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少历烽烟志四方,登基初欲振朝纲。

削藩反遭藩镇乱,纳贡又逢李怀光。

罪己诏,泪千行,长安梦里忆盛唐。

半生刚猛半生悔,留与史书说短长。

公元742年,唐玄宗李隆基还在长安城里搂着杨贵妃赏牡丹,安禄山的叛乱还没烧到潼关,大唐的天看着还是蓝的。就在这看似太平的年月里,长安皇宫的某个角落,一声婴儿啼哭打破了宁静——唐肃宗李亨的长孙、唐代宗李豫的长子李适,就这么踩着盛唐最后的余晖出生了。

这孩子的童年,说好听点叫“生于忧患”,说难听点就是“跟着爹妈逃荒”。他刚长到五岁,安禄山就带着叛军冲了过来,唐玄宗带着后宫跑了,李适一家也跟着爷爷唐肃宗往灵武逃,一路上吃了上顿没下顿,连件干净衣服都难找。《旧唐书·德宗纪》里说他“幼而岐嶷,长而神武”,这话听着玄乎,其实翻译过来就是:这孩子从小没娇生惯养,见惯了刀光剑影,比一般的纨绔子弟结实,脑子也灵光。

等李适长到二十岁,他爹唐代宗终于把长安抢了回来,可大唐早就不是以前的大唐了——外面有吐蕃时不时来串门抢东西,里面有藩镇节度使占着地盘当土皇帝,朝廷手里能管的地盘,也就长安周边那一小块。唐代宗看着这烂摊子头疼,就想让儿子去历练历练。于是李适先被封为奉节郡王,后来又当天下兵马大元帅,跟着郭子仪、李光弼这些老将去打仗。

说是大元帅,其实就是挂个名学经验,但李适还真没闲着。他跟着军队跑遍了河南、河北,亲眼看见叛军把老百姓的房子烧了,看见士兵饿肚子啃树皮,也看见节度使们表面听朝廷的,背地里互相抢地盘。《新唐书》里记载他“亲总戎律,号令严明”,虽然有点夸,但至少说明这小伙子没在军营里混日子,是真把这些苦记在心里了。

公元779年,唐代宗咽气,三十七岁的李适登基,就是唐德宗。登基那天,他穿着龙袍站在太极殿上,看着底下跪着的文武百官,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爹没干完的事,我来干!一定要把这破碎的大唐,重新拼起来!

德宗刚上台那阵子,那股子干劲,比刚入职的打工人还足。他知道大唐最大的毛病是啥——藩镇太横,朝廷太穷,官员太贪。所以他一登基就放了三个“大招”。

第一个大招:裁汰冗官,整顿吏治。当时朝廷里光吃闲饭的官就有好几千,有的官一辈子没上过一天班,照样拿俸禄。德宗一看就火了,下旨把这些“吃空饷”的全给撤了,还规定官员要是贪污超过三十匹绢,直接砍头。有个叫崔造的官员,以前总说要改革,德宗就让他当宰相,俩人天天在朝堂上商量怎么精简机构。《旧唐书》里说这时候“中外翕然,谓天下太平可致”,意思是朝野上下都觉得,这下大唐有救了。

第二个大招:节约开支,搞“财政紧缩”。德宗自己带头省钱,以前皇宫里每年要花几百万缗钱买珠宝玉器,他下旨全停了;宫里的宫女太监,裁了一半多;连他吃饭,以前每顿十几个菜,现在改成四个菜,还不准用金银餐具。他还下旨让各地节度使别再给朝廷送奢侈品,说“岁贡之外,不得别进”(《资治通鉴》)。这一下,朝廷每年能省不少钱,老百姓也不用再被摊派苛捐杂税,一时间好评如潮。

第三个大招,也是最猛的一个:削藩!德宗心里清楚,藩镇不除,大唐永无宁日。当时最横的藩镇有三个:李怀仙的幽州(今北京一带)、李正己的淄青(今山东一带)、李宝臣的成德(今河北一带)。这三个节度使死了之后,儿子直接接班,根本不跟朝廷打招呼,把地盘当成了自家财产。

德宗决定拿他们开刀。公元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了,他儿子李惟岳上书求朝廷封他当节度使。德宗想都没想就驳回了:“我爹在的时候惯着你们,我可不吃这一套!想接班?没门!”李惟岳一看朝廷不给面子,就联合淄青的李纳、魏博的田悦、山南东道的梁崇义,四个藩镇一起造反,史称“四叛”。

德宗这下更来了劲,马上派李怀光、马燧、李晟这些猛将去平叛。一开始打得还挺顺利,梁崇义被打败自杀,李惟岳被手下杀了,田悦和李纳被困在城里快饿死了。德宗坐在长安城里,天天听前线报捷,心里美得不行,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成为“中兴之主”了,比唐太宗还牛。

