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阔台:从草原雄鹰到帝国掌舵人
草原苍穹,风云变幻,汗位传承,使命在肩。
南征北战,金宋皆颤,治国理政,汉法新绽。
财散四方,民心来揽,大蒙古国,巅峰立万。
一生传奇,青史永灿,太宗之名,千古流传。
1186年,在蒙古草原的一片祥和中,窝阔台呱呱坠地 ,他是成吉思汗与正妻孛儿帖的第三子。当时的草原,部落林立,互相看不顺眼就干架。成吉思汗那可是个猛人,带着蒙古铁骑四处征战,窝阔台从小就跟着父亲在马背上颠簸,看着父亲如何在战场上叱咤风云。这就好比现在的孩子从小看着老爸创业,耳濡目染之下,心里也种下了一颗渴望成功的种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窝阔台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在成吉思汗的众多儿子中,术赤擅长狩猎,察合台对法律和规矩很在行,而窝阔台在治理朝政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成吉思汗也看出了这一点,按照儿子们的特长给他们安排了不同的职责,窝阔台就负责掌管朝政治理。这就像是一个家族企业,老大负责拓展业务,老二负责法务合规,老三则负责内部管理,分工明确,家族企业才能蒸蒸日上。
1213年秋,成吉思汗兵分三路,窝阔台和他的两个哥哥术赤、察合台一起作为右军,顺着太行山南行。这一路,他们攻城掠地,立下赫赫战功,也让窝阔台在军中树立了威望。就像初入职场的新人,通过一个大项目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1219年,成吉思汗亲征西域,出发前大家都在讨论立谁为继承人。察合台提议立窝阔台,成吉思汗也觉得窝阔台这小子有能力,能把蒙古帝国带向更好的未来,于是就答应了。从这时候起,窝阔台就成为了蒙古帝国未来的希望之星。
1227年,成吉思汗这位草原上的传奇人物去世了,整个蒙古帝国陷入了短暂的混乱。按照蒙古人的传统,大汗去世后,要召开忽里勒台大会,由诸王贵族共同推举新的大汗。在这期间,窝阔台的弟弟拖雷监国,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拖雷也是个厉害角色,手握重兵,在蒙古军中威望很高。但拖雷还是很讲规矩的,没有趁着这个机会自己上位,而是耐心等待忽里勒台大会的召开。
1229年,窝阔台来到忽鲁班雪不只,和拖雷相见。同年八月,忽里勒台大会终于在怯绿联河曲雕阿兰之地召开。这一天,蒙古帝国的诸王百官都来了,大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新大汗的诞生。在会上,察合台、拖雷等重要人物都按照中原的传统礼仪,向窝阔台行跪拜之礼。这一跪,就代表着大家都认可窝阔台成为新的大汗。窝阔台也不负众望,正式登上了大汗之位,开启了他长达13年的统治生涯。
刚当上大汗,窝阔台就展现出了他的雄心壮志。他先是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整顿蒙古帝国内部的秩序。比如规定了蒙古民众有牛马羊百只者各输其一,这就相当于现在的税收政策,有了稳定的税收,国家才能运转起来。同时,他还任命史天泽、刘黑马和萧札剌为汉军万户,开始为伐金做准备。这几位汉军万户都是当时的名将,有了他们的支持,窝阔台对伐金这件事更有信心了。
联宋灭金
要说窝阔台在位期间最辉煌的战绩,那肯定是联宋灭金了。金朝在当时也是个强国,占据着中原大片土地。窝阔台早就对金朝虎视眈眈,他深知,要想统一中原,就必须先灭掉金朝。
1230年正月,金将蒲阿、纥石烈牙吾塔金、完颜讹可带领金军与蒙古军在庆阳南部的大昌原交战。这一战,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最后蒙古军略占上风。庆阳之围解除后,蒲阿这老兄有点飘了,对蒙古使者出言不逊。这可把窝阔台给惹毛了,你不给我面子,那我就打到你服。于是,窝阔台和拖雷在斡儿寒河狩猎时,就派军包围了京兆府。金主完颜守续亲自带兵救援,结果战败,蒙古军顺利攻陷京兆府。
