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巅。
李恪负手立于云海之畔,衣袂随风轻扬。
唰!
一道魁梧挺拔的身影突然出现,正是苏定方。
“末将参见殿下!”
苏定方躬身抱拳。
“不必多礼!”
李恪看着苏定方:“过段时日,父皇欲在登基纪念日,进行盛大阅兵。”
“昭示肌肉,彰显国威,从而让四方蛮夷震慑胆寒,不战而屈人之兵!”
苏定方神色一凛,瞬间便领会了其中深意:“殿下之意,末将明白!”
阅兵,其实就是表演,攻心之战的盛大表演!
于万众瞩目下,展现军队之强大,军械之精良,纪律之严明如铁!
“父皇已将此次阅兵,全权交于孤负责,如何阅兵,需拿出个章程!”
李恪道:“召你来,正是为商议此事!”
“末将明白!”
接下来。
李恪与苏定方席地而坐,详细商议起来。
两人就阅兵的阵列、兵种搭配、行进路线、展示环节等细节,逐一推敲。
转眼间。
小半日过去。
李恪站起身,最后定调:“阅兵诸事,便照此议定框架,先行操练吧!”
“具体细节,你可临机决断。所需一应物资、人员调配,东宫会全力配合。”
苏定方霍然起身,抱拳躬身,甲胄铿锵作响:
“殿下放心!末将——定不辱命!”
他很清楚此次阅兵的意义,不仅关乎大唐国威。
更是他苏定方展现治军之能的绝佳舞台!
必须将此事做到极致,练出一支威武之师!
……
甘露殿。
“臣,武士彟,叩见陛下!”一身紫色朝服的武士彟依礼参拜,声音洪亮。
李世民亲自走下御阶,扶起武士彟,温言道:
“爱卿快快平身!你我君臣,不必如此拘礼!”
“赐座!”
内侍搬来锦墩,武士彟谢恩后,小心坐了半边。
“信明啊!”
李世民唤着武士彟的表字,语气亲切:
“你在荆州任上,已是第几个年头了?”
武士彟连忙回答:“回陛下,三年又七个月。”
李世民颔首,目光中带着赞许:“荆州乃长江重镇,事务繁杂。”
“朕览荆州奏报,知你任内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吏治为之一清,百姓多有称颂。”
“去岁应对水患,更是处置得当,使灾民得安,未有流离。卿,辛苦了!”
这番恳切的褒奖,让武士彟心中暖流涌动,连忙起身再拜,激动道:
“陛下谬赞!此乃臣分内之事,仰仗陛下天威,朝廷德政,臣不敢居功!”
“坐!坐!”
李世民虚扶一下,笑道:“你的功劳,朕与朝廷都看在眼里。”
“当年晋阳旧事,你倾囊相助,朕从未忘怀!”
提及太原元从的香火之情,殿内气氛愈发融洽。
君臣二人又叙谈了片刻荆楚风物、民生琐事。
李世民话锋悠然一转,神色间多了一丝郑重:
“信明,今日唤你前来,除却叙话,尚有一件家事,欲与卿相商。”
武士彟心神一凛:“陛下请讲,臣恭聆圣谕。”
李世民看着武士彟:“太子恪,年已渐长,东宫之内,虽已有妃嫔!”
“然尚需贤淑女子,以辅佐内廷,绵延后嗣。”
“朕闻卿之长女,名曰武顺,年方十四,性情温良,德容俱佳。”
他微微停顿,观察着武士彟的反应,见其屏息凝神,才继续道出核心:
“朕欲与武家结下这门亲事,册封武顺为太子良媛,入侍东宫。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太子妻妾分为六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太子妃、良娣、良媛、承徽、昭训、奉仪。
太子妃:正妻,无品级,为太子正室。?
良娣:算是侧妃,正三品,有2人;良媛:正四品,设有6人。
“……”
武士彟闻言,先是猛地一怔,随即有着惊愕!
太子良媛?
他的女儿武顺?
这消息来得太过突然,如同平地惊雷,让他一时竟有些反应不及。
太子是何等人物?
那是文能作出传世诗词,武能开疆拓土,更身负仙家手段的国之储君。
其声威之盛,在大唐早已是如雷贯耳!
不知多少高门显贵,都想将女儿送入东宫,哪怕做个侍妾也是光耀门楣之事。
而他武士彟,虽也是国公之尊,都督一方。
但比起那些顶尖世家门阀,终究差了些底蕴。
陛下千里迢迢,把他从荆州任上调回来,就为了择其女为太子良媛?
这简直是……
天降殊恩!
武士彟立刻离座,推金山,倒玉柱,恭恭敬敬行了一个大礼,激动道:
“陛下天恩!臣……臣感激涕零!铭感五内!”
武士彟抬起头,脸上已满是荣幸与笃定之色:
“太子殿下乃人中龙凤,天日之表!”
“能侍奉殿下,是小女三生修来的福气!”
“臣……谨遵陛下旨意,万无异议!”
此时此刻。
什么门第权衡。
什么后宫深浅。
在这巨大的荣耀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能攀上东宫这门亲事,对他武家而言,无异于一步登天,与有荣焉!
武士彟商人出身,对他而言,把女儿嫁给太子,就是一笔丰厚的投资!
李世民见他应允得如此痛快,脸上笑容更盛,亲手将他扶起:“好!爱卿深明大义,朕心甚慰。”
“既如此!”
“朕便择吉日下旨,着礼部操办相关事宜。你且在京中稍待几日。”
“臣,谢主隆恩!”
武士彟再次拜谢,心中已是波澜壮阔。
从这一刻起,他武家的命运,已然不同。
……
李世民召见武士彟,李恪很快就知道了,心里不禁有些小小的期待。
武则天的姐姐?
不知长得如何?
应该挺漂亮吧?
毕竟妹妹武照能进宫伺候李世民,又把李治迷得神魂颠倒,让他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娶她做老婆。
想来武顺这个做姐姐的,应该不会太差?
这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高瑾手捧一个制作精巧的紫檀木盒,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之色。
“殿下!殿下!”
高瑾快步上前:“喜事!天大的喜事啊!”
李恪抬眼望去,目光落在盒子上,心中若有所料:“何事如此失态?”
“回殿下!”
高瑾将木盒小心翼翼捧过头顶,声音高昂:
“托殿下洪福!”
“依照您先前赐下的石灰蒸煮竹纸法,将作监的匠人们反复试验!”
“如今……如今这新纸,已然成了!”
“首批新纸成品在此,恭请殿下御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