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的成功,如同在灵溪宗和青木宗弟子间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那种依靠证据、逻辑和规则条文来“决胜负”的新奇方式,极大地冲击了年轻弟子们固有的“实力至上”观念。原来,解决问题除了拳头和背景,还有这样一种“文雅”却同样犀利的方式!
然而,模拟法庭毕竟流程严谨,角色固定,参与人数有限,且更多侧重于“司法裁判”的体验。许多弟子在旁听了几场后,虽然受益匪浅,但总觉得有些“不过瘾”,那种唇枪舌剑、正面交锋的激烈感,在模拟法庭相对克制的氛围下,难以得到完全的释放。
就在这时,凌皓再次抛出了一个新点子——举办宗门辩论赛!
如果说模拟法庭是培养弟子们的“司法素养”和“程序意识”,那么辩论赛,就是锻炼弟子们的“逻辑思辨”、“快速反应”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更具攻击性和观赏性的“嘴炮”实战!
消息一出,立刻在弟子中引发了比模拟法庭更热烈的反响!
“辩论赛?听起来就像吵架比赛?”
“非也非也,凌师兄说了,是围绕一个辩题,正反双方依据规则和逻辑进行论证和反驳,比的是谁的道理更硬,谁的逻辑更严密!”
“这不就是‘文斗’吗?有意思!”
凌皓迅速制定了详细的《灵青盟(筹)首届辩论赛章程》。他借鉴了前世的辩论赛制,设立了“立论陈词”、“攻辩环节”、“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四个阶段,并规定了严格的计时规则和礼仪规范。
辩题的选择,他更是煞费苦心,既要贴近弟子生活,又要具有思辨空间,还不能涉及太过敏感的政治或宗门机密。
最终确定的初赛辩题有:
· “修炼之道,天赋与努力孰更重要?”
· “宗门发展,应当优先扩张势力还是夯实内部?”
· “丹药辅助修行,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 “遭遇强敌,是应当宁折不弯还是暂避锋芒?”
这些辩题,每一个都戳中了弟子们日常思考和争论的焦点,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
各峰、各堂口甚至弟子自发组成的队伍,纷纷报名参赛。就连一些内门精英弟子,如柳如眉麾下的团队,以及青木宗那边几位以才智着称的弟子,也都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
凌皓的小院再次门庭若市,不过这次来的不是求助的,而是借阅《逻辑学入门》、《辩论技巧十三式》(凌皓刚编写的)等资料的,或者是请求凌皓进行赛前指导的。
阿土、林风等人自然也组队参加了。阿土虽然不善言辞,但逻辑清晰;林风思维敏捷,数据支撑能力强;石坚则负责在自由辩论环节,用简练有力的话语进行“致命一击”。
首届辩论赛在万众瞩目下拉开帷幕。场地就设在最大的演武场,中央搭建了辩论台,四周是密密麻麻的围观弟子,气氛热烈堪比宗门大比。
第一场辩论,辩题:“修炼之道,天赋与努力孰更重要?”
正方一辩(一位口才极佳的内门弟子)开篇立论,引经据典,列举了无数修真界历史上那些惊才绝艳的天才,如何一路高歌猛进,轻松突破瓶颈,论证了天赋是决定修士上限的基石。
反方一辩(林风担任)则毫不示弱,他拿出了凌皓帮忙统计的数据:“根据对近百年我宗筑基弟子的分析,拥有上佳灵根(天赋)者,筑基成功率为七成;而灵根普通但心志坚韧、修炼刻苦(努力)者,筑基成功率亦能达到六成五!差距并不悬殊!更何况,修真之路漫长,心性、机缘同样重要,而这些,往往更需要后天努力去把握和坚持!”
他用数据说话,瞬间扭转了局面。
攻辩环节,双方更是针锋相对。
正方二辩质问反方:“若无天赋,连引气入体都困难,努力有何用?譬如朽木,再如何雕琢,也难以成器!”
