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命理学界,将辰、戌、丑、未四支简单视为“土”的观点,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由此衍生出诸如“辰戌丑未能生庚辛申酉”“戌未属燥土能脆金”“辰丑属湿土能生金”等流行说法。殊不知,这正构成了对子平命理千年精髓的典型误解。
辰、戌、丑、未在月令上代表四季之末,正值五行之气交替的过渡时期,命理因而赋予其特殊身份。从性质上说,它们是“杂气”;从功能上看,它们具备藏纳之性,故被称为“墓库”。
一、杂气本质:五行冲气所结
五行之气的运行与交替,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气与气交接的临界处,会形成“进退交伏”的状态。《子平真诠》将这种现象称为“金木水火冲气所结”。这种冲气凝聚而成混浊之态,其中各种要素相互渗透、难以分离,故有“杂气”之称。
正因是杂气,辰戌丑未与其它八支有本质区别。例如寅中藏甲、丙、戊,三者各归其位、界限分明;而丑中藏己、辛、癸,三者则呈混杂状态,难以清晰割裂。因此《子平真诠》主张:杂气月令取格,须透干或会支以“清用”;而其它八支即使不透不会,也可直接以本气取格。
二、墓库之别:体同理异,用法悬殊
“墓”与“库”虽同指辰戌丑未,但其喻义与用法截然不同:
库:指收藏之所,静以待用,是潜藏、储备的状态。
墓:指死寂之地,毫无生机,是收敛、终结的象征。
大多数情况下,辰戌丑未应论为“库”。以辰为例,其中所藏戊、乙、癸,若不透干,即为“归库潜藏”;一旦透干,则为“出库清用”。例如甲生辰月,透出乙与癸,即表示比劫与正印出库用事。因此,不透而归库者,无需借助刑冲来“打开”,只要透干便可出库发挥作用。所谓“财官入库,不冲不发”之说,实为对库功能的误解。
辰戌丑未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可论为“墓”。例如:戌本为火库,若局中见丙、丁、巳、午,火势稍旺,但逢大运或流年出现强旺之水冲克火势,导致火败,此时再见辰来冲戌,即表示火库被打开,将伤败之火收入其中——此刻的火库,便转化为火的“坟墓”。此即论墓之时,应事多主不吉。所谓“墓”,就是收藏死伤败退之物的场所。
因此,“库”是辰戌丑未的常态称呼,不可随意论为“墓”;唯有在极特殊情况下,库才转化为墓。
三、常见谬误辨析:杂气非土,合根非生
当今学者不仅混淆墓库之别,更常将杂气直接当作“土”看待,这是源于对干支基本特性认知不清所致。
动则为土,静则为杂气
辰戌丑未若受冲而动,意味着“库动”,此时土气旺盛,可论其“土”性发挥作用,甚至有埋藏万物之能。然而,若未受冲动,则不能简单视为土,其本质仍是“杂气”,只是五行混杂的内容不同:
辰:戊、癸、乙混杂
戌:戊、丁、辛混杂
丑:己、辛、癸混杂
未:己、乙、丁混杂
因此,所谓“辰丑生金”“戌未脆金”等说法,实为谬论。
合则生象,根气非生
持谬论者偶尔也能断准一二,实因其中有它理可依,却遭误读:
如“辰丑生金”说,实因辰酉合、丑酉合,合化机制引出土能生金之象,却被误解为“湿土生金”。
又如“庚辛见戌丑增力”,实为庚辛在戌丑中得根得气,并非得“生”。得根气与得生,两者机理完全不同,不可不辨。
四、结语:正本清源,回归子平
命理之学,只有对错之分,并无回旋余地。遗憾的是,诸多谬论如今大行其道,误解子平千年竟成常态。唯恐其流毒愈广,为害愈深,故撰此文予以澄清,以期正本清源,回归子平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