。宋军虽众,然舰船拥挤,运转不灵。且其背靠大海,已无退路。此所谓置之死地,未必后生。
他下令全军在崖山北面扎营,同时派出快船,切断宋军淡水补给。
数日后,张弘范召集诸将,宣布破敌之策:我军虽寡,但士气正盛;宋军虽众,却是穷寇。当以长期围困,待其自乱,而后南北夹攻。
他命李恒率一军埋伏在崖山南侧水道,自率主力在北面布阵。又特别嘱咐:宋军必以火攻,各船须备足泥沙、湿毡。
二月初六,飓风来袭。滔天巨浪拍打着海岸,宋军战舰在风浪中剧烈摇晃。
张世杰站在帅船上,望着汹涌的海面,叹道:天不佑宋啊!
此时,张弘范却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他召集将领,下达战前最后指令:明日决战,各军以鼓声为号。闻吾乐作乃战,违令者斩!
次日黎明,风浪稍息。张弘范分军为四,自将一军居中南。他特意在帅船上设置乐队,以金鼓旌旗为号令。
辰时三刻,张弘范下令北面一军乘潮进攻。元军战船顺流而下,直扑宋军北翼。
宋将翟国秀率军迎战,双方箭矢如雨。激战半个时辰,元军佯装败退,战船纷纷后撤。
张世杰见元军败退,下令全线追击。
这正是张弘范设下的圈套。待宋军阵型松动,他立即下令奏乐。顿时,鼓乐齐鸣,响彻海天。
乐声大作中,张弘范亲率主力全线突击。他立于船头,亲自擂鼓助威。元军将士见主帅如此,个个奋勇争先。
一时间,海面上杀声震天。火箭如流星般划过天空,石弹呼啸着砸向敌船。两军战船相接,士卒跳帮搏杀,鲜血染红了海水。
张世杰见大势已去,命亲兵护卫幼帝突围。然而元军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突围船只尽数被截。
在混乱中,陆秀夫背负八岁的幼帝赵昺,毅然跳入滔滔大海。临跳前,他仰天长啸:陛下,臣等无能,致使社稷倾覆。今日之事,唯有一死以报国恩!
许多宋军将士见皇帝殉国,纷纷投海自尽。海面上漂浮着无数尸身,其状惨不忍睹。
张世杰率残部血战至黄昏,身中数十箭,仍持刀而立,最终力竭而亡。
战后,张弘范巡视战场。但见海面浮尸数以万计,残船断桅随波逐流,不禁怆然。
传令:打捞殉国将士尸身,择地安葬。他沉声下令,特别是宋室君臣,当以礼葬之。
数日后,张弘范登临崖山最高处。眼前沧海茫茫,云雾缭绕。他命人取来工具,亲自在崖石上题字。
都元帅欲题何字?文书官恭敬询问。
张弘范沉思良久,缓缓道: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石刻完成时,夕阳西下,将海面染成一片血红。张弘范独立崖头,久久不语。
李恒前来禀报:都元帅,此战共缴获战舰八百余艘,招降将士两万余人。南宋...已亡。
张弘范默然点头,目光依然凝视着远方。这一刻,他并没有胜利的喜悦,反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
当夜,他在军帐中辗转难眠,起身写下《崖山感怀》:
沧海茫茫水接天,宋家宫阙已云烟。
千艘战舰沉沙底,十万忠魂泣海边。
自古兴亡皆有数,而今统一岂非天?
功成不必留名姓,且看江山一统年。
这首诗,既是对一个王朝逝去的哀悼,也是对天下统一的期盼。
消息传至大都,忽必烈大喜过望,对群臣说:张弘范平定江南,功在千秋!下令大赏三军。
然而在凯歌声中,张弘范却病倒了。长年的征战耗尽了他的心力,崖山之战的惨烈更在他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这位完成统一大业的一代名将,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却已经看到了生命的终点。
海水依旧拍打着崖山的礁石,仿佛在诉说着那个远去时代的悲欢。一个王朝在这里终结,另一个庞大的帝国正在崛起。而张弘范这个名字,也随着崖山的海风,永远地镌刻在了历史的长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