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晋王府,或者说,如今在众人心中已与皇宫无异的那座巍峨府邸深处,一间守卫森严、陈设却意外古朴的书房内。

夜已深沉,烛台上的牛油大烛噼啪作响,将两道对坐的身影投在身后的黄花梨木书架上,拉得忽长忽短,如同潜行的鬼魅。

朱璧永卸下了白日里在满朝文武面前那身近乎帝王的威压,只着一件淡黄色暗纹锦袍,靠在宽大的太师椅上,手指轻轻揉着眉心,略显疲惫。

他对面坐着的,是他的长子,也是他着力培养的继承人,朱琰琛。

朱琰琛年方二十三,面容继承了其父的刚毅,眼神却更为内敛深沉,此刻正襟危坐,神态恭敬,等待着父亲的教诲。

“琛儿,”朱璧永缓缓开口,声音在静夜中显得格外低沉,“近日处理政务,观摩朝局,你可有什么收获?”

自五月初起,朱琰琛便不在山中闲居,而是得了父亲命令入朝,身居从三品的「秘书监」,官阶不算太高,但位置十分要紧。

“父亲,依儿臣愚见,这朝中,仍是波诡云谲、势力纵横。「正元帝」虽然处处掣肘,但父亲同样也是受他人阻击。”

“哦?你且谈谈,他人是如何怎个阻击法?”朱璧永轻捻短须,眼中带着笑意,瞧着这年轻长子。

朱琰琛先是一顿,然后在脑中默默盘旋了几个想法,挑了最适当的,徐徐说了出来:

“其一,大义之旗。朝中各党各派各系,均以皇帝为指向,以忠君报国为大义。”

“凡做任何事情,手中总要操着义字旗,恰如嘴中不停歇的谈论仁义,而父亲却可能行背离大义之事,自然得受文武诸僚口诛笔伐,这是断然不可避免的。”

“如兵部云焘,虽然自数年之前,便与父亲共享利益,但依儿臣看来,这云尚书说不定是个狠狠的保君义士,大德不缺而小利尽谋,真要到了生死关头,头颅也能献给皇帝。”

“其二,便是军中势力分布。父亲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但这天下兵马仅限于随意调动各地戍卫兵员,自太祖建国十余年,戍卫兵力不增反减,盖因其性质有变,大部分已不是为战而生,勉强守卫城池、巡察街坊而已。”

“更何况连年叛乱,各省戍卫兵调来调去,损失惨重。父亲麾下,仅彰武军可称得上是绝对心腹,建制十余万,确为兵戈之雄。”

“但北地张庭赫、西都魏峥等,手下也是数万精锐,其余大小军阀不计其数。若是各个枭雄联合,恐怕是一巨大阻力。”

“其三,最末最轻但也是最不容疏忽,是朝中日夜发出的政令。父亲虽然在朝有控扼之事,却只制住了大势,而没有渗透细节。”

“恰如殿阁诸臣,仍能当众博弈;更及寺院之内,不免暗通款曲;何况各地联系,必然不受约束。父亲得势威逼,则他们在明,我等在暗,如今却显得朝政之中我等在明,他们在暗了。”

“偏偏他们还本就占着大德大义制高位,长此以往,天下官僚尚且不论,天下民心又当如何看待?”

朱璧永闻听此言,心中不免一颤,面上却没有任何改变,只是笑意多了几分。

他将茶壶拿起,兀自往杯中添了杯茶水,却没有一饮而尽,只是静静看着那热气蒸腾而上。

见朱琰琛慢带期待的眼神盯着自己,朱璧永索性反问道:

“你可曾想过,这大宁江山,太祖皇帝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而得,何以不过传了两代,至正元手中,便显露出如此迅疾的颓象?仿佛一座看似坚固的大厦,根基却已被蝼蚁蛀空,稍有风雨,便摇摇欲坠。”

朱琰琛沉吟片刻,谨慎答道:“儿臣愚见,或因「正元帝」耽于享乐,荒疏朝政,以致权柄旁落,奸佞丛生?”

