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传说一个王子远洋出游,他的船只遭遇风暴,漂流到了一个岛屿上。看见了一只从未见过的奇特动物,随从告诉他这可能是一只“Singa”(狮子)。
于是这个岛屿有了名字,Singapura,pura 意为“城市”。合起来就是“狮子之城”。
至于华人口中的“星洲”和对圣佛朗西斯科的称呼三藩一样,Sing的发音,洲就是岛了。非常直白。
这座岛屿,正处在一年中最闷热的季节。
自陈九抵达新加坡,已逾半月。
他没有入住华人总会名下的产业,而是在一处靠近天福宫的僻静院落暂住下来,在福建帮的腹地,摆明了不惧监视。
出洋的华人,没人敢忽视这个名字。
起初,他只是一个远在旧金山的帮派大佬,现在已经是扼住南洋华工命脉的大华商。
更有传言,他与香港总督,两广总督,直隶总督,檀香山国王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此人如今坐镇南洋的风暴眼,一举一动都格外引人注目。
英国人的华人护卫司、荷兰人的密探,以及本地各大华人会馆的眼线,都在观察他的动向 。
然而,陈九的日程平淡得令人失望。
他每日的活动,无非是坐着马车去拜会不同的商人,或者是发出去帖子,约人在院中会面。打探一圈,谈论的都是米价、锡矿或者海上贸易的新鲜事。
唯独一点特殊的,仅仅是公开吃下了一些中下层商人的物资。
随后走正规手续,从码头被转运出去,付钱很痛快。
更有暗流在水面下涌动。华人秘密会社之间流传,冈州会馆或许早已暗中投靠了陈九。
冈州会馆成立的很早,是新加坡最古老的会馆之一。虽然人数不多,势力也不大,在岛上华社是少数派,但毕竟是老资格会馆,是有上桌吃饭的权利的。
陈九几乎每天雷打不动上门拜访,只是喝茶寒暄,起初还有理事作陪,后来索性只有仆役陪同,但依然架不住外面疯传,冈州会馆已经投靠了。
这些来自新会的少数派试图借助陈九这个外部强权,来挑战福建与潮州帮在转口贸易、航运和鸦片专营权上的传统垄断。
一时间,猜疑的耳语通过无数线人——商铺的伙计、鸦片馆的烟鬼、甚至是殖民政府的华人书记员——汇集到了各个头人的桌上。
——————————————
花厅内,摆着一套满工满雕的紫檀圆桌,一套精美的潮州白瓷茶具置于其上。
潮州帮大佬佘有进头发花白,躺在一边的藤椅上,看着一个貌美的侍女奉茶,将滚烫的茶汤倾入三个白瓷杯中。
福建帮大佬陈金钟则显得有些躁动,他从父亲手里接过这个位置,更是暹罗国王的密友,身兼多国领事,拥有庞大的船队与米行,已经很久没有感觉到如此压力。
“佘老,”
“您这园子里的风水,真是愈发好了。站在这儿,半个新加坡的财气都能看进眼里。”
佘有进抬起眼皮,
“何必奉承我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人。”
“这狮城的财气,不是看来的,踏实坐下喝茶吧,”
陈金钟应了一声,大马金刀地坐下,端起茶杯,却不急着喝,
厅内一时陷入沉默,只有蝉鸣和远处隐约的苦力号子声。
“他来南洋,算算日子,快半个月了吧。”
佘有进淡淡开口,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家常事。
“是。”
“我的人从香港、从上海、从棉兰……一路传回来的消息。这位九爷,下南洋之前,动作可是不少,先是在香港搅动风云,又跑到天津见了李鸿章,甚至还和那夏威夷的国王称兄道弟。好大的排场,好大的威风!”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上了一丝讥讽:
“结果呢?他亲驾南洋,我等以为他要效仿当年的国姓爷,至少也要在苏门答腊的德利与荷兰人决一死战。可他做了什么?人到了新加坡,每日喝茶见客,真当自己是个商人了,还有闲心收了几船散货,呵。”
陈金钟靠在椅背上,双臂环胸:
“雷声大,雨点小。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可不像是那个敢在旧金山大开杀戒,敢在香港顶着英国人开刀的作风。”
佘有进终于喝了一口茶,滚烫的茶汤入喉,他舒服地眯起了眼。
“金钟,你只看到了雨点小,却没听清这雷声是从哪里打来的。”
“哦?”
