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一天天中过去,一直跟在孔子身边学习的王远航,自然也学到了很多之前在《论语》中,没有学到的内容。
而他也发挥出自己在做事方面的强大实力,就连老师孔子都对他称赞不已。
有一天,鲁国大夫孟武伯单独约见了孔子,向他询问身边弟子们的才能。
“听说子路是你的大弟子?”
孟武伯好奇地问道,“他在你身边已经学习很久了吧?不知道他,是否达到了‘仁’的境界呢?”
孔子赶紧规规矩矩地回答道,“这个……我也不知道啊。”
孔子的性格就是这样的有一说一,对于他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从来也不会对其夸大。
就算是子路,也没有享受到这个特权。
当孟武伯继续追问时,孔子才一五一十地回答道,“子路啊,其实给他一个拥有千辆战车的诸侯国,他可以很好的负责军政和赋税等事务。老实说,子路他确实是一个少有的治国之才。只是,尽管如此,我依然无法判断,他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仁’的境界?”
其实,孔子这一个回答说得很漂亮。
一直以来,他对于“仁”都有很高的要求。
别说是一直跟着自己的子路了,就算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都只是说颜回最多可以保持三个月“仁”的境界。
不过这句话也确定了,子路未来的仕途发展。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也确实在鲁国担任过一阵子的权臣家臣,也做了不少的实事。
很快几十年过去了,之前的三次穿越考验中,王远航都没有很明显的感觉到时间的流逝。
但是,到了《论语》的世界中,他却很明显的感觉到,在这里时间并不是线性前进的。
有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慢,就像他刚来到这个世界,认识自己的新老师孔子的那段日子,每天陪在孔子的身边,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可是有的时候,王远航又发现时间就好像被自动按上了加速键。
之前,在《西游记》的世界里,是因为穿越之神的故意而为,让王远航可以快速完成自己的穿越考验,尽快回去自己的2025年,才决定加快考验的时间速度。
而在这儿《论语》的世界中,时间的加速好像就是自然而然的。
每一次和孔子交流完毕后,就会很自然的开启时间加速模式。
直到下一次,王远航又一次出现在孔子的身边。
终于有一天,在孔子五十多岁时,迎来了他在鲁国事业上的高峰期。
但是,很快,他就因为看不惯季孙氏等大夫的过度滥权,甚至还说出了那句流传了几千年的至理名言,“是可忍,孰不可忍。”
隔壁实力强大的齐国,送了鲁国国君八十名美女,外加三十匹好马,让当时的鲁定公沉迷于美色之中,多日无心关注其他的事务。
甚至在祭祀的时候,都没有按照礼制,把祭祀后的祭肉分给当时的大夫孔子。
得知此事后,孔子觉得自己应该离开了。
于是,他带着子贡、颜回,当然也包括王远航穿越后的子路,离开了让他失望的鲁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周游列国之旅。
在决心离开鲁国时,孔子还故意在鲁国的边境停留了三天,期待鲁国国君可以看到自己的价值,召唤自己回国为他办事。
但是,一天过去,两天过去,最后三天之后,鲁国国君依然还沉浸在美女的温柔乡里。
丝毫没有想到还有一个孔子,在边境处苦苦等着他的消息。
最后,心灰意冷的孔子终于决定离开了。
离开了鲁国之后,孔子带着子弟们来到了卫国。
当时的卫灵公,还是很重视孔子的,甚至都给了他“栗六万”,相当于孔子之前在鲁国时享受的最高俸禄。
可是,很快就有小人在卫灵公身边说孔子的坏话。
“孔子带着自己这么多的学生,留在我们卫国。”
当时卫国的大夫公孙余假,在卫灵公面前说道,“他们的势力很庞大。如果,过于重用他们,一定会对我们卫国产生不必要的隐患。”
于是,在公孙余假的挑拨下,卫灵公也就不再信任孔子,甚至还派人偷偷监视控制孔子和自己弟子们的行踪。
终于有一天,孔子受不了了,他在自己的弟子面前说,“如果有人重用我,三年之内可以让我帮助他成就大业。但是,卫灵公根本就没有重用我的想法。看来,我们还是尽早离开吧!”
离开了卫国,王远航跟着孔子来到了曹国。
可是,无能的曹国国君,根本就没有召见孔子的意思。
于是,众人只能离开,来到了宋国。
一天,他带着自己的学生们,在一棵大树下演习礼仪时,却被当时宋国掌权的大夫桓魋怀恨在心。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桓魋以为孔子想讽刺自己,甚至会影响到他在宋国的地位。
于是,派人偷偷砍断大树,试图破坏孔子的演习场所,甚至想要直接杀死孔子。
侥幸逃过一命的孔子,没有丝毫的退缩。
他只是在自己弟子的面前,坦然的说道,“如果是上天赋予我推行仁义的使命,那么这个小小的宋国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第二天,他就带着自己的弟子们离开了宋国。
只是在这个时候,之前不再信任孔子的卫灵公突然幡然醒悟,他找人邀请孔子回去,帮他治理国家。
可是,这个时候,真正掌权卫国的,已经不再是他卫灵公了。
他的夫人南子,才是真正的掌权人。
孔子刚回到卫国,南子就约见了他。
面对南子的邀约,孔子原本打算拒绝。
可最后,为了可以更好的留在卫国,发挥自己的一身本领,孔子还是与南子会面了。
王远航得知此事后,就有些不开心了。
因为,他看过电影中,有关于自己的老师孔子会面南子的那一段。
也知道南子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大美女,但因为自己的身份,在当时社会上,引起过很大的争议。
他在孔子背后,偷偷发牢骚说,“我们老师不是一向都很强调礼义廉耻的吗?今天,怎么会去见一个有着如此大争议的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