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筹备餐厅
公寓里的阳光比往常更明媚,梁念儿把 “时光味道” 系列的订单整理好,抬头看向韦七,眼里满是期待:“咱们找餐馆的位置吧!我昨天看了几个地段,有个老街区的铺面特别合适,离地铁站近,周围还有居民区,人流量肯定够。”
韦七放下手里的设计稿,笑着点头:“好啊,咱们今天就去看看。我正好把餐馆布局的初步想法画出来,到时候结合铺面的实际情况调整。”
李珍贵和张惠也凑过来,李珍贵晃了晃手机:“我已经跟我认识的装修队打了招呼,他们说要是咱们确定了铺面,下周就能进场。不过你们可得跟我保证,餐馆里得留个角落给我做直播,我要让我的粉丝都来尝尝咱们的‘时光味道’!”
张惠则拿出一份清单:“我整理了开餐馆需要的手续,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这些,咱们得尽快办下来。还有食材供应商,我联系了之前合作过的农场,他们能提供新鲜的有机蔬菜,价格也实惠。”
四人一拍即合,吃完早餐就直奔老街区。铺面不算大,大概五十平米,临街的窗户宽敞明亮,阳光能直接照进屋里,墙角还有一棵老梧桐树,枝叶垂落在窗沿,透着几分烟火气。
“就是这里了!” 梁念儿走进铺面,兴奋地转了一圈,“咱们可以把靠窗的位置做成卡座,摆上小桌布和鲜花,让大家吃饭的时候能看到外面的梧桐树;中间放几张折叠桌,人多的时候可以拼起来;厨房就设在里面,用玻璃隔断,让大家能看到做菜的过程,吃得更放心。”
韦七拿出设计稿,铺在地上:“我也是这么想的。厨房要做成开放式的,不过得装个好点的排烟系统,避免油烟味影响客人;卡座旁边可以做一面‘故事墙’,把网友分享的童年故事和菜品照片贴上去,让大家能感受到‘时光味道’的意义;还有门口,咱们可以挂个木质招牌,写上‘时光小馆’,再摆两盆绿植,看着更温馨。”
李珍贵蹲在旁边,指着设计稿上的角落:“这个位置留给我做直播,要装个好点的灯光,再摆个小桌子,我可以在直播的时候教大家做简单的家常菜。”
张惠也点头:“我觉得可以在门口放个小黑板,每天写一道‘今日推荐菜’,再配上菜品背后的故事,肯定能吸引客人。”
四人围着设计稿讨论了一下午,把铺面的布局、装修风格、菜品规划都确定好了。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分工合作,忙得热火朝天。韦七负责监督装修进度,调整布局细节,确保每个角落都符合 “温暖” 的定位 —— 比如在卡座上方装暖黄色的小吊灯,在 “故事墙” 周围贴一圈木质边框;梁念儿则专注研发新菜品,结合网友分享的故事,推出了 “妈妈的红烧肉”“爷爷的炒面” 等新菜,还特意在 “爷爷的炒面” 里加了葱花和虾皮,还原网友记忆里的味道;李珍贵忙着协调装修队和直播设备,还在网上发起了 “我的时光味道” 征集活动,收集到上百条网友的童年故事,精选出二十条贴在 “故事墙” 上;张惠则跑前跑后办理手续,联系食材供应商,甚至还跟附近的水果店谈好了合作,每天能拿到新鲜的水果做甜品。
装修队进场那天,韦七特意在厨房的瓷砖上做了手脚 —— 他用不同颜色的瓷砖拼出了四个小小的笑脸,分别代表他和梁念儿、李珍贵、张惠。梁念儿看到时,笑着蹲下来,指尖碰了碰瓷砖上的笑脸:“你怎么突然想起拼笑脸啊?也太可爱了吧!”
