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厅刑侦局办公楼的灯光终于暗了大半,只有重案处办公室还亮着一盏灯 —— 陆野把最后一份 “张海心理侧写补充报告” 塞进档案袋,指尖因长时间握笔泛着白。窗外传来下班高峰的车流声,他伸了个懒腰,骨头节发出清脆的响,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连轴转了近四十个小时。
“陆组,局里批了半天假,你真不去补觉?” 周洪斌抱着一堆案卷路过,笑着调侃,“再熬下去,赵信息科该来‘抓’你了。”
陆野愣了愣,才想起早上赵晓萌发的信息:“案子结了记得吃饭,我知道一家老巷菜馆,排骨炖得特别香。” 他拿起手机,回了条简短的 “马上到”,抓起外套就往外走。
老巷藏在市局两条街外,青石板路两旁爬满爬山虎,菜馆门脸不大,挂着褪色的 “李婶家常菜” 木牌。陆野推开门时,赵晓萌已经坐在靠窗的桌前,面前摆着一个保温桶,见他进来,眼睛弯了弯:“刚热好的排骨汤,我妈早上炖的,说补气血。”
陆野坐下,接过保温桶,掀开盖子,奶白的汤里飘着萝卜块,香气瞬间漫开来。他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连日的疲惫好像被冲散了些。“你怎么知道我没吃饭?”
“小陈说你从审讯室出来就没离开过办公室。” 赵晓萌夹了块排骨放进他碗里,“碎尸案的电子证据归档我刚做完,跟省厅技术科对接完就过来了 —— 王教授那边还说,多亏你之前让我整理的监控轨迹,才锁定了张海的老巢。”
陆野笑了笑,想起查碎尸案时,赵晓萌在市局信息科熬了两晚,从近百小时的监控里剪出张海的车辆身影;想起她标注 “采石场附近有信号盲区”,提醒周洪斌注意追踪方向。“这次能这么快定案,你的技术支持功不可没。”
“我们本来就是搭档。” 赵晓萌低头喝汤,突然轻声说,“这家菜馆的味道,像我妈做的。她以前是瓦亭路小学的语文老师,总说‘汤要慢熬,道理要慢讲’,我现在筛监控没耐心时,就想起她这句话。”
陆野停下筷子,这是赵晓萌第一次主动聊家人。他没打断,等着她继续说。
“我爸以前是瓦亭路派出所的社区民警,” 赵晓萌指尖蹭过杯沿,眼神软下来,“我小时候总在派出所门口等他下班,他口袋里常揣着水果糖,说是辖区张奶奶给的,后来才知道是怕我等急了哭。有次我闹着要跟他巡逻,他就带我走街串巷,教我认门牌,说‘警察不是抓坏人,是帮老百姓守住家门口的安稳’。”
“所以你选了信息科?” 陆野问。
“嗯,” 赵晓萌点头,“我性子慢,对着数据找线索比冲在前面更踏实。不像你,碎尸案那回,明明能等我筛查完监控再行动,你偏要自己先去老机床厂家属区排查,吓得我在信息科一直刷实时定位。”
陆野想起当时的场景,赵晓萌通过加密频道实时传监控截图,还特意标注 “左侧巷口有盲区,注意身后”,心里泛起暖意:“那不是怕错过关键线索嘛。对了,叔叔阿姨现在还好吗?”
“我妈去年退了,在家种了盆茉莉,说等天暖了搬去阳台;我爸还在信访办,上周跟我视频,说‘再干两年,陪你妈去苏州逛园林’。” 赵晓萌抬眼,耳尖有点红,“他们总问‘那个一起查数据的陆警官,什么时候来家里吃顿饭?我炖排骨比菜馆香’。”
陆野握着汤勺的手顿了顿,抬头撞进赵晓萌带笑的眼睛,突然觉得这半天的休整比任何休息都珍贵。他认真点头:“等我把‘99 年灭门积案’的卷宗理完,就去拜访叔叔阿姨 —— 到时候可得尝尝阿姨的手艺。”
窗外的老钟敲了七下,菜馆里的客人多了起来,邻桌传来家长里短的聊天声。赵晓萌把最后一块排骨夹给陆野:“别总惦记案子,先把汤喝完。你要是总熬通宵,下次我就直接把保温桶送到你办公室,让周队他们都看着你喝。”
陆野笑着应下,喝着热汤,听着赵晓萌说信息科的趣事 —— 新来的实习生第一次处理加密数据,把 U 盘插反了还不知道,急得满头汗;科里的老张为了筛查疫苗案的资金流水,连续四十小时没合眼,最后趴在键盘上睡着了—— 这一刻,案卷的冰冷、审讯的压抑都被隔绝在菜馆外,只剩下饭菜的香和身边人的温度。
他突然觉得,所谓 “安稳”,不只是破获大案后的释然,更是有个人能陪你在案件结束后,喝一碗热汤,聊些技术科的琐碎日常 —— 而这份安稳,他好像在赵晓萌身上,找到了具体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