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库”的入口,其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精心编排的谎言。它并未隐匿于地下,反而以一种极具侵略性的高雅姿态,盘踞在都市核心的“文明殿堂区”,与周边的歌剧院、艺术中心比邻而居,构成一幅和谐而虚伪的文明图景。
那是一座极简主义的黑色巨石建筑,线条冷硬如刀削斧劈,通体由吸光的暗物质复合材料浇筑,仿佛一个吞噬光与声的黑洞。入口是两扇高达十余米的巨门,材质并非死物,而是某种培育出的、泛着幽绿铜锈的活体青铜。其表面自然生长出类似爱马仕马鞍缝线的优雅脉络,在内部能量流的驱动下,这些“缝线”如同神经束般,偶尔闪过一丝转瞬即逝的流光。
门楣上方,没有任何传统徽记,只有一行用冷光等离子体蚀刻的、充满包豪斯设计感的字体,如同悬浮于空中的幽灵:
【凡星圣宝 - 人类基因美学传承馆】
博物馆。一个对特定阶层、经过严格“审美与基因谱系”筛选的访客开放的,展示并灌输所谓“基因至高美学”的圣殿。
林蔷薇混在稀疏的参观者队伍中。她换上了从“巢穴”储备中挑选的一套炭灰色纳米纤维便装,面料会根据光线角度产生微妙的折射,既符合此地低调的奢华,又足够不起眼。脸上覆盖着一层极薄的生物仿真面具,细微调整了颧骨高度和唇形,掩盖了她过于锐利、易于暴露情绪的眼神,只留下一张符合此地“审美标准”的、略显苍白和淡漠的精致面孔。她手中看似随意地把玩着一个金属卡片夹,内嵌的微型信号发射器正持续、稳定地播放着从顾夜寒数据核心剥离出的、属于某位已被“归档”处理的圣殿中层管理者——“阿尔法-7博士”的身份识别码。
队伍以一种被精确计算过的、近乎仪式化的缓慢速度向前移动。空气中弥漫着特调的香氛,前调是冰冷的醛香,用以清醒头脑;中调是疏离的雪松与白麝香,营造静谧感;后调则是一种模拟“洁净细胞”气息的、近乎无菌的甜腻,仿佛在暗示内在的“纯净”才是终极奢华。背景音乐并非旋律,而是由算法生成的、模拟dNA链解旋与蛋白质折叠声波的“生命交响曲”,空灵,飘渺,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非人的秩序与节奏感。
接近入口,那并非传统的安检门,而是一道扭曲的、如同液态金属瞬间凝固而成的艺术拱廊。它表面流动着水波般的干涉微光,内部集成着最高规格的多频谱生物特征扫描矩阵、能量场谐波探测器,甚至可能包括浅层意识波动监测仪。
林蔷薇步履平稳,呼吸频率与步伐间隔被刻意控制在一种放松且符合“阿尔法-7博士”行为模型的区间。当引导员——一个面容完美到毫无人类瑕疵,笑容弧度如同用量角器精确测量过、双眼如同玻璃珠般空洞的年轻男子——向她做出“请”的手势时,她坦然踏入拱廊。
幽蓝色的扫描光线如同拥有生命的触须,无声地掠过她全身的每一寸轮廓,深入探测骨骼密度、微观血流模式、腺体分泌乃至神经电信号的基准模式。她左腕的莲花烙印深处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被强行压抑的灼热感,仿佛一头被囚禁的凶兽在低声咆哮,对抗着外部的窥探。手中的信号发射器屏幕,代表身份码的光点稳定地闪烁着,没有一丝足以引发警报的杂波。
一秒,两秒。时间在绝对的静默中被拉长,每一毫秒都充满了被识破的风险。
“滴——”
一声轻柔如叹息的提示音响起,拱廊上方的指示灯转为柔和的、代表“无害”与“高级权限许可”的绿色。
“欢迎您的归来,阿尔法-7博士。愿此次旅程,深化您对生命之美的认知。”引导员的微笑毫无温度,声音经过优化,甜美得像合成蜜糖,却不带任何情感涟漪。
通过了。第一道,也是最危险的一道关卡。
林蔷薇微微颔首,下颌线绷紧的弧度恰到好处,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如同一个真正对此地习以为常、甚至略带厌倦的“内部人员”,步履从容地融入了前厅那片被精心设计过的、充满压迫感的开阔空间。
