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风波在李恪的强硬态度和逐步推进下,渐渐平息下去。联名的御史被查实受他人指使,遭到了贬黜;那位被弹劾的司马将军也经核查账目清白,反而更得李恪信任。新政在清除了初步障碍后,得以更顺利地推行,朝廷气象为之一新。
时近中秋,长安城桂子飘香,一片祥和。监国以来,李恪首次感到肩上的压力稍减。而他对崔芷柔的思念与情意,在这短暂的平静中,如同经过淬炼的精金,愈发璀璨夺目。
他深知,以两人身份,想要光明正大地在一起,前路艰难。但他已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接受的亲王,他是监国,是帝国的掌舵人之一。他想要争取,也必须争取。
这一日,他并未处理太多政务,而是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并非金银珠宝,而是一本他亲笔誊写、批注的《帝范》。这是太宗皇帝李世民总结的为君之道,李恪在抄录时,加入了许多自己的心得体会,尤其是在安西的经历和监国后的感悟。这无疑是他最珍贵的思想结晶。
在书的扉页,他提笔写下:
“**山河为聘,社稷为证。愿执子手,共谱盛世华章。恪,顿首。****
这已不是含蓄的暗示,而是清晰无比的求婚誓言。他以山河社稷为聘,许她一个共同的未来。
他将书与一枚新雕的、与他那块梅花玉佩恰好能合成一对的龙纹玉佩(龙隐于云,梅绽于雪,寓意深远)一同放入盒中,再次让暗卫送出。
这一次,他等待回音的时间,感觉格外漫长。
数个时辰后,暗卫带回的并非信笺,而是一个小巧的锦囊。李恪心跳加速,打开锦囊,里面没有文字,只有一缕用红丝线仔细缠绕的青丝,以及一枚……已然有些干枯,却依旧能辨出形态的梅花花瓣。
青丝,代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赠予心上人,意义不言而喻。而那枚干枯的梅花瓣……李恪想起,那正是去年冬日,他初回长安,在自府藏书楼下,与她第一次遥遥相望时,她所凝视的那株晚梅的花瓣。她竟一直保留至今!
无需任何言语,这无声的回答,已胜过于言万语。她将她的心,她的过往,她的承诺,都寄托在这青丝与梅瓣之中。
李恪将锦囊紧紧握在手中,贴在心口,感受着那狂喜的悸动。他明白了她的心意,也知晓了她那份深藏的、从初见时便已萌动的情愫。
“芷柔……”他低声唤出她的名字,眼中充满了无比的坚定与柔情。
尽管前路依旧充满未知与挑战,但此刻,两颗心已跨越了重重阻碍,紧紧相连。
他望向窗外皎洁的明月,心中许下誓言:无论未来如何,他定要扫清一切障碍,让她能光明正大地站在自己身边,共看这大唐江山,如画如卷。
第四卷的故事,便在李恪监国权威的巩固、新政的推行、暗战的突破以及这份情深意长的白首之约中,缓缓落下帷幕。帝国的砥柱,不仅稳住了朝局,更找到了愿意与之并肩同行一生的灵魂伴侣。而更多的考验与辉煌,还将在未来的篇章中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