“三十出头,走到今天这种位置,何等人物。
他若真想在南洋大干一场,就该学那太平天国的许阿昌,在婆罗洲的手段,铁腕整合兰芳,或者学那个董庚之辈在苏门答腊的打法,以命换命。要么干脆跟黑旗军刘永福一样,割据一方,起兵造反,但他偏不。”
佘有进放下茶杯,用干枯的手指点了点桌面:
“他来了,却又像没来。他人在左近,却刻意不来拜你我二人的码头,甚至连总督府的门,他都没敢敲。”
陈金钟眉头一皱:“这正是我不解之处。我陈金钟在暹罗王面前也说得上话,你佘老更是这狮城的太平局绅。他若想在南洋立足,绕开你我,岂非痴人说梦?咱们不见他,他还偏偏就装看不见。这人……是狂妄,还是另有图谋?”
“他不是狂妄,他是精明。”
佘有进的语速依旧很慢,“他这是在和我们,或者说,在和我们背后的韦尔德总督,保持着一种……微妙的默契。”
佘有进看着陈金钟,“他若见了你我,谈什么?是谈生意,还是谈战事?苏门答腊究竟是不是他在背后支持还未有定数,
谈生意,你我便是资敌。谈起兵,你我更是同谋。
他陈九是荷兰人和英国人名单上的头号调查对象,你我可是女王陛下的良民。他来见我等,便是将你我架在火上烤。”
佘有进冷笑一声:“再者说,此人究竟是不是堂上某些大人物的手段也未可知,能调动这么大的枪械和人员,他一个商人和堂口大佬也过于勉强了!还有仿制美械,焉知不是国内哪个制造局的风吹到了南洋?”
陈金钟的脸色沉了下来。
他终于明白了这股“邪风”的诡异之处。
陈九不是来交朋友的,也不是来摆明车马来打仗的,他像一个幽灵,在新加坡的边缘游荡,给每个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却又让你抓不到他的实体。
“好一个陈九。”
陈金钟低声骂了一句,
佘有进赞许地点点头,“金钟,想想陈九在柔佛屯的那上万北地佬,谁知道是不是真的饥民?那些人只知有陈九,不知有苏丹,更不知有女王。那才是他真正的雷声。相比之下,他在苏门答腊的死伤,不过是毛毛雨罢了。”
“英国人和荷兰人同样也忌惮天津的想法,派出去不少官员北上,”
陈金钟端起那杯已经微凉的茶,一饮而尽。
“我不管他陈九是什么背景,什么想法。佘老,今日我来,就是要和您对个准话。这盘棋,我们不接招,对也不对?”
佘有进缓缓点头,“金钟,你我两家,明争暗斗这么多年。但在这件事上,你我,还有这满城的甘蜜、满城的米行、满海的船队,利益是一致的。那就是——秩序。”
“任谁来,都不能动大家的饭碗,星洲必须稳定!”
“说得好!”陈金钟一拍大腿,“南洋这片地方,是靠规矩吃饭的,不是靠蛮力乱来的。他想在这里撒野,还嫩了点!”
佘有进:“咱们的章程,早就商议好了——不理他,不睬他,不问他。”
陈金钟接道:“不给他一分钱,不给他一粒米,不给他一个苦力。任他那上万张嘴,在柔佛的林子里喝西北风去。我倒要看看,他那从旧金山和香港运来的金山银山,能撑他几时。”
“没了本地的支援,他就是无根之萍。”
佘有进补充道,“等他银子烧光了,荷兰人缓过劲来,英国人没了耐心,他自然要灰溜溜地滚回他的金山去。南洋,不是他该来的地方。”
两人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如释重负。
“不过……”佘有进忽然又开口了,
“我们是想不理他,可我担心,有些人……怕是会动些别的心思。”
陈金钟的动作一滞:“佘老指的是……”
“冈州会馆那帮广府佬?”
“不止,还要防着各家的年轻人,
佘有进轻声道:“陈九年纪轻,名声也大。各家会馆堂口,多的是热血上头的年轻人。他们可不管什么秩序,也不管什么总督府。他们只知道陈九是自己人,是敢打洋人的英雄。万一他们被陈九的人三言两语一煽动,头脑发热……”
”我懂了,佘老,这件事我会交代下去。”
“各家看好人,别整小动作。”
佘有进冷冷地说,“几船米,几担药,甚至帮着苏门答腊递几封信。在对华事务司眼里,这和造反,没什么区别。”
陈金钟起身想走,又回过头来补充,
“那个王韬,近几日来找过你没有?”