他这话说得委婉,所谓的“奸佞”,在如今语境下,倒像是把他父亲也囊括了进去,但他知道,父亲要听的,绝非此类表面文章。

朱璧永果然摇了摇头,嘴角泛起一丝复杂的笑意,似嘲讽,又似慨叹:“享乐荒政,固然是加速催熟,却非根源。究其根本,其一,在于太祖之功,覆盖寰宇,光芒太盛,却无人能够继承其万一。”

他目光变得悠远,仿佛穿透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太祖皇帝,乃不世出之雄主。其在位之时,真如日月悬于中天,光耀神州,四夷宾服,天下敬仰。其自身更是勤政爱民到了极致,勤政为爱民之基,爱民为勤政之要,二者在他身上完美统一。”

“故而那时,神州诸省之内,从朝堂到地方,各级官员皆能勠力同心,怀抱着开国拓土的雄心勃勃;各地百姓亦是与有荣焉,真心拥戴。那种蓬勃向上的气象,非亲身经历者难以体会。”

“然而,”他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几分冷冽,“其之二,便是太祖之过!他连年穷兵黩武,试图在其一代之内,彻底解决困扰中原二百年的边患,扫清地方豪强割据的遗祸。”

“北逐蒙兀,南定苗疆,东平海寇,西慑诸番……这一桩桩,一件件,皆是泼天的大武功,大德行,可同样也是前所未有的大消耗!国力、民力、财力,被透支到了极限。”

朱璧永端起手边的温茶,呷了一口,继续剖析:“前夏数十年,虽然除了开国皇帝,后世子孙多是懦弱无能之辈,但好在守成尚可,刀兵少发。”

“其国灭也非因天灾,而是皇室内部的‘中康之乱’导致的人祸猝然崩塌。故此,前夏积攒下的家底,其实颇为雄厚,或者说,还远未来得及挥霍,便尽数落入了太祖手中。”

“太祖继承了前朝如此宏大的基础,自然生出了要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的雄心壮志。”朱璧永评价道,“若论行兵布阵,攻城略地,太祖之能,堪称历朝历代前三;若论理政安民,文治教化,太祖亦不愧前五之列;但若论这雄心壮志,欲以一代之人完成数代之功业,他则当仁不让,是为第一!”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味,既是敬佩,又是批判:“太祖要做的事情太多,太急,而他……消失得又太过于仓促。更致命的是,他精心培养、文武双全的继承人,竟早早夭折于战事之中。”

“如今这位「正元帝」黄晟,本质或许不算昏聩,甚至早年也曾显露锐气,算得上优秀,但比起太祖及其原定继承人,则远远不及。”

“他许多事操之过急,却又在某些方面耽于自身享乐,优柔寡断,绝非继承太祖那宏大而艰难遗志的最优人选。根基未固,而主少国疑,焉能不危?”

朱琰琛听得入神,忍不住追问:“父亲,那太祖在位时具体施政,又有何利弊?”

朱璧永赞许地看了儿子一眼,深入阐述:“太祖行事,魄力极大,然刚极易折。譬如,他废除丞相,看似断了臣子专权之路,权力尽归皇帝,却也使得自身更为操劳,不得不选取殿阁诸臣来分担政务。”

“殊不知,‘丞相’不过是一个名位,只要权力结构需要,做臣子的总有各种方法跃居君侧,形成实质上的权臣,甚至……如为父今日之势。”

他毫不避讳地点明了自身位置,语气平淡,却带着惊人的坦诚。

“再如,设立九边将军及各地卫所,出发点是让功勋旧臣保家卫国,永镇边疆。初衷是好的,但却免不了让这些功勋兀自做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人皆有私心,谁不想功臣传家万万年?故而便有镇海城钱氏那般,积蓄力量,最终酿成叛乱。此乃制度之弊,非尽人之过。”

“还有那普查人口、理清田税,乃至试图推行分田之策。”朱璧永的声音低沉下来,“此举用意,在于增加国库收入,抑制兼并,使耕者有其田,对天下百姓可谓无限有益。”

“然而,它却实实在在地断了各地豪强大族的自私自强之路,损了这些本可作为王朝中坚力量的支持。太祖凭借无上威望,或可强行推动,但一旦后继之君威望不足,这些被损害的豪族,其反弹之力,足以撼动国本。”

“其他种种改革,如盐铁专卖、科举取士之调整,大抵效果相似,皆是种因必有果。太祖种下了强盛与改革的因,也同时埋下了透支与矛盾的果。”

“可是,太祖不是也设立了黜置使,专门为世家大族所居吗?”

