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权篡位起风云,在位昏庸社稷分。
附蒙侵金家国乱,被废身死梦无痕。
李安全出生在西夏皇族,是越王李仁友的儿子,夏崇宗的孙子。身为皇族子弟,他从小就享受着荣华富贵,然而,这并没有让他满足,反而在他心中种下了对皇位渴望的种子。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皇位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无数人不择手段地去争夺,李安全也不例外。
天庆三年(公元1196年),命运似乎给了李安全一个机会,他的父亲李仁友去世了。按照惯例,李安全上书要求袭越王爵位,本以为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没想到,当时在位的夏桓宗李纯佑却不许,还将他降封为镇夷郡王。这一下,李安全心里那叫一个憋屈,本来好好的王爷爵位,说没就没了,还被降了级,这口气他怎么咽得下去?从此,对皇位的觊觎和对桓宗的怨恨,就在他心底疯狂滋生。
当时的西夏,在夏仁宗李仁孝长达五十多年的统治后,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算安稳,但实际上吏治已经日益腐败,国势也开始走下坡路。夏桓宗上台后,继续奉行父亲的政治方针和外交政策,对内想要保境安民,对外与金、宋交好,可他的仁慈并没有整治好污浊的官场。各级官吏骄奢淫逸,贪污腐化,欺压百姓,老百姓怨声载道,西夏的国势从盛到衰,似乎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而这混乱的局面,在李安全看来,正是他夺取皇位的好时机。
李安全心里明白,想要篡位,光靠自己可不行,得找个强大的帮手。思来想去,他竟然把主意打到了桓宗的母亲罗太后身上。这罗太后,本是地位崇高之人,可谁能想到,李安全竟然和她勾搭成奸,两人通奸乱伦,还成了政治上的同盟。这忘年恋,不仅突破了伦理底线,还改变了西夏的政治格局。
天庆十三年(公元1206年),在罗太后的支持下,李安全终于发动了政变,成功废黜了夏桓宗李纯佑,自己登上了皇位,史称夏襄宗。这一场篡位大戏,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婶子舍弃儿子,帮着情人谋权篡位,这在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李安全这一坐上帝位,就迫不及待地改元应天,仿佛要向全世界宣告他的胜利。
然而,李安全这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他心里也清楚,想要坐稳这皇位,还得得到外界的认可。于是,他赶紧让罗太后出面,为他向金国请封册。金国那边呢,也知道西夏发生了政变,但考虑到西夏在西北的战略地位,再加上不想多生事端,也就顺水推舟,册封李安全为夏国主。就这样,李安全总算是得到了金国的承认,算是勉强把这皇位给稳住了。
李安全坐上皇位后,本以为能大展宏图,可谁知道,他根本没有治国的才能,完全就是个昏庸之主。他一上台,就开始瞎折腾,把西夏搞得乌烟瘴气。
当时的国际形势,蒙古在铁木真的领导下迅速崛起,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而西夏和金国,这两个曾经的强国,此时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做法应该是联合金国,共同对抗蒙古,形成一种战略均势,才能保住西夏的长久安宁。可李安全却完全没有政治远见,他目光短浅,因为之前金国在他向蒙古求和时没有出手相助,就怀恨在心,竟然不顾大局,发动了对金国的战争。
公元1212年,李安全发兵万余骑,攻打金葭州(今陕西佳县境),这一下,就彻底宣告了夏金两国关系的破裂。从这以后,夏金战争就开始了,而且一打就是3年,大小战役多达25次,平均一年就有两次。这频繁的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巨大的灾难。西夏的军事力量在战争中被大大削弱,军队长期征战,疲惫不堪,战斗力急剧下降。而且,战争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让西夏的经济陷入了困境。老百姓们被战争折磨得苦不堪言,生活困苦,国家的经济和生产力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在国内,李安全也没有把国家治理好。他整天沉醉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任由官场政治变得黑暗和腐败。各级官员们为了自己的私利,相互勾结,贪污受贿,欺压百姓。整个西夏朝廷,就像是一个烂透了的苹果,从内部开始腐朽。李安全却对此视而不见,依旧我行我素,过着奢靡的生活。
李安全这一系列的昏庸操作,不仅让西夏在国际上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还引来了蒙古的再次入侵。公元1209年,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大军,发动了第三次对西夏的军事入侵。这一次,蒙古大军来势汹汹,出黑水城,强攻翰海罗城。李安全慌了神,赶紧派儿子李承祯为元帅,大都督府令公高逸为副元帅,督兵5万前去阻击。
可西夏军队哪里是蒙古铁骑的对手,双方一交战,夏军就被打得大败。蒙古军乘胜南进,直抵中兴府外围的重要关隘——克夷门。这克夷门地势险峻,关外两山对峙,只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过,悬绝不可登,本是易守难攻之地。可夏军还是没能守住,蒙古军最终攻破了克夷门,直逼中兴府。
李安全这下彻底没了主意,只能眼巴巴地盼着有人来救他。他想到了金国,于是赶紧派使臣去金国求救。可当时金国在位的是卫绍王完颜永济,这也是个昏君,他不顾群臣进谏的金夏两国唇亡齿寒之理,竟然说“敌人相攻,我国之福也,何患焉?”,直接拒绝了西夏的求救。这下,李安全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蒙古军可不会手下留情,他们引黄河水灌城,中兴府内顿时一片汪洋,夏国军民死伤惨重,城墙都快坍塌了。在这危急关头,李安全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皇位,只能向蒙古人低头。他献出自己的女儿,以及大量的金银财宝、大批牲畜,派人赴蒙古大帐议和。成吉思汗见西夏已经被打得差不多了,也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这才同意了李安全的求和申请,蒙古大军方才退去。
这一次求和,对西夏来说,是巨大的耻辱。不仅国家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还被迫向蒙古称臣纳贡,从此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而李安全的这一行为,也让西夏百姓对他彻底失望,他在国内的威望一落千丈。
李安全的昏庸统治,终于让他尝到了恶果。公元1211年,他的堂侄齐王李遵顼瞅准了时机,发动了政变。李安全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就被废黜了。一个月后,他不明不白地死去,终年四十二岁。谥号敬穆皇帝,庙号襄宗。
李安全的一生,就像是一场闹剧。他为了皇位,不择手段,背叛了亲情和伦理。在位期间,又昏庸无能,破坏了西夏与金国长期的友好关系,发兵侵金,耗尽了西夏的精兵。面对蒙古的入侵,他又胆小怯懦,只能献女求和,让西夏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他的种种行为,让西夏王朝在衰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走向了灭亡的边缘。
回顾李安全的一生,他虽然登上了皇位,却没有承担起一个皇帝应有的责任。他的贪婪、昏庸和短视,不仅毁了他自己,也给西夏王朝和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就像是一个跳梁小丑,虽然曾经风光一时,但最终还是被人们所唾弃。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反思历史的一个典型案例,时刻提醒着人们,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具备怎样的智慧和担当。
参考《西夏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