“没有,怎么了?”
陈金钟眯起眼睛笑了笑,“本是咱们这边的说客,现在倒像是陈九此人的幕僚,此人最近活跃得紧啊,听说打起旗号说是要做些慈善教育工作,各方筹钱经营?兴办学校,善堂云云。”
“人虽然是应我邀请而来,但这种空谈误国之辈我不喜,交给下面的人去应付了,具体细节我不清楚,你自去问吧。”
————————————
“诸位,”
王韬拱手一揖,“兰卿一介书生,蒙各位错爱,得见诸位南洋俊杰。幸甚至哉!”
众人纷纷还礼,更有华商站起身来:“王先生客气。我等粗鄙商人,能聆听先生教诲,方是幸事。”
今天这场饭局场面不小,广府帮、潮州帮、海峡峇峇等新加坡重要势力都有代表出场,
王韬曾协助英人翻译十三经,上书过李鸿章,更在欧洲、日本游历过的大学者,在南洋华商中还是很有威望,在新加坡公开举行过几次演讲,反响热烈。
宴席是顶级的潮粤菜,十分奢华。
酒过三巡,王韬放下筷子,端起酒杯站起身。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诸位,”他环视一桌,目光诚恳,“今日做东,也是跟诸位商量办一件大事。”
“我等华人,离乡背井,在南洋筚路蓝缕,所求为何?不过安身立命四字。”
“南洋百万华人之巨……我华人同胞,病无所医,死无所葬,幼无所学。每念及此,某寝食难安!”
“故此,我提议,由在座诸公牵头,联合南洋各埠,新加坡,槟榔屿,巴达维亚、吉隆坡、马尼拉的华商领袖,发起一个南洋华人慈善教育会!”
在座有些商人已经提前知道,有些还不知道,互相交换着眼神,
王韬坦然迎向他们的目光,“一个纯粹的慈善会。其公开目的,只为四事:救济同胞、施医赠药、处理丧葬、赈济灾民。无论天灾人祸,一体救之。此乃我华人守望相助之大义!”
“诸位都是一方善长,此事若成,诸位便是南洋万千同胞的生身父母,功在千秋。”
“善款我近日奔走,不少商会都主动捐献,韬甚是感动,善款易筹,但救人不如育人。”
他话锋一转,
“只施汤药,救得了一时。唯有兴办教育,方能救得一世!”
“韬遍历欧洲,亲见英法之强盛;东游日本,目睹明治维新之迅猛。其根本何在?在教育!在人才!”
“西人以格致强国,以算术理财,以公法纵横四海!而我大清,仍困于八股,视西学为奇技淫巧!留美幼童,百年之功,一朝尽丧!痛心疾首!”
“我提议,以新加坡为核心,成立慈善总会,设立兴学基金!在巴达维亚、新加坡、槟城、吉隆坡,凡我华人聚集之地,皆立新式华文学堂!”
“这学堂,不是私塾。我们要教中文经典,让子孙不忘本,要教算术,让他们会理财,更要教英文或荷兰文,让他们能与洋人周旋,不至于吃了不懂文书的亏!”
“不能把至关重要的教育交予洋人的书本学堂之内,这和任人宰割有什么分别?”
“我愿意公开邀请一些知名的先生,或可以重金聘请洋人来讲学。”
可惜,席上的反响并不热烈,大多都面面相觑。
在座的都是有头有脸的,星洲商人中的富贵阶层,儿子是必须要读书的,并不缺教育。
南洋各埠,殖民者创办了不少学校,有英文学校,还有天主教或新教传教团建立的教会学校,大都欢迎华人孩子入学。
如莱佛士书院,圣若瑟书院,圣婴女修院,圣玛格烈学校等等。
课程设置以英式教育为蓝本。
少数激进者,放心地把孩子送到殖民政府学校学习,随后更是送到英国去,渴望着彻底融入强国,少数保守者,直接送回清廷的大书院。
更多的,则是两条腿走路的,把孩子送入了英文学校学习,家中另外开设小私塾,请先生来教授华文经典。
创办华人自己的华文学校,什么新式学堂?
且不说花费甚巨,在英人的地盘上,有什么必要吗?
