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苑,柳宝林住处。
翠微苑位于紫垣宫西侧,相较于虞璎所居的青鸾宫,无论是规模还是陈设,都显得更为清冷简朴些。
殿内空间不大,装饰多以淡雅的原木和青石为主,少有金玉之物。
空气中弥漫的熏香,也非宫中常用的龙涎或百合,而是淡淡的、带着一丝出尘之意的檀香,更符合道门的清修氛围。
身着素雅青色道袍、未施任何粉黛、墨发仅用一根木簪松松绾住的柳宝林,正盘膝坐于静室唯一的蒲团之上,五心向天,进行着每日不辍的晚课修行。
她出身冀州白云观旁支,虽家族之迫入宫为妃,后晋封为正七品宝林,却依旧保持着几分道门修士的清修习惯,对宫中纷争向来兴趣缺缺,只求一方清净,同时精进自身道途。
一名穿着同样素净的小宫女悄无声息地走入静室,不敢打扰,只远远地福了一礼,然后用极低的声音禀报了柳家亦有一位族中子弟通过了第一轮考核,成功进入第二轮幻境的消息。
柳宝林缓缓睁开双眸,那双眸子清澈见底,却如同古井深潭,不起丝毫涟漪。
她听完禀报,脸上没有任何喜怒之色,只淡淡地说了一句:“红尘万丈,官场浮沉,亦是修行路上的一种历练。能否把握住此番机缘,从中有所得,终究要看他自己之造化与心性。”
话音落下,她便再次轻轻阖上眼帘,心神重新沉入体内周天运转之中,仿佛外界家族的兴衰荣辱、子弟的前程得失,都与她这方外之人无关。
她性子便是如此清冷,对家族之事看得极淡,入宫更多是师门与家族的交易与安排,她所求的,始终是自身道途的宁静与超脱。
流音阁,韩良人处。
流音阁临近御花园的一处活水溪流,环境清幽。尚未踏入阁内,便能隐约听到有清越婉转的琴音如同溪水般潺潺流淌而出,抚慰人心。
韩良人出身兖州书香门第,家族与儒家音律一脉有些渊源,她本人性情温婉柔顺,颇通音律,尤擅古琴。
此刻,她正坐于窗边的琴桌前,身前是一张造型古朴的焦尾琴,纤纤玉指轻抚琴弦,正在调试着音律,眉宇间带着专注与一丝属于音道修士的沉静。
听得贴身侍女悄步进来,低声禀报说韩家有两位关系较近的族兄,此番也顺利通过了第一轮考核,进入了那神秘的幻境考核,她抚琴的手指微微一顿,那流畅的琴音便戛然而止,在空气中留下一段突兀的空白。
她轻轻叹了口气,放下抬起的手,眉宇间笼罩上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色,低声自语道:“两位兄长自幼聪慧,于经义典籍上确是下了苦功的,才学是有的。只是……只是那幻境考核,听闻极其注重实务应变与地方治理能力,并非单纯纸上谈兵。”
“他们久在家族,少有接触底层民情政务,但愿……但愿他们能随机应变,顺利应对此番考验才好。”
她不像柳宝林那般不在意抡才大典,对家族仍保有一份天然的牵挂与亲情,族中子弟若能出息,她自然与有荣焉。
但她更清楚自己如今的处境,位份不过是下六品良人,在后宫之中人微言轻,除了在这深宫之中暗自担心,于夜深人静时为他们祈愿一番,也实在做不了什么更多的事情。
韩良人只能重新将注意力放回琴上,指尖再次拨动琴弦,试图将那丝淡淡的忧虑与牵挂,寄托于这清越的琴音之中,让其随风消散在这流音阁的暮色里。
琼鹤秘境。
一天的休整时间,对于平台之上经历了幻境三年心神损耗的三千余名修士而言,仿佛只是弹指一瞬。
许多人甚至尚未完全从那种执掌一方、生杀予夺或焦头烂额的真实角色感中彻底脱离出来,脸上的神情还带着几分属于“官员”的沉稳或疲惫。
当礼部尚书百里文渊那熟悉的身影,再次伴随着流转的七彩霞光,出现在秘境高空之时,平台之上所有修士,无论出身如何,此刻皆神色一凛,迅速压下心中杂念,肃然起身。
一道道或锐利、或沉静、或灵动的目光,如同被无形之力牵引,齐刷刷地聚焦于高空那几位代表着神朝权柄与法则的考官身上。
每个人都明白,接下来的考核,将决定他们能否在这条万千人挤独木桥的登天路上,走到最后。
气氛,瞬间变得无比凝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大战将至的紧张感。
百里文渊深邃的目光,如同能穿透云雾,缓缓扫过下方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斗志的面孔,沉静而威严的声音,如同蕴含着某种大道韵律,清晰地响彻在每一位修士的识海之中:“前两轮考核,‘经易典籍’验明尔等学问根基、大道认知;‘实务问策’考察尔等牧民之才、应变之智。”
“然,我神朝立国万载,统御八荒,取士之道,非独重文治教化,亦需考量武功修为,强健体魄,磨砺战技,以备边疆不靖、妖魔作祟之时,能有忠勇之士执干戈以卫社稷,护佑黎民安康!”
“故,此番第三轮考核——‘问道天梯’,旨在考量尔等修为根基之浑厚、道法领悟之深浅、临战应变之机敏,乃至护道杀伐之决断!”
“本轮考核,由宗正府宗正大人,与本官,及兵部、钦天监诸位同僚,共同主持监督!以确保考核之公正、严谨,契合朝廷选才之要旨!”
随着他话音落下,高空那璀璨的七彩霞光之中,又接连浮现出数道气息磅礴、令人心生敬畏的身影。
为首一人,身着繁复庄重、绣有十二章纹的玄色亲王冕服,头戴五旒冕冠,面容古拙,不怒自威,周身弥漫着一股与秘境法则隐隐共鸣的煌煌皇道气息,正是掌管皇族宗室事务、地位尊崇无比的宗正大人!
其身旁左侧,是一位身着暗金色灵纹铠甲、腰佩制式战剑、周身煞气隐隐、目光如电的武将,乃是兵部派出的代表。
右侧,则是一位身着星月道袍、手持玉圭、眼神深邃仿佛能洞悉星象气运变迁的老者,来自观测天象、推演国运的钦天监。
如此强大的考官阵容,无疑彰显了朝廷对此次考核,尤其是对入选者“文武兼备”素质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