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家总兵有信心,沈博文还是非常满意的。
至少说明自己的一身本事能有用武之地,而不是被一个顾虑重重、不敢奋力一搏的主公给埋没。
高成看着他不说话,笑了笑道:“沈先生,本总兵这回答如何?”
沈博文闻言,连忙弯腰恭敬行礼:“此生属下能在总兵仗下效力,是属下万分荣幸。
总兵之志,是属下前进的动力,属下必全心全意,竭尽所能相助。”
“哈哈哈,有先生你这位诸葛相助,本总兵何愁大业不成。”
高成止不住的点头,“还请沈先生对接下来局势分析一二,而我南阳义军又该向何处发展?”
“好。”
沈博文笑着扇了几下扇子,略微斟酌一番后道,“总兵,根据目前形势来看,我军占据了襄阳,关闭了南阳南大门。
清廷接下来派兵前来,不出意外肯定也是重兵围剿杨大帅的护民军。
而对于我军来说,清廷想必是会重点防着我军南下荆楚。
所以,这也正是和之前所假设一样,若要南下荆楚,占据两湖为基业的话,则必须要提前练水军,派出数万兵力。
且若真占据两湖后,清廷定会视我军为心腹大患。
属下这回拜见杨大帅,与诸多护民军将士交谈过,发现多数将士的意愿是北上中原,或东进江淮。
但是,根据属下与杨大帅旁敲侧击得来的消息来看,属下猜测杨大帅更可能是会南下荆楚。
而且哪怕护民军不南下荆楚,属下猜测杨大帅也不会坐看让我军占据荆楚。
所以,从各方面来看,属下认为南下荆楚,依然不是最好的选择。
荆楚之地,贯通南北,连通东西,居长江中段,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纵观历朝历代,不曾有以荆楚之地统一天下。
因此,南下荆楚,属下认为只能为下策。”
“嗯......,先生说的不无道理,这番一看南下荆楚确实不是最优选择。”
“且我南阳义军懂水战之人也不多,若要南下定会损失不小。”
高成稍加一琢磨,便想明白了下一步战略方向,微微笑着看向沈博文,“想必先生的另两策,则是西进或者北进了?”
这被猜出内心所想,沈博文倒没有点头称赞,反而是不停地笑着。
高成看到他耐人寻味的笑容,顿感有意思,“看来先生的另两策,不一般啊!”
“总兵谬赞了,属下这剩下两策,对于总兵您精通军事来说,算不上多么高明计策。”
“呵呵,先生莫要谦虚,这人和人不同,人各有异,每个人的想法不见得就是一样,各抒己见,择优选取,说不准会更好。”
“总兵虚怀若谷,属下深感钦佩,那属下就接着往下说了?”
“嗯先生继续说,请!”
沈博文点头应下,没有急着直接说,而是来到一旁挂着的河南地图前,伸手指着南阳府这个位置。
“总兵在南阳府多年,也了解南阳府周边地形情况。
此地因地理位置原因,四通八达,北可进中原,西进关中,东进江淮,南进荆楚,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但其东西北三面,有桐柏山、伏牛山、秦岭等山脉阻挡,南面有大洪山余脉蔓延,又加上修缮襄阳等重要关口,也由此形成一处易守难攻之地。
而此地中部平坦,河流密布,也形成了沃野千里之景象,由此得到中州粮仓之称。
单以此地条件来说,若是大力开发,可开垦耕种至少数百万亩良田,养活数万百万人。
而自总兵占据南阳后,就已颁布多项政策,大力发展南阳府。
这近三个月来,南阳府已开垦出八十余万亩新田,算上之前已有良田,整个南阳府田亩达九百万亩。
再算上近些时日拿下的汝州、许州、襄阳、嵩县等地盘,我军治下就有近三千万亩良田,近三百万人口。
正如之前定下的计划,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几月来,我军也是以发展农业为主,军事为辅,低调行事,不暴露自身招惹清廷重点来攻。
但经过杨大帅大败清廷数万绿营八旗后,属下有了其他感受。
而后与杨大帅一番交谈后,属下发现我军过于保守。
但与其说是保守,不如说是我们低估了护民军发展速度和影响力,更是低估了清廷内部腐败程度。
自总兵拿下南阳府,到现在过去不到三个月,整个河南除了开封府还在清廷掌控外,其余之地都已落入大大小小势力手中。
而周边靠近河南的安徽、山东、湖北,也开始从边界府州县,向中部开始混乱起来,越来越多人举起反清大旗。
若是属下猜测不差的话,待这回清廷派来的大军,再次被打败,届时整个黄河以南,都将乱起。
到时清廷若想平息这番乱象,正如总兵你所说那般,要调陕甘绿营八旗、关外八旗来解决。
而康熙要调动,就必须解决西北准噶尔的威胁。
届时不管是和谈,亦或者是割地赔款还是和亲,都会让清廷损失不小。
但不管清廷如何解决西北准噶尔的威胁,这接下来都会是壮大我南阳义军的机会。
属下说这么多,这接下来的上中两策,都和清廷再次大败有关。
一旦清廷大败,天下动荡,烽烟四起,陕甘绿营八旗被抽调回来,那我军的机会就来了。
首先,这中策,可趁现在郧阳府在我军手中,提前向汉中安插眼线,机会一成熟,直接拿下。
然后,这中策,同样也是提前向洛邑之地安插眼线,待机会成熟,直接进军洛阳。
而这两策分别拿下汉中、洛阳,只是第一步。
这后面最终则是趁陕甘之地兵力空虚,乱象渐起时,挥师西安,拿下关中。
届时,总兵占据关中、洛邑、南阳三处肥沃之地,再有秦岭、黄河、北山、桐柏山、虎牢关等山川险据守,则霸业可成。
此策的不仅可晚些与杨大帅兵戎相见,也是避免提前逐鹿中原与清廷主力对战。
当然,此策是否能实施,这最终也是要看如何让清廷再次大败。
要让清廷败的惨不忍睹,康熙才更有可能提前调动陕甘兵力。
总兵雄霸关中,坐看中原的日子,才能更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