这一年秋天,窝阔台亲征,领兵进入陕西,拖雷、蒙哥也跟着一起。他们一路势如破竹,攻克天成等堡,渡过黄河攻打凤翔。在卫州,蒙古军和金军又打了一场硬仗,窝阔台派塔思前去支援,结果塔思失利,辎重人口都失陷了。窝阔台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把塔思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不过,他也知道塔思是个有能力的将领,就给了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1231年五月,窝阔台在九十九泉避暑,召集群臣商议灭金计策。这时候,一个叫李昌国的人进言,说宝鸡已经攻克,金人再无天险可守,拖雷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向窝阔台进言。窝阔台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就下令兵分三路,从宋朝境内借道进攻。这一招有点像三国时期的邓艾偷渡阴平,出其不意。
九月,蒙古军兵分三路出发。中路军在窝阔台的带领下,直指河中府;右路军由拖雷率领,经凤翔南下;左路军则从其他方向配合。同年十二月,蒙军攻克河中府,在邓州还缴获了金军蒲阿、合达大军的辎重。这一战,让金军元气大伤。
1232年正月,窝阔台从白坡渡黄河,拖雷渡过汉江后遣使来报,大军向郑州进发。金防城提控马伯坚一看形势不妙,赶紧投降,蒙古军顺利占领郑州。窝阔台很高兴,赐予马伯坚金符,让他继续守城。正月十五、十六,天降大雪,蒙古军与金军在钧州三峰山交战。这一战堪称经典,蒙古军以少胜多,金方蒲阿、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杨沃洐等大将战死,金军主力几乎消耗殆尽。这就好比一场篮球赛,蒙古队在落后的情况下,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和顽强的斗志,实现了大逆转,把金军打得找不着北。
三峰山战役之后,蒙古军乘胜追击,连续攻克金军陕西、河南数十个城池。二月,蒙古军继续进攻。三月,蒙古大将速不台围攻南京,金朝不断遣使求和,还送来了曹王完颜讹可作人质。但蒙古军可没那么好糊弄,他们继续进攻。汴京军民也很顽强,与蒙古军死战。这时候,汴京就像一个被围困的孤岛,外面是汹涌的潮水,随时都有可能被淹没。
八月,金朝参政完颜思烈、恒山公武仙救援南京。九月,拖雷身亡,这对窝阔台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战争还在继续,汴京因为久无救援,城内弹尽粮绝,瘟疫横行,金军守城艰难。十二月,金主完颜守续离开汴京出逃。留守汴京的西面元帅崔立发动兵变,汴京失守。
1233年六月,蒙古军攻破洛阳,此时完颜守续在蔡州就食。完颜守续迁蔡后,蒙古与南宋达成协议,南宋与蒙古一同出兵攻蔡州。同年十二月,蒙古军攻破蔡州外城。次年正月,金主将王位传给宗室子完颜承麟,五天后蒙古军入城,完颜守续自尽而死,蒙军俘获完颜承麟将其诛杀,金朝就此灭亡。这一战,标志着蒙古帝国在中原地区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张,也为后来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遣师攻宋
金朝灭亡之后,蒙古军队占据了金朝的河南故地。但南宋这边却不安分了,宋理宗觉得这是个收复失地的好机会,于是在1234年主动发动北伐,史称“端平入洛”。宋军先是进入东京,原金朝东京行省李伯渊投降。接着,宋将赵葵和全子才商议西去洛阳,赵葵不听全子才的劝阻,以徐敏子为前锋,杨义军为后援。等徐敏子到了洛阳,发现蒙军已经撤出,洛阳随即被宋军占领。但好景不长,杨义军行至洛阳附近,被蒙古将领塔察儿围攻,徐敏子被困洛阳城内,宋军败局已定。赵葵、全子才等人也被蒙古军围困,蒙古军还掘开黄河,宋军死伤严重。八月初,南宋北伐彻底失败。这一战,南宋不仅没占到便宜,还让蒙古找到了大举进攻南宋的借口。
1235年春,窝阔台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宗王拔都、皇子贵由和皇侄蒙哥远征西域;皇子阔端征讨秦、巩;唐古征高丽;皇子阔出带领三路大军分三路攻宋。这就像是一场多线作战的大游戏,窝阔台在后方指挥着各个战队,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发。