可他没料到,藩镇这潭水,比他想的深多了。他光顾着打叛军,却忘了安抚自己人——那些跟着朝廷打仗的节度使,也不是善茬。

德宗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太抠门,还太骄傲。当时跟着朝廷平叛的,有个叫朱滔的节度使,是李怀仙的侄子,本来是帮朝廷打李惟岳的。等李惟岳死了,朱滔想要成德的一小块地盘,德宗觉得“你就是个打工的,还敢跟老板提要求”,直接拒绝了。

朱滔心里不爽,转头就跟被困的田悦、李纳勾搭上了。更要命的是,德宗还猜忌平叛的大将李怀光。李怀光立了大功,德宗不仅没赏,还派太监去监视他,这让李怀光彻底寒了心。公元783年,李怀光干脆反了,跟朱滔、田悦、李纳合兵一处,四个藩镇变成了五个,叛军直接往长安杀来。

德宗这时候才慌了,他以前觉得自己是运筹帷幄的帅才,现在才发现自己就是个“愣头青”。叛军还没到长安,他就带着太子、妃子,跟当年唐玄宗一样,从长安西门跑了,一路跑到了奉天(今陕西乾县)。这是他这辈子第二次逃亡,第一次是跟着爷爷逃安禄山,第二次是自己当皇帝逃藩镇,说起来都丢人。

更惨的是,叛军里出了个更狠的角色——朱泚。朱泚是朱滔的哥哥,本来在长安当太尉,德宗跑了之后,他直接在长安称帝,国号“秦”,还带着兵去围攻奉天。奉天是个小城,粮草少,兵力也弱,德宗被困在城里,天天吃不上饭,连太监都要出去挖野菜。《资治通鉴》里记载,当时奉天城里“粮且尽,公卿将相以下,日食米麦不过一勺”,意思是连大臣们每天也只能吃一勺米,德宗自己也只能喝稀粥。

有一次,叛军差点就攻破了奉天城,德宗站在城楼上,看着底下密密麻麻的叛军,吓得腿都软了。这时候,有个叫浑瑊的将领拼死抵抗,才把叛军打退。德宗握着浑瑊的手,眼泪都下来了,说:“朕以前错了,要是早听你的话,也不会落到这步田地。”

被困了一个多月,李晟、马燧这些将领终于带着援兵赶到,把朱泚的叛军打跑了。德宗这才敢从奉天出来,可他还没回到长安,又出事了——李怀光跟朱泚闹掰了,自己带着兵跑了,后来被马燧打败自杀。但其他藩镇还没平,朱泚还在长安附近晃悠,德宗还是回不去家。

这时候的德宗,再也没有刚登基时的傲气了。他看着身边跟着自己受苦的大臣,看着逃难的老百姓,终于明白:自己以前太急了,太想一步到位,结果把所有藩镇都逼反了。要是再这么硬撑下去,别说削藩了,自己这个皇帝都要当不成了。

公元784年,德宗在汉中(今陕西汉中)下了一道诏书,史称《罪己大赦诏》。这道诏书,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检讨书”之一,德宗在诏书上把所有错都揽到自己身上,说自己“朕实不君,人则何罪”(《旧唐书》),意思是我不是个好皇帝,老百姓和藩镇没罪,都是我的错。

他还具体说了自己的错:不该猜忌大臣,不该苛待藩镇,不该让老百姓跟着受苦。最后,他宣布大赦天下,除了朱泚之外,其他造反的藩镇节度使,只要愿意归顺朝廷,以前的罪都不算,还保留他们的地盘和官职。

这道诏书一出来,效果比打十场胜仗还好。那些跟着造反的藩镇节度使,本来心里还怕朝廷算账,一看皇帝都认错了,还不追究责任,纷纷上书归顺。田悦、李纳这些人,赶紧去掉“王”的封号,重新认朝廷当“老板”。就连以前跟朝廷对着干的藩镇,也都派使者来表忠心。

德宗这才敢带着人回长安。回到长安那天,老百姓都站在路边看,有的哭有的笑,德宗看着熟悉又陌生的长安城,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的“中兴之梦”碎了,从这以后,他再也不敢提“削藩”两个字了。

回长安之后,德宗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前他对官员严格,现在变得宽松了;以前他省钱,现在开始喜欢钱财了;以前他信任大臣,现在开始信任太监了。

为啥会这样?因为他怕了。他怕再得罪大臣,怕再逼反藩镇,怕再被赶出长安。所以他开始“佛系”治国:藩镇只要不造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朝廷不管;官员只要不谋反,贪点钱也没关系;至于朝政,他懒得管,干脆交给宰相处理,自己躲在宫里数钱。

有个叫陆贽的宰相,是个忠臣,看着德宗越来越消沉,就天天上书劝他,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资治通鉴》),让他别再沉迷钱财,要关心老百姓。可德宗根本听不进去,还觉得陆贽太烦,后来干脆把陆贽贬到外地去了。

