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信息处理中心位于生活区一侧,与充满机械美学的整体风格一脉相承。弧形的合金操作台上,数面光屏呈扇形展开,幽蓝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无声倾泻。中央主处理器低沉稳定的运行声,是这片数字疆域唯一的心跳。
林蔷薇坐在操作台前,眼白布满了血丝,脸色在屏幕冷光的映照下显得愈发苍白。她将那个依旧带着微弱体温的金属数据盘接入接口,海量的、未经整理的信息洪流瞬间涌入系统,几乎让缓冲区的进度条瞬间飙红。
没有预想中条理清晰的数据库,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信息的废墟战场。
破碎的基因序列图谱如同被撕碎的天书,扭曲的能量流线图杂乱交织,冰冷的实验日志片段夹杂着大量无法识别的加密代码,还有无数监控视频的碎片、残缺的财务报表、甚至是一些看似无关的艺术设计草图......所有的一切,都像宇宙大爆炸后的残骸,混乱、庞杂、充斥着无意义的噪音。
这就是基因银行的核心数据?更像是一个疯狂意识留下的、未经整理的记忆坟场。
最初的几个小时,林蔷薇感到一阵眩晕和无力。这比她穿越枪林弹雨、对抗清理者更加令人疲惫。信息的海洋没有实体,却同样能溺毙闯入者。
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能硬闯,需要方法,需要线索。
她调取了顾夜寒留下的数据碎片——那些他曾冒着生命危险收集的基因银行底层协议样本。同时,她回忆起母亲林凤芝的设计手稿,那些精妙的莲花纹样与藻井结构中隐藏的数学比例。母亲曾说过:最复杂的设计,其底层逻辑往往源于最简单的自然韵律。对称、黄金分割、能量流动的路径......混乱的表象下,永远隐藏着创作者无意中留下的韵律密码。
这不是单纯的直觉,而是有迹可循的解密逻辑。
林蔷薇将顾夜寒的数据碎片作为基础解密密钥,尝试匹配信息流中的权限节点。果然,一些看似杂乱的代码序列开始显露出规律——它们遵循着与母亲设计图相同的黄金分割比例。
她调整光屏的显示模式,将基因序列转化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光点,将能量图谱渲染成流动的色带,将加密代码可视化为不断变幻的几何结构。她特别设置了一个筛选条件:所有数据的排列模式必须通过母亲设计美学的验证——那些莲花轮廓的曲率、藻井纹样的对称性成为了她的解密罗盘。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只有指尖偶尔敲击虚拟键盘和滑动光屏的细微声响。疲倦如同潮水,一波波冲击着她的意识壁垒,但她凭借着一股狠劲,强行将其压下。困了,就用浓缩提神剂;手抖了,就紧紧攥拳再松开。
在顾夜寒的数据碎片与母亲的设计密码双重验证下,关键词开始如同幽灵般,在数据的密林中频繁闪现。
它总是与最高权限标识相关联,周围环绕着胚胎源质纯化生命摇篮原型Ω级能量节点等令人费解又心悸的词汇。所有的数据流,无论起始于哪个看似无关的领域——能量调度、基因刑期匹配、甚至是某些奢侈品纹样的能量共振研究——其最终的流向,经过层层追踪和逆向推导,都隐隐指向同一个地方:基因银行地下极深处,一个被多重物理和信息屏障隔绝的、需要特殊动态密钥才能访问的绝密区域。
。
那里是这一切的起点吗?是母亲设计理念被扭曲的根源?还是......终结这一切的关键?
目标开始清晰,但依旧笼罩在浓雾之中。她需要更精确的坐标,需要了解其内部结构。
又是一夜不眠不休的筛选、破译与三维建模。
她将那些破碎的结构图碎片,如同拼图般,根据其边缘的接口标准、能量管道的规格型号、甚至建筑材料反射率的细微差别,一点点拼接、校准。她同时运用顾夜寒数据碎片中的建筑结构特征库进行比对,再利用母亲设计中的美学密码——那些隐藏在藻井纹样、莲花轮廓中的比例关系,去校验拼接的合理性。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心力的过程,是对耐心、洞察力和两种不同知识体系融合运用的终极考验。
当天边即将再次泛起鱼肚白,模拟窗外透入第一缕微弱的晨曦时,林蔷薇布满血丝的双眼,终于死死盯住了主光屏上,刚刚完成最后一块碎片拼接的三维结构图。
那是一个......无法用常规建筑学理解的空间。
它像一个巨大生物的巢穴,又像某种神圣与亵渎交织的宗教祭坛。无数粗壮的、闪烁着铂金冷光的神经索与能量管道,如同活体藤蔓般,缠绕、盘结成一个巨大的、搏动着的核心。管道表面,隐约可见被扭曲、异化的敦煌飞天纹样,那些原本曼妙的身姿,此刻如同在能量流中痛苦挣扎。
而在那个核心的最中央,一个熟悉的、残破的生命信号,被无数细小的管线如同寄生般缠绕、刺入,微弱,却顽强地闪烁着。
坐标,锁定。
结构图,匹配。
母亲林凤芝!
她就在那里!在那被称为的绝密之地的核心!
林蔷薇猛地向后靠在椅背上,剧烈的喘息着,不是因为疲惫,而是因为巨大的、混杂着希望与更深沉恐惧的冲击。
她找到了方向。
拯救母亲,闯入。
这条路的尽头,是重逢,还是更深的地狱?
她不知道。
她只知道,她必须去。
目光抬起,越过光屏,落在不远处那静静运行、散发着幽蓝光芒的上。
等我。她轻声说,仿佛是对母亲,也是对茧中之人。
数据的密林,她已用理智与传承的密码劈开了一条小径。而真正的荆棘之路,才刚刚在脚下展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