反方二辩(阿土)沉稳回应:“天赋决定起点,努力决定终点!况且,天赋并非一成不变!奇遇、丹药、功法,皆可改善资质!而努力,是把握这一切机遇的前提!君不见,多少天才恃才傲物,中途陨落?多少‘朽木’孜孜不倦,最终也能煅烧成炭,发光发热!(这个比喻引得台下哄笑)”
自由辩论环节,场面更是火爆。双方围绕着“天赋的界定”、“努力的有效性”、“瓶颈突破的核心因素”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语速快如连珠炮,逻辑链条一环扣一环,听得台下弟子眼花缭乱,大呼过瘾!
最终,反方团队凭借更扎实的数据、更严密的逻辑和更沉稳的临场表现,赢得了比赛。
评委之一(一位德高望重的传功长老)点评道:“老夫修行数百载,今日方知,‘道理’亦可如此争锋!反方数据翔实,逻辑清晰,尤其是指出天赋可变、努力是把握机缘的前提,深得我心!此非口舌之利,实乃智慧之光!”
这场比赛,彻底点燃了弟子们对辩论的热情!
接下来的比赛,一场比一场精彩。
有弟子在辩论“丹药利弊”时,直接搬出了凌皓制定的《丹药质量标准》,用数据论证合格丹药与劣质丹药的区别,将辩论提升到了技术规范层面。
有队伍在辩论“扩张与夯实”时,引入了凌皓的“股份制”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分析利弊,思路新颖,让人耳目一新。
甚至还有弟子,在自由辩论中急中生智,引用了凌皓“辩碎上古契约”的案例,来论证“规则和道理”本身所蕴含的力量,赢得了满堂彩!
辩论赛,成为了检验弟子们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了凌皓所带来的“科学”与“法治”思维的试金石。
更让凌皓惊喜的是,他发现一些在辩论赛中表现出色的弟子,其神识似乎变得更加凝练,思维运转速度更快,甚至在修炼某些需要悟性和理解力的功法时,进度也更快了!
“难道…高强度的逻辑思辨和语言组织,本身也是一种对‘神’的锻炼?”凌皓若有所思。他将这种现象记录下来,称之为“思修”(思维修炼),作为“法修”的一个旁支。
一时间,宗门内风气大变。
弟子们见面打招呼,从“吃了没?”“修为进展如何?”变成了“你看昨天那场辩论了吗?”“你觉得那个辩题正方该怎么破?”
修炼之余,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就某个话题展开“小型辩论会”成了新时尚。藏书阁里关于逻辑、思辨、甚至凡俗间纵横家典籍的借阅量猛增。
甚至在一些任务冲突或资源争夺中,弟子们也开始习惯先“辩”上一场,试图用道理和规则说服对方,而不是直接动手。虽然很多时候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但至少多了一个缓冲和说理的环节,冲突的烈度无形中降低了不少。
“战斗力”与“嘴遁力”双修,成为了灵溪宗和青木宗弟子们新的追求目标。
柳如眉在一次辩论赛决赛后,找到凌皓,清冷的眼眸中带着一丝赞叹:“凌师弟,你这辩论赛,可谓另辟蹊径,于无声处听惊雷。如今宗内弟子,思路开阔,言辞犀利,于道心锤炼,大有裨益。此法,当纳入常规弟子考核。”
凌皓笑着回应:“师姐过奖。弟子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引导和舞台。”
他看着演武场上那些因为赢得一场精彩辩论而欢呼雀跃的年轻面孔,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他知道,这些经过逻辑和辩论洗礼的弟子,将是未来“灵青盟”最宝贵的财富。他们不仅拥有力量,更拥有运用力量的智慧。
当规则与逻辑深入人心,当“讲道理”成为一种能力和风尚,他所构想的那个“法治修真”世界,才真正有了实现的根基。
辩论赛的风靡,不仅仅是多了一项娱乐活动。
它是一场思维的革命,一场语言的淬炼,更是凌皓“科学修仙”理念,在更广阔层面的一次成功实践。
至此,“跟我讲规矩?先背完《法典》!”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或威胁,而是真正开始融入两宗弟子的血脉,成为一种全新的修行方式与生存智慧。
而凌皓的第三卷传奇,也在这思辨之风席卷宗门的盛况中,缓缓落下了帷幕。但他的征程,还远未结束。更加波澜壮阔的“灵青盟”时代,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