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他走的那条路,没有监控
夜色是最好的遮蔽。
那辆黑色的奥迪A6L像一滴墨汇入砚台,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乡间小道的尽头。
监控的盲区,成了赵志远自以为是的保护伞。
指挥车内,陈秘书的呼吸都带着一丝焦灼:“林处,他跑了!这条路……没有任何监控,一旦让他进入邻市的交通网,再想追踪就难了!”
林晚秋的目光依旧停留在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屏幕的幽光映在她冷静得近乎冷酷的脸上。
她没有看那消失的车辆轨迹,而是在看青禾县的电子地图,手指在一条条分岔的乡道上缓缓划过。
“他不会去邻市。”她忽然开口,声音笃定,“一个习惯了在聚光灯下运筹帷幄的人,在自以为逃出生天的时候,最想做的不是远遁,而是回头看一眼,确认追兵是不是真的被甩掉了。”
凌晨两点,预料中的警报如期而至。
县交警指挥中心的内线电话几乎被打爆,值班人员惊慌失措地报告,系统突发大面积故障,青禾镇通往省城的三条主干道——G107国道、清平高速、以及新修的沿江快速路,所有卡口的数据全部中断!
故障持续时间,四十七分钟。
技侦组的溯源报告几乎在同一时间送达林晚秋的手机。
攻击Ip被巧妙地伪装成了市财政局的内网地址,但数据包的底层特征,却带有赵志远办公室那套加密代理协议无法抹去的“指纹”。
“他在试探!”陈秘书瞬间明白了,“他在模拟自己可能逃跑的路线,然后黑掉监控,看我们会有什么反应!如果我们立刻派人去查,就等于告诉他,我们能实时追踪他的网络行为!”
“所以,我们什么都不查。”林晚秋的回答让陈秘书一愣。
她没有下令追击,甚至没有让技术人员去修复那个明显的漏洞。
她只是转头,对陈秘书下达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指令:“以省纪委督导组的名义,起草一份《关于加强全市交通监控系统日志审计的通知》,用‘例行巡检’的标题,立刻推送给全市所有县级单位。”
陈秘书心领神会,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
他知道,这份通知的玄机,在于那个作为附件的“自查模板.doc”文件。
那里面,嵌入了一个微型追踪模块。
这不是为了追踪赵志远本人,而是为了钓出那些和他一样,心中有鬼、急于确认自己行踪是否暴露的“鱼”。
只要任何一台设备打开这份看似无害的公文,它的mAc地址和实时地理位置,就会像一枚枚悄然点亮的信号灯,自动回传至远在京城的中央纪委预设端口。
林晚秋布下的,是一张无形的“影子网”。
她要让赵志远相信,他走的那条路,确实没有监控;但他走的每一步,都在另一双眼睛的注视之下。
清晨六点十五分,天光微熹。
林晚秋没有休息,亲自带队前往县自然资源局。
目标很明确——调取“恒瑞物业”那笔疑点重重的土地出让金缴纳原始凭证。
她没有乘车,而是刻意选择步行,穿过青禾镇还未苏醒的老城区。
石板路被露水打湿,泛着青灰色的光。
途经一家无人值守的社区快递驿站时,林晚秋的脚步忽然停了下来。
她的“真实之眼”在那一瞬间捕捉到了一个极其细微的异常。
驿站门口正对着巷口的那个监控探头,角度有大约三度的偏移。
那不是风吹日晒造成的自然松动,而是有人用手精准调整过的结果。
新的角度,恰好将驿站后门通往的那条幽深小巷,变成了一片完美的视野盲区。
她不动声色,用手机对着那个探头拍下了一张照片,随手发给了跟在身后的陈秘书,附言:比对坐标。
十分钟后,当他们一行人踏入自然资源局大门时,陈秘书快步跟上,声音压得极低,却难掩激动:“林处,比对结果出来了!那条小巷,直通城乡结合部五百米外的一处废弃加油站。那个加油站,正是昨天傍晚,赵志远那辆奥迪车GpS信号最后消失的坐标点!”