在攻宋的过程中,蒙古军也是一路势如破竹。阔出带领的一路攻克枣阳,塔思带领的一路在襄阳北与宋军对垒,随后顺着襄阳、邓进入郢州,掳掠牛马人户数十万。阔端带领汪世显入蜀,攻克宋朝关外数州,诛杀蜀将曹友闻,还进入了成都。秦、巩等二十余州全部投降。1236年十月阔出去世后,塔思带领万户张柔等继续攻打郢州、荆门,南宋随州守臣张龟寿、荆门守臣朱扬祖和郢州守臣乔士安都吓得逃走了,蒙军顺利攻克郢州。
1237年,蒙哥征讨钦察部,擒获钦察部酋长八赤蛮。四月,再次进攻邻城。九月,塔思由八柳渡过黄河,进入汴京。这一年冬,塔思再度与口温不花等人围攻光州,张柔、巩彦晖、史天泽攻克光州。口温不花继续攻下蕲州、随州、黄州,宋朝请求和谈,于是蒙古大军回师。1238年春,蒙古将领塔思的部队行至北峡关,宋朝将领汪统制投降。这时候,襄阳守将刘义反叛,连同游显等人一同投降宋朝,宋朝重新夺取襄阳、樊城。但这只是暂时的,蒙古军很快就会卷土重来。
窝阔台可不仅仅是个会打仗的武夫,他在治国理政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他深知,要想治理好这么大一个帝国,光靠武力是不行的,还得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文化。
1230年,在汉地设置十路征收课税使,推行丁税、地税法。这一举措,让蒙古帝国在中原地区有了稳定的财政收入,也为后来的统治奠定了经济基础。就像现在的政府,有了税收才能为老百姓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同时,他还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掌领汉人赋税,牙老瓦赤掌领西域赋税。耶律楚材可是个厉害的人物,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给窝阔台出了不少好主意。
1233年,窝阔台在燕京创立国子学,选派蒙古子弟学习汉文。这就相当于现在的学校,培养了一批懂汉文、了解中原文化的蒙古人才。有了这些人才,蒙古帝国在统治中原地区的时候就更加得心应手了。1234年灭金后,窝阔台召集诸王贵族大会,进一步申明条令,对参加大会、宫禁出入、行军纪律及有关窃盗等方面都增加了新的规定。这就像是公司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大家都得遵守,这样公司才能运转得更加顺畅。
1236年,中原汉地的户口登记完成,窝阔台把其中的大部分人户分赐诸王、贵戚、斡鲁朵为封户。同时,他采用耶律楚材的建议,行五户丝制,规定受封的诸王投下只在所分封州郡设达鲁花赤,由政府设官吏管理、征赋,再颁赐封主,非奉诏不得擅征兵赋。这一制度,既照顾了诸王贵族的利益,又保证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可谓是一举两得。
1238年,窝阔台考试中原诸儒生,中试者编入儒户籍,其中部分人被任为本贯州县议事官。这就像是现在的公务员考试,选拔了一批有文化、有才能的人进入政府,为国家的治理出谋划策。1240年,窝阔台废除了失盗官物责令当地人民代偿的规定。当时地方官府和人民因应付上司的征敛急需,多向“回回”富商告贷,年息一倍,名为羊羔息。窝阔台接受汉人官僚的建议,以官物代偿陈债;并规定利息累增,至相等于本金为止,不许超过。这一举措,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
窝阔台是个性情复杂的人物,他的一些行为让人觉得很有意思。在赏赐财物方面,他那可是出了名的慷慨大方。他把来自帝国远近各地的东西,常常不经司账和稽查登录就散发一空。几乎没有人不得到他的赐物离开他的御前,也没有乞赏者从他嘴里听见“不”或“否”字。从四方来求他的穷人,都意外地满足了期望。
