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谨行从骑兵连借了两匹马。
将四个大西瓜驮在马背上,林晓晴又摘了点青菜,在供销社买了两斤桃酥带上。
林晓晴刚学会骑马,骑得并不快,但是也比走着快了许多。
只是到的时候,孙海家没人,遇到了上次的鼻涕虫,他说孙海摘枸杞去了,他知道地方,可以帮忙喊人。
见他期待的眼神,林晓晴从口袋里拿出两颗糖果递给他。
他剥了一颗塞嘴里,飞快的跑了。
“你怎么知道他想要糖果?”
秦谨行问。
林晓晴将上次来时,遇到几个孩子的事情说了。
秦谨行笑了笑,伸手问她要了一颗糖果。
但他自己没吃,剥了皮,喂到了林晓晴嘴里。
“奖励你的,媳妇你怎么这么聪明。”
“拿我的东西奖励我,你真好意思。”
林晓晴嗔了他一眼。
秦谨行低头凑到她耳边,“那晚上拿我自己奖励你,行吗?”
林晓晴扭了他一把,“不行,你也是我的!”
这句话取悦了秦谨行,他低声笑起来。
半个多小时后,孙海飞快的跑来,身后还跟着几个灰头土脸的孩子。
在他们中间,林晓晴看到了三个熟悉的面孔。
林晓晴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糖果,让孙海给他们分。
每个人都得了两块糖果,这才叫着喊着跑开。
鼻涕虫又得了两颗,开心的顾不上擦鼻涕,吸着鼻涕就跑开了。
孙海的脸红扑扑的,一头的汗,干瘦的胸膛上下起伏。
晒黑的小脸上,是灿烂的笑。
“林婶,你怎么来了?”
他把口袋放在地上,掏出钥匙开堂屋的门。
开门的时候,林晓晴看到他的手上都是细小的伤口。
是摘枸杞子时,被枝条上面的刺扎的。
屋内的摆设简陋但是很干净,一看就经常打扫。
孙海洗好手和脸,给两人倒水。
还搬了两个凳子让两人坐。
自从上次林晓晴突然来探望他后,他每天都打扫干净家里,烧好开水。
就是为了让她来的时候有热水喝。
林婶的家很干净很温馨,他也想把家里布置成那样。
所以,只要一有空他就到处挖药材,想多挣点钱。
林晓晴见他像个小大人一样,忙个不停,招呼他切瓜吃。
“别忙活了,给你带了几个西瓜,尝尝我种的西瓜味道怎么样。”
林晓晴扫了秦谨行一眼,秦谨行立刻带着孙海去洗瓜、洗刀,切西瓜。
孙海吃了一口,就睁大了圆溜的眼睛,“好甜。林婶,还是你种的瓜好吃。”
“好吃就多吃点。剩下的几个等你爷爷回家再吃。对了,西瓜不能过夜,小心拉肚子。”
孙海不住点头。
问了些孙海学习和生活的事,两人便打算走了。
林晓晴给他留了十块钱,当学费,让他买点紫药水涂伤口。
“你现在的任务就是照顾好自己,好好上学,钱不够跟婶娘说。天气太热,去采药别中暑了。”
孙海笑着点点头,“我知道了,婶娘。”
说着把手里的五块钱又塞给林晓晴。
“五块钱就够了,不用这么多。”
她听爷爷说过,婶娘每天都特别忙,干的活不比别人少,她挣钱也不容易。
见他推脱,一旁的秦谨行板起了脸,“婶娘给你你就拿着,是不是嫌少?”
孙海忙摆手,“不,秦叔,我不是这个意思。”
他求救似的看向林晓晴。
林晓晴把钱装他口袋里,瞪了秦谨行一眼。
“别担心,你要是心里过意不去,就记着,等你长大工作了,再还给婶娘就好了。婶娘就当在你这里存钱了。”
孙海的眼睛亮了,他怎么没想到。
“好,等我长大,一定连本带利的还给婶娘。”
林晓晴摸了摸他的头,“好了,我们回去了。”
孙海一直把两人送出村子,才一蹦一跳的往家走。
远处的晚霞绚丽,灿灿的光打在他的脸上,衬得笑容格外灿烂。
隔天,两人又抽空去看了看资助的几个孩子。
看在部队的面子上,村里的人也不敢苛待他们。
有大队的救济粮,林晓晴的资助,再加上他们都很勤快。
日子还算过得去。
林晓晴给他们留了些钱当学费、生活费,又送了一些吃用的东西。
秦谨行的家人回城后,补发了工资,
写信来跟两人说,不要再寄钱回去了。
两人的钱除了资助那些孩子,自己花之外,还能剩不少。
更别提之前攒的,她卖空间粮食挣的。
根本花不完。
而且,秦谨行的父母爷奶回城后,父亲官复原职,母亲重回学校。
断了亲的妹妹又回来了。
从秦家给秦谨行寄的信中看。
秦家良夫妻俩被秦雅岚伤透了心,不愿意认她,但是秦雅岚不死心,三天两头的来认错、卖惨、装可怜。
据林晓晴的经验,秦雅岚回家是早晚的事。
林晓晴突然庆幸自己来随军了,不然,天天面对公婆和小姑子的吵闹,她怎么做都不合适。
也挺糟心的。
秦家良还来问秦谨行的意见,要不要原谅妹妹,毕竟她年龄还小,又知道错了,以后好好教育就行。
秦谨行只回了几个字:你们自己做主。
秦家平反,林晓晴想到了空间里那些秦家的东西。
也不知道怎么还回去。
好在他们也没问。
看来只能等过年回家探亲的时候,再说了。
去年没回成家,今年林晓晴跟秦谨行提前半年就通了气,他要是没时间回,她就自己回。
她想家了。
转眼到了红薯收获的季节。
大家都摩拳擦掌,期待着丰收。
初秋的早晚有些冷,但是丰收的喜悦冲淡了凉意,哨子一响,各家各户不用催,就扛着锄头、背篓去下地。
这些军属每天去上工,如果是满工分,一天就能够分到二十斤红薯。
干个十天,就能分两百斤,存到地窖里,能够吃好久。
若是家里人多、干的时间长,还能存下红薯,晒红薯干,做红薯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