前厅的穹顶高得令人眩晕,光线并非直接照射,而是经过无数层折射与漫射系统,如同经过基因筛选般,变得“纯净”、“柔和”,均匀地洒落在每一个角落,消除了所有阴影,也消除了藏匿的可能。墙壁上是巨大的沉浸式展板与悬浮的全息投影,主题围绕着“人类基因优化史诗”展开。措辞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学术权威感,配图则是经过极致艺术化处理的基因螺旋结构——它们闪烁着宝石般冰冷的光泽,细胞分裂的动态图优美如编排好的芭蕾,而那些“优化后”的人类影像,无论男女,都拥有着黄金比例的身材和毫无瑕疵、却也毫无个性与生气的面孔,如同流水线上精心打磨的产品。
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先进,充满了被精密计算过的“希望”,一种剔除了所有意外和杂质的、冰冷的希望。
但林蔷薇的目光,却如同浸透了“锈蚀”之力的探针,敏锐地刺穿着这完美无瑕的表象。
在一张宣称“基因稳定性带来内在永恒平和”的巨幅动态壁纸上,背景里那些作为“原始参照系”的、未被“优化”的模糊人群轮廓,他们的姿态细看之下并非自然的松弛,而更像是一种被无形力场束缚的、微妙的僵硬与蜷缩。他们面部细节虽然被刻意模糊处理,但那偶尔定格的眼部特写中,瞳孔的放大程度与眼周肌肉的细微紧绷感,隐约透出的并非宁静,而是一种被剥夺了声音的、凝固在极致痛苦中的绝望。
全息投影中,一位身着剪裁如手术刀般精准的白色制服、容貌完美却眼神空茫如人偶的虚拟解说员,正用她那经过声波优化、剔除了一切情绪起伏的悦耳声音,布道着冰冷的教义:
“……自然进化是盲目而低效的随机漫步,充满了冗余与错误。而我们提供的‘定向进化’,则是赋予生命以精确的形式与崇高的目的。个体差异不再是命运的枷锁,而是可供自由搭配的‘美学组件’……”
“……所谓的‘自由意志’,不过是原始基因驱动的混乱回响。真正的自由,在于拥抱我们为您规划的最优路径,脱离蒙昧与痛苦的苦海……”
优化路径?定向进化?自由意志是混乱回响?林蔷薇的指尖在身侧微微蜷缩,冰冷的怒意如同细微的电流在她血脉中窜动,与她试图维持的平静外表形成尖锐对抗。这些包裹在华丽辞藻与学术外衣下的,是冰冷的“刑期”,是残酷的“筛选”,是像她母亲那样活生生的人被榨取、被改造,最终可能化为冰冷铂金结晶的残酷真相!
她左腕的莲花烙印再次传来一阵清晰而持续的刺痛,不再是扫描时的被动反应,而是与这馆内某种无处不在的、温和却极具渗透与同化力的能量场产生了主动的排斥与共鸣。这股能量场如同无形的水银,无孔不入地缓慢冲刷、浸染着每一个进入者的生物磁场,带着一种催眠般的安抚、精密的诱导,甚至……某种程度的意识底层 rewriting(重写)的企图。它试图将“服从即美”、“优化即自由”的核心理念,悄无声息地植入访客的潜意识。
这里绝不是一个展示美的博物馆。这优雅、宁静、充满希望的完美表象之下,运作着一套更深层、更系统化的精神牢笼与认知改造系统。它不仅要控制人的身体,更要塑造人的思想。
她不能再滞留于此,被动地接受这些经过精密毒化的信息灌输。多停留一秒,那无形的能量场对她意志的侵蚀就加深一分。
她的目光快速而隐蔽地扫过光洁墙壁上几乎与背景融为一体的电子指示牌,最终锁定在一个标注着 “古典约束艺术与生命形态塑造” 的侧厅入口上。那个入口的光线明显更为幽暗,设计风格也偏向某种冷峻的、带有宗教审判所意味的复古主义,人流稀疏,仿佛一个被主流参观路线刻意遗忘和排斥的、存放着真实痛苦的角落。
“约束”……“塑造”……
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像一把冰冷的、沾着血锈的钥匙,试图打开通往核心黑暗的门扉。
她不着痕迹地偏离了主流通路,身体姿态没有任何突兀的变化,如同一条感知到血腥味的鳗鱼,悄无声息地滑向那个散发着不祥吸引力的侧厅入口。
每靠近一步,左腕烙印的刺痛感就增强一分,仿佛在向她发出最严厉的警告,却又像黑夜中的灯塔一样,在迷雾与假象中,为她指引着唯一真实的方向。
优雅的门扉之后,冰冷的真相,正散发着足以冻结灵魂的寒气,静候着她的到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