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热浪渐渐退去,山坳的花畦迎来了收获的时节——曾经绚烂的蔷薇、金鸡菊渐渐谢去,花茎上结出了饱满的种子,薰衣草的花穗也变成了浅褐色,风一吹,细碎的籽实便簌簌落在土里。顾念苏正蹲在花畦边采收种子,就见山路口驶来辆熟悉的马车,车帘掀开,老夫妻牵着小男孩走来,这次小男孩怀里抱着个竹编小篮,里面装着他在家采收的花种。
“念苏姐姐!我们来收种子啦!”小男孩跑过来,举起小篮里的种子,“家里的花也谢了,我照着绘本里的方法把种子收起来,这次要和山坳的种子放在一起,等明年春天一起种!”老夫妻笑着递上一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桂花:“看了绘本里说要收种子,我们特意采了桂花,打算和种子一起封进罐里,明年种的时候,就能带着桂花香发芽。”
顾念苏接过布包,领着他们往花畦深处走:“你们看,这是最早开花的蔷薇结的籽,饱满又圆润;那是薰衣草的籽,别看小,发芽率可高了。”她边说边教小男孩筛选种子,把空瘪的籽实挑出来,留下饱满的放进竹篮:“就像绘本里写的,好种子才能种出好花,就像好时光值得好好珍藏。”
正忙碌着,林小姐带着出版社的师傅赶来,手里捧着刚印好的《落日吻过红裸时·繁花与相逢》样书:“读者们看到书里的繁花图,都寄来自己采收的种子和‘收种日记’,出版社想做一本‘秋籽特辑’,把这些故事和山坳的收种场景都加进去,让绘本跟着季节一起‘结果’!”
师傅们迅速在院子里支起桌子,林小姐把读者投稿摊开:有位北方读者寄来照片,拍的是窗台上晒着的花种,配文“跟着绘本采收种子,才懂‘收获’不是结束,是下一场花开的开始”;还有位姑娘寄来手写信,说自己把花种分给了邻居,大家约定明年春天一起种,一起等落日吻花的时刻。
顾念苏拿起笔,在投稿上补充山坳的收种细节:“红裸石旁的种子已采收完毕,老夫妻带来的桂花已和种子混在一起,小男孩的收种日记写满了三页,这些都要写进特辑,让读者知道,他们的等待与珍藏,都在山里结了籽。”
傍晚时分,夕阳渐渐沉落,把花畦染成暖黄色,采收完的花茎整齐地码在一旁,竹篮里的种子闪着光泽。老陈带着美术学院的学生们也赶来了,这次他们支起画架,要画“落日收种图”:画布上,顾念苏和小男孩蹲在花畦边筛选种子,老夫妻在一旁晾晒桂花,夕阳的余晖落在红裸石上,把整个场景都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
李婶端来刚熬好的桂花甜汤,盛在粗陶碗里,撒上晒干的薰衣草籽:“尝尝秋天的味道,甜滋滋的,就像把收种的喜悦喝进嘴里。”大家捧着碗,边喝边翻着新样书,小男孩指着书里自己春种的插画,又看看眼前的种子,笑着说:“原来绘本里的故事,真的会变成真的,从种到收,就像一场梦。”
林小姐拿着“秋籽特辑”的定稿小样,兴奋地说:“这本特辑就叫《落日吻过红裸时·籽实与新盼》,封面用老陈师傅的‘落日收种图’,里面既有收种的方法,也有读者的故事,还有明年春种的邀约,让每个人都能把今年的收获,变成明年的期待。”
顾念苏捧着小样,指尖划过纸上的种子插画,又望向竹篮里饱满的籽实,忽然懂了——《落日吻过红裸时》从来不是一本关于“季节轮回”的书,而是关于“时光传承”的约定。从雪融时的等待,到芽尖的惊喜,从繁花的绚烂,到籽实的饱满,每一个阶段都是时光的馈赠,每一次落日的亲吻,都在封存着岁时的香气。
夜风渐起,吹过空荡的花畦,带来桂花与种子的混合香气。顾念苏知道,用不了多久,“秋籽特辑”会带着山坳的收获飞向各地,读者们会把种子藏进罐里,等待明年的春种;而红裸石旁的土地,会在冬日的雪下积蓄力量,等着来年春天,新的芽尖再次冒绿,新的花苗再次绽放,新的落日再次亲吻这片山石与土地。
她把采收的种子分成小份,装进印着绘本插画的纸袋里,准备寄给各地的读者。纸袋上印着一行小字:“落日吻过的土地,会结出时光的籽;珍藏此刻的心意,会开出明年的花。”顾念苏知道,这场“落日吻过红裸时”的约定,从来没有终点,它会在一季又一季的花开籽落里,在一本又一本的绘本续篇里,永远温暖地延续下去,直到每一个珍藏种子的人,都能在来年春天,遇见属于自己的那抹落日与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