“黜置使一职,本就是暂缓之策,太祖设立此官之初,便加设各行省巡抚,黜置使名义上一头独大,军权财政等自理,但往往地小而人多,供给不足,有赖于地方巡抚、布政使等相助,如此一来,哪还有什么自主可言?”

朱琰琛听完父亲这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心中震撼无比。他一直知道父亲深谋远虑,却不知其对王朝兴衰有着如此深刻而冷酷的洞察。

他沉默了许久,消化着这些信息,最终,一个萦绕在他心头许久的问题,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

“父亲,若依您所说,太祖皇帝如此英明神武,功绩盖世,那……那如今这天下,是否还会有无数人怀念太祖?若他们怀念太祖,那是否意味着……”

朱璧永直接打断了他,脸上露出了然的神情:“我知道你要问什么。你是想问,若天下人怀念太祖,是否就会因此支持如今这个由「正元帝」掌控、摇摇欲坠的大宁朝廷,成为我们道路上的阻碍?”

朱琰琛点了点头。

“怀念太祖,和支持大宁,是两回事。”朱璧永斩钉截铁地说道,眼中闪烁着政客的清醒与冷酷,“人心如水,民念如丝。他们怀念的,是那个能带来荣耀、安定和希望的太祖皇帝,而非如今这个让天下陷入战乱、民不聊生,且皇权旁落、威信扫地的「正元帝」黄晟!”

“群心之向背,素来决定得失成败。太祖得民心,故能成就煌煌大业;「正元帝」失民心,故有此土崩瓦解之局。这是天下人都看得清的必然,非你我一己之见。”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语气变得幽深:“更何况,怀念往往伴随着对现状的不满。越是怀念太祖时的强盛,就越发衬托出当下时的无能与落魄。”

“这种怀念,在某些时候,非但不会成为维护现今皇室的壁垒,反而可能成为……摧毁它的助力。我们要做的,并非与那份怀念对抗,而是……”

他没有说下去,但背影透出的意味,已不言自明。

朱琰琛若有所思,接着父亲的话头道:“而是……引导这份怀念,让它成为我们‘匡扶社稷’、‘延续太祖遗志’的旗帜?毕竟,父亲您如今总揽朝纲,维系大局,在许多人看来,或许正是避免了朝廷彻底崩溃的‘中流砥柱’。”

朱璧永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不置可否:“琛儿,你能想到这一层,很好。但切记,人心复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利用人心,如同驾驭烈马,需要极高的技巧和绝对的掌控力。”

“太祖当年,是以自身无与伦比的魅力与功业赢得了人心;而我们今日……”他顿了顿,声音渐冷,“则需要更多的手段与实力。「正元帝」不得人心,是其取死之道。但若我们不能给出一个比他更好的‘未来’,那么今日他所承受的离心离德,他日未必不会落到我们头上。”

朱琰琛心中猛地一凛,顿时有坚冰覆盖的感觉。

‘是啊,人心向背,乃王朝基石,饶是千古明君尚且要用之防之,普普通通的帝王,又怎敢轻视呢?’

……

父子二人围绕着太祖的遗产、人心的向背、权力的本质,一直谈论到深夜。

烛火渐弱,而他们的对话,却愈发深入地触及到了这个王朝衰朽的核心,以及在那废墟之上,如何建立新秩序的冷酷谋划。

窗外,永安的夏夜静谧而深沉,掩盖着无数涌动在暗处的激流。

一只夜鸦忽的叫出声来,惊起池塘蛙声一片,好久才停下来。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拔刀!全军冲阵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不让江山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倒霉蛋回到古代当法官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穿越古代,穷屌丝的人生逆袭穿越:刚成大将军,就要远征我成了宋朝最有权势的地主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贺平安一觉醒来变赘婿大乾九皇子贞观大闲人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这个武圣只想当官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逍遥六皇子,父皇恭请我登基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宋韵流年带着枪炮去大宋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西凉狼王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