去殖民者办的英文学校,学习英语和西方知识,以便将来能够与殖民政府打交道,继承家族生意,并将其扩展到国际贸易中。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选择。
王韬有些尴尬,自己饮了一杯。
台下有商人活跃气氛,说了几句场面话,大多也都是提及前面的善堂等事,
办善堂邀名这件事总是好的,众人纷纷“慷慨解囊”,小额认捐。
——————————————————————————————————————————
夜深了,风从半开的窗隙中透进来。烛火摇曳,映着陈九沉静的侧脸。
他坐在一张木椅中,手中捧着一卷封皮破损的老书,目光凝在字句之间,仿佛外间风雨与他无关。
王韬推门进来,一身风尘,额角尚有汗迹。
他见陈九依旧端坐如钟,不由苦笑一声,走到桌前自斟一杯凉茶,一饮而尽。
他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嘲,
“我四下奔走,赔尽笑脸,口舌磨穿。
你倒好,在此闭门看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可不公道。”
这句半真半假的玩笑话,终于让陈九有了反应。
他合上书卷,抬起头,“兰卿兄,今日……又碰壁了?”
王韬苦笑一声,“面和心不合罢了。
“或许是我太过自负,或者自私?”
“我们都是极自私的人。”
陈九缓缓道,
“你要办新式学堂,要启民智,要维新,我想收人心,要聚财力,立秩序。
看似冠冕堂皇,实则不过是为了满足你我心中私欲——你要推行你心中那套维新大道,我要的是掌控南洋华社,聚力为拳。”
“那些在帮派,会馆手下讨生活的人,那些在米行、在码头、在锡矿上安身立命的人,他们想要什么?”
“他们用几代人的血汗,在英国人与荷兰人的夹缝里,建立起了一套他们自己的秩序和想法。他们送孩子去读英文,是为了更实际的生意。他们依附殖民者,是为了更安稳的家业。那是他们选择的生存之道,是他们的权利。”
“你我皆以为自己在’救’他们,实则是在‘改’他们。而这改,往往比救更难,也更招人恨。”
“故而,这世间真正的变革,从来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你死我活。
只是眼下大清廷还在坚持,英人,荷兰人还没撕破脸,大家日子都还算好过。
你我觉得是救,他们觉得是劫。若有一日,他们群起而攻之,我也不必喊冤,只因今日种下的,本就是强权变革的因。或有一日,他们幡然醒悟,到那时,变革路线之争,恐怕会更加惨烈。”
“我要做的事,也不敢言对错,但总要有人先行一步,探探深浅,也好过真到了救亡图存的日子,一头雾水。”
“兰卿,我来南洋,在他们看来像闯入者,尽管我还没说话,他们就下意识地觉得我会否定,会傲慢,是因为他们也看得很清楚,我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我来是想要什么。”
“与其我在香港,日日遭人防备,不如来这里,面对面地谈一谈,只是我没想到,等他们下决心这么久,我去找他们,怕也只会是虚与委蛇。”
王韬摇了摇头,“恐怕,要真到了敞开门说话的日子,不知要流多少血。”
“潮州人拜妈祖,闽南人拜保生大帝,广府人拜关帝。神明尚且分籍贯,人心如何能一?九爷你要做的事太大,这么想来还不如在这里看看书,我和秉章公多出去费费口舌……..”
“所以,大家都很克制啊......”
“算算日子,我也清闲不了几天了....”
王韬愣了一下,“哦?怎么讲?”
——————————————————————————
几日后,
战争的消息,如同热带的暴风,毫无征兆地席卷了整个南洋。
“号外!号外!”
报童,在街上疯狂地奔跑。
“婆罗洲大乱!兰芳公司叛乱!荷军兵败马辰!”
“荷兰人死伤甚巨!炮舰被俘,马辰港口爆炸!”
比报纸更详细的战报呈放在陈九桌子上,小字密密麻麻,还配有手绘地图。
兰芳的突袭,兵分三路。
第一路,秘密穿过雨林,直扑荷兰人在南加里曼丹的经济命脉——位于马辰东北部的煤矿。
第二路部队,由振华学营第二期第一名的张牧之率领,目标是帕加隆地区的红土铁矿 。
这片位于巴里托河上游的区域,一直达雅人的土法炼铁中心。
这支部队在熟悉地形的达雅盟友指引下,抵达了巴里托河下游一处水流湍急、两岸山势陡峭的狭窄河谷。
出身铁路矿工的工兵们埋设了从澳门运来的、安定峡谷研制的新式炸药 。同时,上百名客家士兵手持利斧,开始砍伐河岸两侧数百棵巨大的木料。
第三支部队,也是最精锐的主力,在昌叔的带领下,突袭马辰港,荷属南加里曼丹的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