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立刻操作手中的遥控器,20台机器人迅速分工:4台负责拆除防水包装,六台采用激光仪校准基座位置,剩下的则合力搬运小型设备组件。机械臂运转精准流畅,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萃取塔的初步定位,误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黄副局长带来的技术骨干看的目瞪口呆,一位老钳工喃喃道:“这比咱们用水平仪准多了,真是神了!”
接下来安装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尤启明负责整体调度,严格的按照施工图纸,向每个组分配任务;张晓明操控机器人进行核心设备安装,不时还指导工人配合搬运辅料;韩江往返于厂区和市区,协调原料库样品和施工物资;尤继武和黄副局长则全力保障后勤,不仅解决了工人的食宿问题,还协调了电力部门提前铺设专用电缆。
下午萃取塔和安化反应釜的核心管线对接进入关键阶段。机器人的机械臂夹着直径十厘米的合金管道,精准对接法兰接口,激光校准仪实时显示误差数据。
黄副局长站在安全线外,忍不住问尤启明,“启明,这设备投产后年产15万吨化肥?那临江的农田可就不愁了!”
“不仅临江,整个东江省及周边地区都能覆盖。”尤启明笑着回应,“磷酸二铵是高浓度复合肥,含氮18%,五氧化二磷48%,不仅能做追肥,还能做基肥,不管是水稻还是小麦和玉米等,用了都能增产三成以上。”他向黄副局长介绍道。
尤继武这时拿着一份文件走来,脸上满是喜色:“董作舟省长刚批的!省里给咱们拨了专款,还特批了红星磷矿开辟一条专用的运输线。他说“等生产线投产后,要组织全省各地来临江学习、取经”!”
尤启明接过文件,目光扫过落款处的鲜红印章,抬头看向正在运转的机器人:他们正将最后一段成品输送管道对接到位,阳光透过仓库的天窗洒下,在设备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张晓明走过来汇报道:“老板,主体设备安装已完成80%,明天可以进行电路和控制系统调试。”
“好,你通知硫酸厂明天送一批样品过来,调试时正好测试原料的适配性。”尤启明指示道。他转头看向尤继武和黄副局长,“后天就能试生产,到时候咱们一起见证第一批磷酸二铵出炉。”
夕阳西下,工人们陆续下班,机器人自动返回充电仓,仓库里终于安静下来。
尤继武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气里满是自豪:“你在胜利修造厂时,在那种一无设备、二无零部件供应,三无任何生产经验的条件下,完全靠手搓就生产出了12马力的拖拉机。现在,“启明集团”居然能把这么先进的化肥生产厂落户到临江,有了这座化肥厂,再加上咱们的高产水稻品种,临江的老百姓一定能够战胜自然灾害,过上好日子。
尤启明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心里却亮堂的很。这条来自星际的生产线,在系统的助力下落地临江,明年临江的各个生产队就能用上自己市里生产的化肥,再加上有了自己的优良稻种,临江市的人民再也不用挨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