韦七也跟着蹲下,眼里满是笑意:“希望咱们的‘时光小馆’里,每个人都能笑着吃饭,笑着回忆过去的美好。以后咱们在这儿做饭、聊天,看到这些笑脸,肯定也会觉得开心。”
转眼间,半个月过去了,“时光小馆” 的装修终于完成。木质招牌挂在门口,“时光小馆” 四个字是韦七特意找木工定制的,字体圆润温暖;靠窗的卡座铺着碎花桌布,每天早上梁念儿都会换上新鲜的向日葵;“故事墙” 上贴满了照片和便签,有网友手写的 “小时候妈妈总在冬天给我煮红薯粥”,还有李珍贵直播时拍的菜品特写;厨房的玻璃隔断擦得干干净净,里面的厨具摆得整整齐齐,瓷砖上的四个小笑脸在灯光下格外显眼。
开业前一天,四人在小馆里试菜。梁念儿做了 “玉米浓汤配芝士饭团”,浓汤里的玉米用的是老品种,甜香浓郁;韦七煎了 “改良版可乐鸡翅”,加了陈皮去腻,味道更有层次;李珍贵蒸了 “南瓜粥配桂花糕”,桂花是她托朋友从老家寄来的,香气纯正;张惠炒了 “外婆的咸菜炒肉”,咸菜是她外婆亲手腌的,带着家乡的味道。满满一桌菜,冒着热气,透着家的温暖。
“干杯!” 李珍贵举起果汁杯,眼里满是兴奋,“祝咱们的‘时光小馆’开业大吉,以后每天都这么热闹!”
“干杯!” 四人碰杯,果汁的甜香在口腔里散开,像极了他们这段时间的心情 —— 忙碌却充实,疲惫却满是期待。韦七看着眼前的 “时光小馆”,看着身边笑容灿烂的三人,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 他没想到,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能和这三个女孩一起,打造出这样一个充满温暖的小天地。
开业当天,“时光小馆” 果然挤满了客人。有来尝鲜的街坊邻居,对着 “故事墙” 上的便签指指点点,分享着自己的童年回忆;有看到李珍贵直播来的粉丝,举着手机拍照,还特意点了李珍贵推荐的 “南瓜粥配桂花糕”;还有特意从外地赶来的网友,坐下就说 “我就是看到‘妈妈的红烧肉’的故事来的,想尝尝跟我妈妈做的是不是一样的味道”。
韦七在厨房帮忙,看着梁念儿熟练地搅动 “玉米浓汤”,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却依旧笑着;李珍贵在角落架起手机直播,跟粉丝分享客人的反馈,时不时还会帮张惠招待一下客人;张惠忙着给客人端菜,耐心地听客人讲自己的故事,偶尔还会在小本子上记下来,说要给梁念儿当新菜品的灵感。
他拿起锅铲,翻炒着 “妈妈的红烧肉”,大师级厨艺让肉香瞬间弥漫开来。一位阿姨尝了一口,眼眶微微发红:“这味道跟我妈妈做的一模一样!我妈妈走了好几年了,好久没吃到这个味道了。” 韦七看着阿姨的模样,心里也泛起一阵柔软 —— 原来,食物真的能跨越时间,把珍贵的回忆重新带回身边。
傍晚时分,客人渐渐散去,四人坐在卡座里,看着窗外的梧桐树被夕阳染成金色,偶尔有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梁念儿靠在椅背上,满足地叹了口气:“没想到开业第一天就这么热闹,好多客人都说以后会常来,还有人问咱们会不会开分店呢!”
李珍贵拿出手机,翻着直播的评论:“你们看,我的粉丝都说想来当义工,还说要帮咱们宣传。等下周粉丝见面会,咱们的‘时光小馆’肯定会更火!”
张惠也笑着说:“食材供应商刚才给我发消息,说以后会给咱们优先供应老品种蔬菜,还问咱们要不要试试他们家新种的草莓,说用来做甜品肯定好吃。”
韦七看着他们,嘴角扬起温柔的笑容:“咱们慢慢来,把‘时光小馆’经营好,让每个来这里的人,都能吃到有回忆的菜,感受到家的温暖。”
夜深了,四人锁上 “时光小馆” 的门,路灯的光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李珍贵提议去吃夜宵,梁念儿和张惠立刻附和,韦七笑着点头,跟在她们身后往前走。晚风拂过,带着老街区的烟火气,他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满是踏实 —— 或许,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意义,用一道菜、一个故事,把陌生人的温暖连接在一起,酿出最动人的烟火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