有一天,有个人制作了一顶帽子献给窝阔台,窝阔台非常高兴,就命人赏赐其二百锭银子。当时,大臣们以为这是窝阔台醉酒之后随便说说而已,就没有当真。第二天,窝阔台得知那个献帽子的人没有得到赏银,又命人赏银增加为三百锭。又过了一天,觉得赏赐三百锭银子还是少,又增加为赏赐银四百锭。后来,窝阔台觉得赏赐四百锭还是少,最终增加到赏赐银六百锭。那个献帽子的人得到六百锭赏银之后欢欢喜喜地走了。这要是放在现在,估计很多人都想给窝阔台献帽子,说不定还能发一笔小财。
还有一次,窝阔台修建哈剌和林皇城时,走进宝库看到库里堆满了金银财宝。他就对大臣们说:“守着这些金银财宝有啥用呀?”随后就传旨遍告臣民,想得到金银财宝的人,就赶快来宝库里任意拿走。于是,哈剌和林的居民便成群结队地涌入帝国宝库,争相选取金银财宝,最终每个人都满载而归。这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操作,估计那些富豪们看到窝阔台这一举动,都得惊掉下巴。
商贾们听说蒙古主宽仁厚施,都从远方来到哈剌和林经商。窝阔台经常购买商贾的全部货物,再用这些货物赏赐给大臣。他还经常在饭后坐在帐前,对商贾们予以接见。时间长了,商贾们也都深知窝阔台挥金如土的豪爽个性,便经常把货物的价钱说高很多,可窝阔台不仅完全听信商贾们,还再增加十分之一的价格予以支付。大臣们劝说他不要过于相信这些商贾的话,窝阔台却说:“这些商贾从远方运送货物到这里来,无非就是希望得到丰厚的利润,我只是不想让他们失望而去。更何况,这些商贾为了见到我并得到赏赐,或许还不免要经常贿赂你们呢?”这话一说,大臣们都无言以对,只能佩服窝阔台的豁达。
有一天,窝阔台在路上遇见一位外国老人,经询问得知老人是从报达(如今的伊拉克巴格达地区)来的。老人家里极其贫困,有十个女儿均未出嫁。窝阔台就问:“既然生活过得这么贫困,那为啥不求助于你们报达的国王哈里发呢?”老人回答:“我每次前去向国王哈里发求助,只能得到十枚金钱,等返回家里这十枚金钱差不多就花费完了。”于是,窝阔台就命人赏赐给老人一千锭银子。大臣们原本打算付给老人纸币,让老人再到别的城市将纸币兑换成银子。窝阔台则不允许这样做,要直接用金银付给老人。窝阔台还命人为老人提供驿马驼着赏银回巴格达。老人又说:“我已经年迈,回国的路又特别遥远,还不知道能不能回到我的国家。要是我不幸死在了半路上,我的十个女儿就将无法得到陛下的赏赐了。”窝阔台听罢,又命令十名蒙古卫士一路送老人回国,结果这个老人还真就死在了半路上。十名蒙古卫士回来将此事报告给窝阔台,窝阔台又命令十名蒙古卫士不远万里前往巴格达,将一千锭赏银送到老人十个女儿的手中。这则感人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窝阔台关爱弱者,一诺千金的豪爽性格。
1241年,窝阔台这位蒙古帝国的传奇人物,在他的统治生涯达到巅峰的时候,突然暴死。关于他的死因,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他是喝多了酒把自己“送走”的,也有人说他是打猎时太兴奋没注意身体,但不管咋说,这位折腾了十几年的大汗,终究是停下了脚步。
《元史》里写得挺简略,就一句“十一月,帝不豫,崩于行在”,可熟悉蒙古历史的都知道,窝阔台这辈子就俩爱好——喝酒和打猎,尤其是喝酒,那是顿顿不落,喝起来就没个节制。大臣们劝过他无数次,说“大汗啊,您少喝点,身体要紧”,他每次都点头答应,转头该咋喝还咋喝,典型的“道理我都懂,就是忍不住”。
1241年冬天,窝阔台像往常一样带着人去猎场,那天天儿特别冷,风跟刀子似的刮脸,他却打得兴起,追着一头鹿跑了大半天。傍晚收队的时候,他觉得浑身燥热,就召来几个亲信在帐子里喝酒,你一杯我一杯,喝到半夜还没停。第二天早上,侍从进去伺候,发现他已经没了气息,享年56岁。就这么着,这位把蒙古帝国推向新高度的大汗,以一种近乎“随性”的方式走完了一生。
《元史》评价他“量弘志远,容众亲仁”,这话挺中肯。他能容得下耶律楚材这样的“外乡人”,也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对下属大方,对百姓也不算苛刻,至少没像后来的某些蒙古贵族那样搞“屠城狂欢”。虽然他的统治带着游牧民族的粗犷,但也藏着一份难得的“烟火气”——比如给献帽子的人加赏,给外国老人送钱,这些小事儿让他不像个高高在上的大汗,更像个讲义气、够朋友的“老大哥”。
参考《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