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在一次聚会中,宝钗的尊贵身份被众人所公认。
面对众人的行礼,她谦逊地请众人不必多礼。
正位上,宝钗与贾母同坐,展现其超然的地位。
夏金桂心生不满,对宝钗的年轻得县主身份感到嫉妒,认为她不过是依靠好的夫君而得此地位。
聚会中,夏金桂试图与宝钗攀谈,表达对宝钗的赞美和对宝玉的调侃。
然而,她的话被贾母严厉制止,贾母清楚薛虹的性情,不愿让夏金桂引起薛虹的不满。
夏金桂因此对宝钗更加嫉妒,深知薛家的权势与影响力远超自家。
她在心中对宝钗充满了怨毒,同时对自己无法享受到的待遇感到愤愤不平。
她看到宝钗的尊贵地位,以及贾府众人对她的敬畏态度,心中酸水几乎淹没荣禧堂。
同样心生幽怨的还有秦可卿和王熙凤,她们看到贾琏和贾蓉与薛虹的差距,对薛虹的出色感到无力竞争。
而迎春则开始幻想如果与薛虹成亲的是自己会怎样,沉浸在幻想中与薛虹的美好生活中。
探春问:“二姐姐,你在想什么呢?”
迎春被唤醒,低头不语,只道:“没什么。”
王夫人沉默不语,手中佛珠转动,不知其默念何经。
黛玉则在安慰惜春,尽管贾珍对惜春冷漠,但宁国府仍是她的依靠。
如今宁国府失势,所有人都要依赖荣国府。
尤氏眼中含泪,并非因对贾珍情深,而是因失去依靠而伤心。
在前院,贾赦迎接薛虹。
薛虹问及为何不见敬老爷,贾赦以他专心修道为由解释。
薛虹觉得奇怪,贾敬在儿子去世、孙子被囚的情况下,竟毫无哀伤之情?贾赦的回答似乎含糊其辞,薛虹开始怀疑贾府藏着什么秘密。
他对贾敬的死亡和贾府被抄家的事情感到疑惑。
他觉得贾府一定有事在瞒着他。
薛虹决定继续试探贾赦,但对方总是避而不谈关于贾敬的事。
他明白了贾府的不安并非仅仅来自老义忠亲王的事情。
最后他叹了口气,“这一趟至少没白来,也算有些收获吧。”
好命婆的选择标准是极其严格的,必须达到“福、禄、寿”
三者兼备的吉祥妇人。
福即婚姻和睦,禄指家族繁荣,寿则意味着家庭成员都健康长寿。
好命婆也被称为喜婆,寓意为新娘带来好运。
当前,朱煇在薛虹和陈辰的协助下试穿婚服。
在明朝,女子婚礼可以穿戴只有皇后才能使用的凤冠霞帔,而男子的婚服则需遵循规定。
身为亲王,朱煇的婚服上除了不能绣龙以外,其余皆可自由设计。
他身着绯红色的婚袍,上面用金线绣着祥云和狮子滚绣球的图案。
在试穿完毕后,朱煇询问了薛虹和陈辰的意见,并得到他们的赞美。
接着,朱煇提及明天的婚礼安排,要求薛虹和陈辰在关键时刻为他解围。
尤其是遇到需要即兴赋诗或者挡酒的情况时,要分别由擅长诗文和酒量的两人应对。
谈及此,薛虹注意到桌上的银针包,询问朱煇的用意。
朱煇透露他将使用银针作为反击的手段,以找回场面和重振自己的威风。
然而薛虹对此表示担忧,认为王妃并非易于对付的人,朱煇可能会遭受反击。
婚礼当天早晨,朱煇穿着喜服骑在高头大马上,带着迎亲队伍前往皇宫。
在皇宫太和门处,隆庆帝和尹皇后慈祥地坐在龙椅和凤椅上。
隆庆帝对于即将嫁出的儿子感到不舍并有所感慨,而尹皇后则表现出不舍与慈爱。
朱煇跪在他们面前接受教诲,主要是关于如何与王妃和睦相处的建议。
与此同时,在黄府,即将出嫁的黄菲宏也得到了来自爷爷和其他家人的鼓励和建议。
爷爷鼓励她如果福王欺负她,就尽管教训他;父亲则强调夫妻应以和为贵,避免使用武力解决问题;母亲则希望家人言辞得当以免误导孩子。
隆庆帝与尹皇后教育完朱煇后,他磕头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随后径直走出宫门。
薛虹和陈辰一左一右,身穿锦色服装跟随。
今日朱煇大婚,他们选择了较为低调的装扮。
一路上,人群拥挤,许多送福官撒放糕点喜糖。
迎亲队伍在热闹的气氛中浩浩荡荡前行,长达十余里。
到达黄府门前,朱煇三人下马。
经过一系列迎接仪式后,朱煇佩戴红花行至府前。
黄飞浒作为黄家的代表,提出了饮酒的关卡。
薛虹挺身而出,代替朱煇饮酒。
他的酒量令人惊叹,一坛烈酒被他一饮而尽,赢得了众人的喝彩。
黄飞浒满意地点头,让开路。
接下来是武关,朱煇凭借精湛的箭术命中高挂的绣球,再次赢得众人的赞赏。
最后一关是伴娘们的刁难,陈辰的聪明才智帮助朱煇成功过关。
随后,新娘被送上花轿,迎亲队伍再次返回皇宫。
队伍中还有十里红妆,包括各种嫁妆,从衣物梳妆台到首饰花红胭脂一应俱全。
到达皇宫后,迎亲队伍直奔太庙。
在祭拜朱家祖先的仪式中,朱煇告诉祖宗们,他迎娶了家族的新成员。
只有皇后、孕育子嗣的妃子以及各皇子正妃才有资格拜太庙,入玉碟。
其余的人不被视为皇族成员。
从黄府出来后,除了新娘子外,还带来了丰富的嫁妆。