从这时候起,大唐的朝政又开始走下坡路。藩镇越来越横,节度使们还是父死子继,朝廷只能点头;官员越来越贪,老百姓的赋税越来越重;太监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后来甚至能干涉朝政。德宗自己呢,天天在宫里喝酒作乐,看着库房里的钱越来越多,心里才觉得踏实。

德宗晚年,犯了不少糊涂事。他一方面当“甩手掌柜”,把朝政交给宰相,另一方面又不想放权,总怕宰相权力太大,所以经常派太监去监视宰相,还动不动就换宰相。

当时有个宰相叫裴延龄,是个十足的奸臣。他知道德宗喜欢钱,就天天跟德宗说“我能帮陛下搞到很多钱”,其实就是把老百姓的赋税加倍征收,再把搜刮来的钱交给德宗。德宗居然信了,还觉得裴延龄是个忠臣,天天夸他。大臣们都知道裴延龄不是好人,纷纷上书弹劾他,可德宗根本不管,还把弹劾的大臣贬官。

还有一件事,更能看出德宗晚年的糊涂。他以前讨厌藩镇,后来却开始学藩镇的样子,把自己的亲信派到地方当节度使,让他们替自己搜刮钱财。有个叫李实的官员,被德宗派到京兆府(今西安)当尹,李实上任之后,不管老百姓死活,拼命收税,连灾年都不让减免。老百姓被逼得卖儿卖女,李实却跟德宗说“今年粮食丰收,老百姓过得很好”(《新唐书》)。德宗居然信了,还赏了李实不少钱。

不过,德宗也不是完全糊涂。他虽然不管朝政,但心里还是惦记着大唐的江山。他知道太子李诵身体不好,就提前安排好辅佐太子的大臣;他也知道吐蕃是个威胁,就跟吐蕃议和,还派使者去安抚周边的少数民族,让大唐的边境暂时安定下来。

公元805年,德宗得了重病,躺在床上不能动。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把太子李诵叫到床边,嘱咐他一定要好好治理国家,别像自己一样,一辈子干了不少后悔事。没过几天,德宗就在长安皇宫里咽气了,享年六十四岁。

他死了之后,太子李诵登基,就是唐顺宗。可顺宗身体太差,当了几个月皇帝就禅位给儿子唐宪宗。宪宗登基后,又开始削藩,还真平定了不少藩镇,史称“元和中兴”。要是德宗泉下有知,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惭愧——自己没完成的事,居然被孙子完成了。

唐德宗李适的一辈子,就像坐过山车,起起落落,大喜大悲。他刚登基的时候,是个想干一番大事业的“明君”苗子,裁冗官、省开支、削藩镇,每一步都走在点子上,差点就真的“中兴”大唐了。可他太骄傲、太急躁,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后被逼得逃亡、下罪己诏,从此一蹶不振,变成了一个“昏君”。

《旧唐书》评价他“志大而才疏,心高而智浅”,这话很中肯。他有想当“中兴之主”的志向,却没有相应的能力和耐心;他知道大唐的毛病在哪,却不知道该怎么慢慢解决,总想一口吃个胖子。

但我们也不能全怪他。他出生在乱世,亲眼见证了大唐的衰落,心里着急想挽回,这本身没错。只是他没明白,治理一个破碎的王朝,就像修补一件破衣服,得一针一线慢慢缝,不能用剪刀乱剪。

德宗这辈子,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那道《罪己诏》。他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在皇帝里是很少见的。也正是因为这道诏书,大唐才没有在藩镇之乱中彻底灭亡,为后来的“元和中兴”留下了一线生机。

要是德宗能早点明白“慢慢来”的道理,要是他能多信任一些像陆贽这样的忠臣,要是他晚年没有那么沉迷钱财,或许他真的能成为大唐的“中兴之主”。可惜,历史没有“要是”。

唐德宗李适,就是这么一个复杂又真实的皇帝。他不是完美的明君,也不是彻底的昏君,他只是一个在乱世里挣扎的普通人,想做好却没做好,留下了一堆遗憾,也留下了一段让后人唏嘘的历史。

参考《旧唐书·德宗纪》《新唐书》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拔刀!全军冲阵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不让江山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倒霉蛋回到古代当法官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穿越古代,穷屌丝的人生逆袭穿越:刚成大将军,就要远征我成了宋朝最有权势的地主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贺平安一觉醒来变赘婿大乾九皇子贞观大闲人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这个武圣只想当官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逍遥六皇子,父皇恭请我登基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宋韵流年带着枪炮去大宋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死囚到统帅大楚风云传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中年废材的一百零八条穿越人生路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这个逍遥侯明明超强却过分咸鱼大明熥仔古今倒卖爆赚万亿,缔造黄金帝国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