上午九点三十二分,一场针对林晚秋的反扑如期而至。
镇政府的内线电话打到了县纪委,一份措辞严厉的匿名举报信被高声宣读:省纪委督导员林晚秋,利用职务之便,在调查期间私下收受涉案企业承安建筑集团礼品若干,影响恶劣。
县纪委火速响应,一个临时核查组气势汹汹地出现在林晚秋面前,要求她立即暂停一切职务,配合审查。
办公室里,气氛凝重到极点。
所有人都看着林晚秋,看她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林晚秋脸上没有任何波澜。
她当着所有人的面,缓缓打开自己随身的黑色公文包,从里面取出一个用标准证物袋密封好的透明袋子。
袋子里,是一盒未拆封的“大红袍”茶叶,以及一张手写的生日贺卡。
落款是“陆承宇”。
“各位,”她的声音清晰而平静,“这份茶叶和贺卡,三天前,在我预判到可能存在被构陷的风险时,已主动向省纪委专案办进行了登记备案,作为涉案关联物品封存,并附上了我接收物品时的全程录像和说明。欢迎各位核查,越详细越好。”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那几位脸色开始变得尴尬的核查组成员,淡淡地补充道:“但我建议,你们也顺便查一查,是谁在今天早上八点零七分,用县政府oA系统的‘紧急通报’模板,发送了这份举报信。”
话音未落,陈秘书已经将笔记本电脑转向众人,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后台操作日志:操作终端Ip地址为县政府小招三楼,绑定的办公账号,正是赵志远那位专职司机的实名账户。
中午十二点整,风波平息。
林晚秋仿佛什么都未发生过,准时召集财务专项组全体成员,召开线上视频会议。
会议议题只有一个: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一套“农民工工资发放区块链存证系统”。
“……这套系统的核心在于,所有扶贫项目工程款的支付、劳务工资的发放,每一笔资金流转,都会被实时记录在区块链上,生成唯一的、不可篡改的哈希值存证。”
林晚秋的声音通过网络传到每一个分会场。
在演示环节,她特意调出一条模拟数据流,在大屏幕上高亮显示。
“比如,我们看这条,”她指着屏幕,语气平静得像在念一段天气预报,“某项目A,施工单位:承安建设。发放对象:已故村民,李大山。金额:三万两千元。”
“李大山”三个字,如同一颗炸雷,在寂静的会场里轰然炸响。
全场哗然!
林晚秋无视众人的惊愕,平静地补充:“这只是一个模拟案例。但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数据,类似李大山这样的‘幽灵账户’,我们已经初步锁定了七十六个。明天上午九点,系统将对这批账户,进行统一冻结。”
她的话音刚落,陈秘书的手机便收到了一条技侦部门的加急密报。
他凑到林晚秋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飞快地说道:“林处,就在您宣布冻结账户的瞬间,我们的监测系统捕捉到,赵志远的私人手机正在高频次地尝试连接一个境外的虚拟私人网络。同时,出入境管理局传来消息,他名下一张从未启用过的港澳通行证,于两小时前,刚刚提交了紧急签注申请。”
赵志远,要跑了。
傍晚五点四十分,暮色渐沉。
那座废弃的加油站里,一辆没有悬挂任何牌照的皮卡车悄然驶入。
两名男子从车上卸下一个沉重的纸箱,丢进一间废弃的修理车间后,便迅速驾车离去,整个过程不超过三分钟。
他们不知道,在高空千米之外,一架微型无人机正静默悬停,高清摄像头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林晚秋没有下令抓捕。
她只是让陈秘书将无人机拍摄的影像进行剪辑,截取了其中一名搬运者在搬箱子时,袖口无意间露出的一块手表的特写——那块表的款式,与赵志远的那位助理上周在县委大楼里被无意拍到时,佩戴的一模一样。
当晚,一段模糊的、经过处理的“可疑人员活动警示片”开始通过县应急广播系统,在青禾镇的大街小巷循环播放。
广播员用字正腔圆的声音提醒着:“广大市民请注意,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在城乡结合部活动,疑似进行非法转移、销毁国家重要档案的行为,请知情者积极举报……”
这则广播,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晚十一点整,技侦部门成功截获一条从邻省高速服务区基站发出的加密短信。
短信内容只有五个字:“东西烧了,我走。”
窗外月光清冷,如水银泻地。
林晚秋看着这条短信,缓缓关掉了电脑屏幕。
在她办公桌最底层那个上了锁的抽屉里,一份被牛皮纸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档案复印件,正静静地躺着——那是她三天前,亲自从县档案局的备份服务器中,悄然导出的原始扫描件。
赵志远烧掉的,不过是她故意让他拿到的赝品。
而他自以为是的金蝉脱壳,从一开始,就在她的剧本之中。
夜色如刀,割开沉寂。
林晚秋拿起椅背上的风衣,对早已等候在门口的陈秘书只说了两个字:“出发。”
车灯划破黑暗,没有驶向任何一个已知的卡口,而是朝着一个被大多数人遗忘的工业废弃地带,绝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