朱煇的婚礼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也是两个家族的联姻。
这些嫁妆显示了女方对女儿的重视和为新家庭所做的准备。
在后世眼中,古代的婚礼嫁妆似乎成为了买卖的证据,但实际上,这只是双方父母对小家庭的扶持与祝福。
今日的婚礼仪式中,无论是饮酒、射箭还是诗歌挑战,都是对新人幸福生活的祝愿。
最后,当迎亲队伍抵达皇宫的太庙时,这场盛大的婚礼达到了 ** 。
朱煇向祖宗表达了他对新娘的爱意和对未来的承诺。
他们的吻象征着天荒地老的承诺和新的开始。
贾元春虽被封为妃子,但因未孕育子嗣,未能列入皇室玉碟,故不能算作皇族成员。
贾府亦不能自称皇亲国戚。
皇宫中妃子众多,若人人可自称皇亲,则乱套矣。
王府内,孩童欢歌跳舞,并有女子合唱。
所唱之曲乃吴侬软语版《子夜四时歌》,如新婚女子之倾诉,又似对未来美好生活之祈愿。
婚礼结束后至夜晚,酒席仍继续。
薛虹与陈辰作为好友,承担挡酒之责。
黄菲宏于婚房中紧张不安,双手不停搓动裙摆。
朱煇进门后略显醉意,抱怨众人灌酒。
黄菲宏初闻朱煇之声,身体微僵。
朱煇挑开盖头后,二人共饮合卺酒。
朱煇眼神温柔,黄菲宏心生憧憬。
然而,正当二人情感升温之际,黄菲宏被三根银针定床。
朱煇戏谑地称黄菲宏为第一个敢反抗他的人,并以此为乐。
黄菲宏愤怒而委屈,但表面仍装出柔弱之态。
朱煇虽知戏弄过火,但仍对黄菲宏心软。
他试图安慰并解开银针,却不料被黄菲宏反击。
突然间,黄菲宏出手迅速,制住朱煇,使其天旋地转。
薛虹微醺之中,向着心中的情感又迈进了一步。
他与宝钗的感情,如同醇酒,越发浓郁。
这半个月,只要有空,薛虹便会与宝钗共度时光。
而陈辰则返回家族,处理家族事务。
至于朱煇,他的生活多姿多彩,经历丰富。
虽然时常受到薛虹的“捉弄”
,但他仍然充满活力。
对于朱煇,薛虹的态度有所改变,逐渐体会到他性格的另一面。
他对道藏孤本的研究已渐入佳境,同时开始涉猎儒家、佛教经典。
他深知,三千大道皆有相通之处,而道、儒、佛三教都是华夏文明的瑰宝。
尽管他厌恶某些腐儒和虚伪的和尚,但他对儒家和佛家本身并不排斥。
每个教派的诞生都是对当地文化的一次洗礼和升华,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他想探索原始的佛经、儒家经典等未经篡改的原貌,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仍坚持不懈。
在这过程中,宝钗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支持和理解。
每当他沉浸在书海中时,宝钗总是为他准备莲子羹,细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
两人的感情在共同经历中越发深厚。
薛虹知道,他与宝钗的未来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他们将携手共度难关,直至步入完美的婚礼殿堂。
由于道藏、经书中的内容揭示了世界的残酷本质,不利于统治者统治,因此遭到删减。
教义之间,仅一字之差,含义却大相径庭。
如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
,与“道可道,非恒道”
意义截然不同。
前者强调道之无常法,不能被永恒定义;后者则指出道的无常性,真理皆有前提,无永恒之理。
这样的言论在古代自然会引起皇帝的警惕,因此道德经等书籍屡遭删改。
薛虹意识到这一点,遂请陈辰从陈家寻找未经删改的儒家经典。
陈氏家族为千年文化传承家族,必有这些古籍原本。
宝钗与香菱送水果来,见薛虹手中的书籍为《六祖坛经》,惊讶询问其缘由。
薛虹解释他因心境瓶颈,欲借三教经典夯实基础以突破。
宝钗则提醒他不必急于求成,慢慢来。
同时指出真正的智者都是孤独的,因为他们能透过表象看本质,超越宗教和政治等因素去思考问题。
薛虹对此深表赞同。
他打算在修行至陆地神仙境界后,不再忙于修行,而是陪伴宝钗度过余生。
如今四周无威胁,只需等待安德烈从西方召集人手归来,便可在大明进行改革。
至于儒家的反应,薛虹并不担心,因为有诸多反儒教的戏文和故事作为缓冲。
他之前创作白蛇传、十二寡妇征西等作品,除了开启民智外,也是为了转移儒家的注意力,使其忙于对付这些“叛经离道”
的作品。
薛虹竟然将《儒林外史》演绎得妙趣横生,嘲讽技能拉满,借此机会暗中推进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