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的赤壁古战场景区,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停车场就已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景区入口处,穿着汉代曲裾深衣的工作人员正引导游客扫码入园,手里的扩音喇叭循环播放着《三国》电视剧里的经典台词——“宁失城池,不丢百姓”,而排队的游客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穿着同款汉代服饰,手里举着瓷坊老师傅烧制的“三国群英瓷偶”,还有家长带着孩子捧着《三国:风起乱世》实体书,边走边给孩子讲“赤壁之战”的故事。
“这要是在以前,春节后就是淡季,每天游客顶多1万人,现在倒好,每天都突破3万,最多的时候一天来了5万!”景区负责人老张拿着游客统计表,笑得合不拢嘴。数据显示,自《三国》开播以来,赤壁古战场景区的游客量同比暴涨320%,其中“家庭游客”占比达65%,不少游客都是“冲着《三国》来的”——有人特意来看看“剧中的战船是不是真的”,有人想体验“汉代投石机怎么抛石”,还有人专门来打卡“周瑜点将台”,感受剧中“羽扇纶巾”的氛围。
景区内的“汉代军事体验区”,成了最受欢迎的打卡点。这里的投石机是按《三国》剧组的1:1模型复刻的,游客可以亲手操作,感受汉代士兵的作战方式;旁边的“铠甲穿戴体验”前,孩子们排着长队,等着穿上迷你版的鱼鳞甲,拿起小一号的青铜剑,模仿剧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姿势拍照。“之前这些体验项目没人问津,现在每天要预约才能玩上!”负责体验区的工作人员说,“很多家长说,让孩子穿穿铠甲、玩玩投石机,比看动画片还能学历史。”
老周也在病友群的“三国游”队伍里。他的病情稳定后,特意约了几位病友一起来赤壁古战场,坐着轮椅在“赤壁摩崖石刻”前驻足时,他指着石刻上的“赤壁”二字,对身边的病友说:“《三国》里曹操在这里横槊赋诗,现实里这石刻可是真的汉代遗迹,有两千年历史了!”病友们围着他,听他讲剧中的“赤壁火攻”和真实历史的关联,景区的讲解员看到后,还特意过来补充:“剧中的火船形制、东南风方向,都是按我们这里的考古发现还原的,苏澈团队之前来考察了好几次呢!”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汉长安城遗址,同样迎来了游客高峰。遗址内的“汉代市井体验区”,工作人员穿着汉代短褐,售卖着按《齐民要术》复刻的“汉代小吃”——胡饼、汤饼、酪浆,游客们捧着瓷坊定制的“汉代食器”,边吃边看《三国》片段的露天放映;遗址博物馆里,“《三国》道具展”成了爆款,剧中刘备的羽扇、曹操的铜樽、孙权的玉佩,都在这里展出,旁边还配有历史顾问的解说牌,标注着“道具原型出自xx汉墓”“符合xx文献记载”,不少游客拿着手机对着展品拍照,说要“回去对照剧里的镜头看”。
“自《三国》开播以来,我们的游客量同比增长300%,博物馆的文创产品销量翻了5倍!”汉长安城遗址博物馆馆长介绍,最受欢迎的是“汉代兵器模型套装”(含青龙偃月刀、环首刀、投石机迷你模型)和“《三国》角色书签”(瓷坊烧制,上面刻着刘备、曹操、孙权的头像和经典台词),这些文创产品常常刚上架就卖断货,博物馆不得不联系瓷坊紧急补货。
文创市场的火爆,远不止景区内。在江城的“汉代文创街”,一家卖汉代服饰的店铺前,顾客排起了长队,店主拿着手机给顾客看《三国》里的服饰截图:“我们这衣服都是按剧里的形制做的,比如这件曲裾,领口的纹样、裙摆的长度,都和林晓演的小乔穿的一样,连针法都是汉代的‘锁绣’!”据店主透露,春节后店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00%,其中70%的顾客是“看了《三国》来买的”,还有不少海外顾客通过代购下单,说要“穿着汉代服饰去参加文化活动”。
瓷坊老师傅的工作室里,更是一片忙碌景象。他和徒弟们每天加班到深夜,赶制“三国主题瓷偶”和“汉代茶具套装”,订单已经排到了三个月后。“之前烧瓷是小众生意,现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来买,我这小作坊都快忙不过来了!”老师傅拿着一个刚烧好的“赤壁之战瓷盘”,上面绘着战船列阵的场景,釉色温润,细节精致,“这盘上的战船,每一艘的帆、桨、拍竿都不一样,都是按《三国》里的模型画的,不能错一点——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观众的负责。”
文旅部的肯定,来得及时又厚重。在全国文旅工作座谈会上,文旅部部长特意提到了《三国》的带动效应:“苏澈团队用一部电视剧,让‘三国文化’从书本里走出来,走进了景区、走进了文创店、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实现了‘文娱赋能文旅’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全国10个‘三国主题景区’的游客量平均增长300%,相关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20亿元,这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优秀案例,值得全行业学习。”
随后,文旅部正式发布“跟着《三国》游历史”主题旅游线路,覆盖赤壁古战场、汉长安城遗址、官渡古战场、白帝城等12处历史遗迹,并推出“《三国》文化护照”——游客在每个景区打卡盖章,集齐12个章可兑换瓷坊定制的“三国群英纪念瓷牌”。线路发布仅一周,预订量就突破100万人次,不少旅行社还推出“亲子研学团”,配备历史老师全程讲解,让孩子在游玩中学习汉代历史。
社交平台上,#跟着三国游历史# #汉代服饰打卡# 等话题持续发酵,阅读量合计破50亿。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的“三国文旅照”:有人穿着汉代服饰在赤壁古战场拍“火船远眺”,有人带着孩子在汉长安城遗址体验“汉代造纸术”,还有人晒出自己收藏的瓷坊三国瓷偶和兵器模型,评论里满是“文化自信”的感慨:“以前总觉得历史离我们很远,现在看了《三国》,逛了景区,才发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海外游客的加入,更让这场“三国热”有了国际范儿。来自美国的游客汤姆,穿着租来的汉代铠甲,在赤壁古战场的投石机前拍照,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我在亚马逊上看了《三国》,觉得汉代历史太神奇了,特意飞来中国打卡!回去后要把照片分享给朋友,让他们也来感受中国文化!”据文旅部统计,春节后前往“三国主题景区”的海外游客同比增长250%,其中大部分是“看了《三国》慕名而来”。
就在这时,淡蓝色的系统光膜在苏澈眼前亮起,金色的文字带着“文化赋能”的厚重感:
【检测到《三国》带动全国三国主题文旅爆火,汉代文创热销,海外游客增长显着,获文旅部高度认可,达成“文娱赋能文旅”里程碑,触发“文化传播”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文旅融合”后续权限更新:
1. 解锁“国家级文旅合作”权限:文旅部邀请苏澈团队参与“中华文化Ip文旅开发计划”,将《三国》与长城、故宫等世界级文化遗产联动,开发“中华文化主题游”线路;
2. 触发“海外文旅推广”效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国》列为“文化传播优秀案例”,推荐全球游客通过《三国》了解中国历史,多国旅游局主动提出合作,计划引入“三国文化体验项目”;
3. 获得“文旅文创开发基金”5亿元,用于支持瓷坊、汉代服饰工坊等传统手工艺者扩大生产,开发更多“历史+文创”产品,助力非遗传承与文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